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7958发布日期:2023-03-17 19:39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行业越来越重视电动车的发展,其能耗低,效率高,节约能源,低噪音的优点,使其在汽车市场中迅速崛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3.考虑到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在结构设计上的不同,许多与之对应的零件也势必需要相应调整来适应电动车的特殊要求,特别是舒适性及操控性的平衡,对于现阶段的电动车尤为重要,因此减振器做为提供舒适性和操控性的关键部件,需要在现有空间设计不变的情况下考虑如何满足电动车的额外需求。
4.在车辆底盘设计锁定的情况下,减振器需要在内部增加控制环来实现额外的阻尼力功能,这样既然保证外部尺寸不变,不影响车辆整体设计,又能产生额外的阻尼力来满足更高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
6.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包括减振器内筒、减振器连杆,减振器内筒内设有减振器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器连杆上分别设有凹槽一、凹槽二,凹槽一内设有控制环,凹槽二内设有支撑环。
7.所述的凹槽一、凹槽二的深度均为2
±
0.1mm,槽底半径为0.8
±
0.1mm,槽壁沿连杆的倾斜角度为15
°±3°

8.所述的凹槽一与凹槽二之间的距离为14.6
±
0.15mm。
9.所述的控制环一侧设有卡口一,控制环另一侧设有卡口二,卡口一的结构与卡口二的结构相配合。
10.所述的卡口一与卡口二闭合后,控制环为圆环形结构。
11.所述的减振器内筒内侧设有控制套,控制套的内径与控制环的外径相同。
12.所述的控制环外壁设有若干凹槽三。
13.所述的减振器连杆为空心结构。
14.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这样既然保证外部尺寸不变,不影响车辆整体设计,又能产生额外的阻尼力来满足更高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要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振器连杆凹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凹槽一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环两个卡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环两个卡口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环卡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油液进入时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设置n个凹槽三的控制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4.如图1至图2所示,减振器内筒6内设有减振器连杆1,减振器连杆1 上分别设有凹槽一2、凹槽二3,凹槽一2内设有控制环4,凹槽二3内设有支撑环5。
25.如图3所示,凹槽一2、凹槽二3的深度均为2
±
0.1mm,槽底半径为0.8
±
0.1mm,槽壁沿连杆的倾斜角度为15
°±3°
。凹槽一2与凹槽二3之间的距离为14.6
±
0.15mm。具体使用时,需要控制凹槽的角度和深度,以及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在保证固定功能的同时又能满足疲劳强度要求,防止减振器连杆1断裂的危险发生。
26.如图4至图6所示,控制环4一侧设有卡口一4-1,控制环4另一侧设有卡口二4-2,卡口一4-1的结构与卡口二4-2的结构相配合。卡口一4-1与卡口二4-2闭合后,控制环4为圆环形结构。卡口一4-1与卡口二4-2在装配过程中实现闭合,保证在后续的反复运动中不会重新打开,避免在车辆行驶中发生脱落。
27.减振器内筒6内侧设有控制套7,控制套7的内径与控制环4的外径相同。控制套7装配在减振器内筒6里,作用是减小内径。当油液进入控制套7内时,如图7所示,由于控制套7的内径和控制环4的外径是一样的,使油液只能从控制环凹槽4-3流过,通过调整凹槽4-3的数量来调整节流面积,从而实现阻尼力的调整。
28.如图8所示,控制环4外壁设有若干凹槽三4-3。具体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确认凹槽4-3的数量,保证既满足阻尼力要求,提供用户满意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又能保证油液压力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不会因为内部油液压力过大而导致内部结构性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包括减振器内筒、减振器连杆,减振器内筒内设有减振器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器连杆(1)上分别设有凹槽一(2)、凹槽二(3),凹槽一(2)内设有控制环(4),凹槽二(3)内设有支撑环(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一(2)、凹槽二(3)的深度均为2
±
0.1mm,槽底半径为0.8
±
0.1mm,槽壁沿连杆的倾斜角度为15
°±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一(2)与凹槽二(3)之间的距离为14.6
±
0.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环(4)一侧设有卡口一(4-1),控制环(4)另一侧设有卡口二(4-2),卡口一(4-1)的结构与卡口二(4-2)的结构相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口一(4-1)与卡口二(4-2)闭合后,控制环(4)为圆环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器内筒(6)内侧设有控制套(7),控制套(7)的内径与控制环(4)的外径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6所述的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环(4)外壁设有若干凹槽三(4-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器连杆(1)为空心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一种带有控制环的减振器结构,包括减振器内筒、减振器连杆,减振器内筒内设有减振器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器连杆上分别设有凹槽一、凹槽二,凹槽一内设有控制环,凹槽二内设有支撑环。同现有技术相比,这样既然保证外部尺寸不变,不影响车辆整体设计,又能产生额外的阻尼力来满足更高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要求。更高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要求。更高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龚仍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汇众萨克斯减振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3/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