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3047发布日期:2023-08-14 04:3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转动润滑,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


背景技术:

1、齿轮、轴承以及驱动轴等机械设备的转动运行都需要润滑,以减少摩擦,并且使转动更加顺畅。

2、在变速箱、耦合器以及齿轮箱这类封闭空腔内,以下通称为变速箱,一般都有多个齿轮或者转轴相互配合转动,结构比较复杂,只要开始运行就需要润滑,为了避免转动过程中润滑油因为转动飞溅,需要将转动机构封闭在一个空腔内,而润滑油是不能注满变速箱的,润滑油在变速箱内如果注入过多,会导致1、从顶部泄压口漏油;2、润滑油在机械转动过程中受热膨胀和沸腾,一定程度后会使整个变速箱爆开;3、全部转动件进入在润滑油内,润滑油会带来较大阻力,传动效率低;4、传动部件如果浸入在油液中,会搅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会被机油泵等其他带压装置吸入,导致液压设备无法建立油压,会严重影响设备使用;

3、因此目前的最佳使用方式是,在变速箱内只注入适量的润滑油,只需将其中一个封闭在变速箱内的转动齿轮部分浸入在润滑油内,然后利用在封闭空腔内润滑油都是自动流向最低处的原理,利用最下方的齿轮将封闭空间的变速箱内的润滑油通过离心力向上甩出,并使润滑油均匀覆盖在润滑油液面上方的转动部件处进行润滑,如此就能使润滑油只在转动部件上粘附薄薄一层,既能润滑,又不会出现转动设备浸泡在润滑油内发生的弊端。

4、目前这种变速箱机械润滑很难做到对管件部位定点润滑,目前基本都是通过在箱体内最下方安置一个较大的齿轮和转动轮等类似部件,并将其部分浸入在润滑油内,在通过其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将底部的润滑油甩出,从而使润滑油在变速箱内搅动扬起,并将润滑油向上甩出飞溅散布在整个封闭空间内,达到润滑上方转动部件的目的。

5、在这种变速器或者类似的传动齿轮中,一般都是使用斜齿轮或蜗轮这种带有斜齿的传动机构,导致离心力向上甩出润滑油的过程中,润滑油也会因为斜齿甩动时偏向同一个方向,导致变速箱内斜齿正对的一侧润滑量大,而斜齿背向的一侧润滑油很少或者不够,导致润滑不均匀。

6、这样会使变速箱内部润滑油甩出分布不均匀,而且润滑油只靠离心力甩出,很难控制润滑位置,导致变速箱的零件无法得到充分润滑,零部件磨损加剧,降低齿轮箱寿命。

7、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能够优化封闭空间内的油路方向,能够将因为离心力搅动甩出的润滑油进行收纳和蓄存,并通过第一出油孔向转动轴的本侧支撑轴承和转动轴端头进行润滑,又能够通过导油管和第二出油孔流入空心轴,并流向转轴的另一端,对转动的轴承和转轴进行润滑,达到精准定位润滑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包括:

3、导油台、蓄油盘和导油管;

4、所述导油台为向外侧面凸起的圆环形凸台;

5、所述蓄油盘为向内侧面凹陷的圆形凹槽;

6、所述导油台环设在蓄油盘的外环边沿上,所述导油台和蓄油盘续接为带有台阶的整体圆盘结构;

7、所述导油台外环的侧壁边沿上开设了进油槽,所述进油槽设置在导油台的外侧面,所述进油槽穿过导油台与蓄油盘的外侧面连通;

8、所述导油管为直管,所述导油管的一端连接在蓄油盘的内侧面圆心上,所述导油管的轴线与蓄油盘的轴线重合;

9、所述蓄油盘与导油台的连接处还开设了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连通导油台的内外两面,所述蓄油盘外侧面的圆心处还开设了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与导油管密封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蓄油盘的外侧面还上设置了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所述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都是直杆,所述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都向外侧面竖直凸起的固定在蓄油盘上,所述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垂直于蓄油盘;

11、所述第一导油板与第二导油板互相不接触。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油板连接在进油槽和第二出油孔之间,所述第一导油板的一端续接在进油槽开口上润滑油进入后落下的一侧边沿上,所述第一导油板的另一端不接触的延伸指向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导油板与第二出油孔之间的间隔为1-3cm。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油板的一端与第一出油孔的竖直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油板的续接在第一出油孔开口下方侧边上,所述第二导油板的另一端朝向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导油板与第二出油孔不连接,所述第二导油板的长度为蓄油盘半径的一半;

14、所述第一出油孔的开口所在平面与蓄油盘所在平面垂直。

15、进一步地,所述进油槽凸起伸出在导油台的外环侧壁上,所述进油槽在导油台边沿凸起高度h为导油台宽度d的一半。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导油嘴外侧凸起,对变速箱内甩出扬起的润滑油进行阻拦和导向收存,从而能够将斜齿轮或者蜗轮倾斜甩出的润滑油进行引流,再通过导油台和蓄油盘组成的凹槽导入的润滑油进行蓄存和挂油,然后通过蓄油盘将润滑油进行再分配,然后通过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将蓄存的润滑油导向分配给驱动的空心轴两端,从而使驱动轴两端都能得到润滑,也能使润滑油合理分配,不需要将转动设备浸入润滑油,却能达到近似浸润的润滑效果;

17、2、并且本装置的蓄油盘内部还设置了第一导油板和第二导油板,从而对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的润滑油量进行分配,将更多的润滑油分配去变速箱内斜齿甩油相背难以接收润滑的一端,将更少量的润滑油分配在斜齿相正对的一端,从而使润滑油在转动的空心轴两端均匀分配;

18、3、通过本装置对润滑油的蓄存,再将润滑油精准的导向转动轴两端,而转动轴也只有两端是通过轴承架装的,也只有转动轴产生相对运动的两端需要润滑,从而对安装了本装置的转动轴两端得到精准润滑,并且将未产生摩擦的不必润滑部位的油收集导向至需要润滑点,从而提高变速箱内润滑效果,延长转动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油台(1)、蓄油盘(2)和导油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油盘(2)的外侧面还上设置了第一导油板(21)和第二导油板(22);所述第一导油板(21)和第二导油板(22)都是直杆,所述第一导油板(21)和第二导油板(22)都向外侧面竖直凸起的固定在蓄油盘(2)上,所述第一导油板(21)和第二导油板(22)垂直于蓄油盘(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板(21)连接在进油槽(11)和第二出油孔(13)之间,所述第一导油板(21)的一端续接在进油槽(11)开口上润滑油进入后落下的一侧边沿上,所述第一导油板(21)的另一端不接触的延伸指向第二出油孔(13),所述第一导油板(21)与第二出油孔(13)之间的间隔为1-3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油板(22)的一端与第一出油孔(12)的竖直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油板(22)的续接在第一出油孔(12)开口下方侧边上,所述第二导油板(22)的另一端朝向第二出油孔(13),所述第二导油板(22)与第二出油孔(13)不连接,所述第二导油板(22)的长度为蓄油盘(2)半径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槽(11)凸起伸出在导油台(1)的外环侧壁上,所述进油槽(11)在导油台(1)边沿凸起高度h为导油台(1)宽度d的一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转动润滑技术领域的一种能对润滑油分配导流润滑的导油嘴,包括导油台、蓄油盘和导油管;所述导油台为向外侧面凸起的圆环形凸台;所述蓄油盘为向内侧面凹陷的圆形凹槽;所述导油台环设在蓄油盘的外环边沿上,所述导油台和蓄油盘续接为带有台阶的整体圆盘结构,所述导油台外环的侧壁边沿上开设了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穿过导油台与蓄油盘的外侧面连通,能够优化封闭空间内的油路方向,能够将因为离心力搅动甩出的润滑油进行收纳和蓄存,并通过第一出油孔向转动轴的本侧支撑轴承和转动轴端头进行润滑,又能够通过导油管和第二出油孔流入空心轴,并流向转轴的另一端,对转动的轴承和转轴进行润滑,达到精准定位润滑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翁夏翔,黄志钦,陈申,吴丽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德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