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芯、转换阀、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79728发布日期:2023-04-26 22:5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阀芯、转换阀、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阀芯、转换阀、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转换阀中的阀芯一般包括与阀体上各接口对应的多个通孔和/或环形槽,阀体上的各接口通过与不同通孔连通以实现通路的切换。此时,由于阀芯的直径尺寸的限制,通孔的横截面积较小,转换阀存在在通孔处的流通面积小、流体流阻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阀芯,该阀芯具有形成的通路的流通面积大、流体在通路内的流阻小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转换阀。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又提出一种热管理系统。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再提出一种车辆。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沿所述本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所述本体的一端用于与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用于与阀体的内壁形成环形通道,所述第一环形槽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芯,在需要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实现阀体上两个接口的连通时,除了第一通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孔形成连通两个接口的通路外,第一环形槽可单独形成一个通路来连通该两个接口,由此两个通路的叠加,使得阀芯的通路总流通面积更大,流体在通路内的流阻更小。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环形槽和所述第一环形槽沿所述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的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环形槽用于与阀体的内壁形成环形通道。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本体的轴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本体的径向贯穿所述本体。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长孔并沿所述本体的径向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的轴向一致。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换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具有阀腔,所述阀体还具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阀芯为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阀芯,所述本体的第一端面设有连通所述阀腔和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所述本体相对所述阀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均与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均与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与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所述阀腔中与所述第四接口相对的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换阀,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第四接口直接通过与第一开口相对的阀腔与第一通道连通,进而第三接口得以通过第一环形槽、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第四接口连通,此时第二接口也通过第二环形槽与第一接口连通。即在本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本体不需要再设置连通第四接口和第一通道的通孔,本体可以缩短其长度以便于第四接口与本体在本体的轴向错位布置,保证第四接口与阀腔中与第一开口相对的部分的连通,进而实现第四接口与第一通道的连通。由此本体的结构简单、长度更短,转换阀的体积小、重量轻。

13、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换阀的其余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阀芯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沿所述阀体的轴向间隔布置。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三环形槽和第四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和所述第四环形槽分设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两侧,所述转换阀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配合在所述第三环形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配合在所述第四环形槽内。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换阀还包括止位块,所述阀体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止位块与所述阀体相连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腔的内壁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阀体的轴向延伸,所述限位槽的第二端在所述阀体的第二端面开口设置,所述本体的第二端设有止转件,所述止转件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本体的外周面,所述止转件的所述至少部分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止转件的所述至少部分止抵所述限位槽的第一端面,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止转件止抵所述止位块。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阀芯或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转换阀。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阀芯和转换阀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阀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环形槽和所述第一环形槽沿所述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的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环形槽用于与阀体的内壁形成环形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本体的轴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本体的径向贯穿所述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长孔并沿所述本体的径向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的轴向一致。

5.一种转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沿所述阀体的轴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三环形槽和第四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和所述第四环形槽分设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两侧,所述转换阀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配合在所述第三环形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配合在所述第四环形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阀还包括止位块,所述阀体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止位块与所述阀体相连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的内壁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阀体的轴向延伸,所述限位槽的第二端在所述阀体的第二端面开口设置,所述本体的第二端设有止转件,所述止转件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本体的外周面,所述止转件的所述至少部分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止转件的所述至少部分止抵所述限位槽的第一端面,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止转件止抵所述止位块。

10.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阀芯或如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转换阀。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阀芯、转换阀、热管理系统和车辆,阀芯包括本体,本体具有沿本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本体的一端用于与驱动模块连接,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用于与阀体的内壁形成环形通道,第一环形槽上开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技术提供的阀芯具有形成的通路的流通面积大、流体在通路内的流阻小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范佐,魏广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