一种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31517发布日期:2023-05-12 10:4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曲轴,尤其是涉及一种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


背景技术:

1、曲轴为平衡离心力,通常会在曲轴端部设置平衡块,并在曲轴内设置通孔。曲轴中还会设置注油孔和出油孔,以对曲轴表面进行润滑,从而降低曲轴表面磨损。现有曲轴中,基本不会将平衡通孔与注油孔结合使用,导致曲轴内空间存在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将平衡通孔与注油孔结合使用,从而解决曲轴内空间存在浪费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包括曲轴轴身和平衡块;曲轴轴身为一体化组件,依次分为第一轴承段、第一斜颈段、第二轴承段、过渡段、第二斜颈段和第三轴承段;第一轴承段、第二轴承段、过渡段、第三轴承段相互平行,且第一轴承段和第三轴承段同轴,第二轴承段和过渡段同轴;沿第一轴承段的轴线设置有进油盲孔,沿第二轴承段的轴线设置有平衡盲孔,进油盲孔与平衡盲孔间通过离心通道连通;离心通道沿其长度方向穿出第二轴承段并形成第一出油孔,平衡盲孔沿其长度方向穿出第二斜颈段并形成第四出油孔。

4、优选的,第二轴承段直径大于第二斜颈段直径,第二斜颈段直径大于第三轴承段直径;过渡段为圆台状,其较粗端连接第二轴承段,其较细端连接第三轴承段。

5、优选的,第二轴承段上还设置有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分别连通至平衡盲孔;第一出油孔、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分别位于第二轴承段的轴身的六分之一、六分之三、六分之五位置处,且相互之间夹角呈120°。

6、优选的,第一轴承段靠近第一斜颈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肩,第一斜颈段靠近第二轴承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肩,第二轴承段靠近过渡段的一端设置有卡簧位。

7、优选的,第一斜颈段向下延伸出接柄位,接柄位与平衡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此外,第一斜颈段还可直接向下延伸并形成扇形平衡块。

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在利用平衡块和平衡盲孔平衡曲轴离心力基础上,进一步将平衡通孔与注油通道结合,从而为曲轴表面润滑提供便利,提高了注油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包括曲轴轴身和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曲轴轴身为一体化组件,依次分为第一轴承段、第一斜颈段、第二轴承段、过渡段、第二斜颈段和第三轴承段;第一轴承段、第二轴承段、过渡段、第三轴承段相互平行,且第一轴承段和第三轴承段同轴,第二轴承段和过渡段同轴;沿第一轴承段的轴线设置有进油盲孔,沿第二轴承段的轴线设置有平衡盲孔,进油盲孔与平衡盲孔间通过离心通道连通;离心通道沿其长度方向穿出第二轴承段并形成第一出油孔,平衡盲孔沿其长度方向穿出第二斜颈段并形成第四出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轴承段直径大于第二斜颈段直径,第二斜颈段直径大于第三轴承段直径;过渡段为圆台状,其较粗端连接第二轴承段,其较细端连接第三轴承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轴承段上还设置有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分别连通至平衡盲孔;第一出油孔、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分别位于第二轴承段的轴身的六分之一、六分之三、六分之五位置处,且相互之间夹角呈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轴承段靠近第一斜颈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肩,第一斜颈段靠近第二轴承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肩,第二轴承段靠近过渡段的一端设置有卡簧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斜颈段向下延伸出接柄位,接柄位与平衡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斜颈段向下延伸并形成扇形平衡块。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方便的曲轴结构,曲轴轴身上设置有第一轴承段、第二轴承段和第三轴承段,第一轴承段和第二轴承段之间的斜颈上设置平衡块;第一轴承段轴线上设置注油盲孔,第二轴承段轴线上设置平衡盲孔,注油盲孔和平衡盲孔间通过离心通道连通;离心通道沿其长度方向穿出第二轴承段并形成第一出油孔,平衡盲孔沿其长度方向穿出第二斜颈段并形成第四出油孔。本技术采用上述曲轴结构,在自动平衡曲轴产生的离心力基础上,将曲轴上平衡通道改造为注油通道,从而为曲轴表面润滑提供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祺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傲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