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机构、铆接螺母以及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80627发布日期:2023-04-19 00:37阅读:67来源:国知局
铆接机构、铆接螺母以及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固件,尤其涉及一种铆接机构、铆接螺母以及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对紧固件的防尘、轻量化、防腐蚀的要求也越来越普遍。尤其,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下,例如,尤其当紧固件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气控制单元中,要求也更加的苛刻。

2、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盲孔螺母来实现密封。但是对于盲孔螺母来说,考虑到加工螺纹时的排屑和清洗,其制造难度相对复杂。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尽量采用统一长度的螺丝,螺丝的长度有时候就会较长,这样也同时会增加盲孔螺母的长度,进一步提高加工难度。

3、当然,在现有技术中,还有一些方案通过复杂的垫圈、密封圈、嵌件、多部件组合的复杂防尘系统方案,这些结构也并不令人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铆接机构、铆接螺母以及连接机构,其在具有较佳的防尘能力的同时,便于加工以及具有较少的制造成本。

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铆接机构,包括铆接螺母和防尘盖,所述铆接螺母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一端形成有铆接部,所述铆接螺母形成有贯通的内螺纹孔,所述防尘盖能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并能对所述铆接螺母的内螺纹孔的第二端进行封堵。

3、优选地,所述防尘盖和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卡扣机构。

4、优选地,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上的保持机构,以及形成在所述防尘盖的第一端上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能与所述保持机构抵接。

5、优选地,所述保持机构的截面积自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向第一端变小。

6、优选地,所述弹性部自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向外倾斜。

7、优选地,所述保持机构形成有自第二端向第一端截面逐渐变大的锥形孔;所述防尘盖的第二端还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导向部和所述防尘罩的第二端之间,所述导向部能插入所述保持机构内。

8、优选地,所述防尘盖呈套筒状,所述防尘盖的第二端封闭。

9、优选地,所述铆接部包括台阶部、导向单元、形成在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导向单元之间的容料槽,所述台阶部的截面呈圆形、多变形或椭圆形中的一种。

10、优选地,所述防尘盖的内侧壁形成有环状凸起,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的外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环状凸起配合的环状槽。

11、优选地,所述铆接螺母在所述铆接部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具有贯通的连通孔,所述防尘盖具有空腔,在所防尘盖与所述铆接螺母连接时,所述空腔能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连通,所述弹性部的外缘能与所述中间部的内侧壁抵接形成密封。

12、优选地,所述防尘盖为一体式构造,所述防尘盖由弹性材料制成。

13、优选地,在所述防尘盖与所述铆接螺母连接时,所述防尘盖的外壁与所述保持机构的内侧壁贴合或具有较小的间隙或过盈配合。

1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铆接螺母,所述铆接螺母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一端形成有铆接部,所述铆接螺母形成有贯通的内螺纹孔,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用于与一防尘盖能拆卸地密封连接。

15、优选地,所述铆接螺母在所述铆接部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具有贯通的连通孔,所述防尘盖具有空腔,在所防尘盖与所述铆接螺母连接时,所述空腔能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连通。

1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机构,包括:

17、第一板材,

18、第二板材,

19、铆接螺母,所述铆接螺母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一端形成有铆接部,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一端能通过铆接部铆接至所述第一板材上;所述铆接螺母形成有贯通的内螺纹孔,所述铆接螺母能通过所述内螺纹孔和一螺丝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

20、防尘盖,所述防尘盖能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并能对所述铆接螺母的内螺纹孔的第二端进行封堵。

21、优选地,所述铆接螺母在所述铆接部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具有贯通的连通孔,所述防尘盖具有空腔,在所防尘盖与所述铆接螺母连接时,所述空腔能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连通,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空腔均能容纳所述螺丝伸出所述内螺纹孔的部分。

22、优选地,所述防尘盖为一体式构造,所述防尘盖由弹性材料制成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24、1、本申请制造难度降低。相对盲孔螺母,无需因对配螺丝的长度增长,而大大增加内螺纹的加工难度;

25、2、组装简单且可灵活多变。可以先将防尘盖与铆接螺母组装,再铆压在第一板材上,再通过螺丝和铆接螺母将第二板材和第一板材固定。或者,也可以先将铆接螺母铆压在第一板材上,然后将防尘盖按压在铆接螺母里,再通过螺丝和铆接螺母将第二板材和第一板材固定。或者,也可以先将铆接螺母铆压在第一板材上,然后通过螺丝和铆接螺母将第二板材和第一板材固定,再将防尘盖按压在铆接螺母里。进一步的,经过一些标准化设计,可根据客户的实际应用,灵活的选择防尘盖的长度来适配客户的多部位和多种类的实际应用。

26、3、轻量化。因防尘盖的作用主要是防尘作用,故可将防尘盖设计成非金属件(例如塑胶或橡胶或硅胶等),相对全金属紧固件设计,若在汽车上大量应用,可大大降低汽车的整体重量,从而更符合目前汽车轻量化的趋势。

27、4、铆接螺母清洁、表面处理、热处理等更加高效。由于铆接机构在不失防尘的作用下,从原来的盲孔优化为通孔,使其在电镀、清洗和热处理等过程中,不会因为盲孔的原因而使其电镀液或冷却水难以流通和阻塞,从而大大提高其电镀、清洗和热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28、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图式,然而所提供的图式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铆接螺母和防尘盖,所述铆接螺母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一端形成有铆接部,所述铆接螺母形成有贯通的内螺纹孔,所述防尘盖能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并能对所述铆接螺母的内螺纹孔的第二端进行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和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能形成密封的卡扣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上的保持机构,以及形成在所述防尘盖的第一端上的弹性部,在所述防尘盖插入所述铆接螺母过程中,所述弹性部能与所述保持机构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的截面积自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向第一端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自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向外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形成有自第二端向第一端截面逐渐变大的锥形孔;所述防尘盖的第二端还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导向部和所述防尘盖的第二端之间,所述导向部能插入所述保持机构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第二端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部包括台阶部、导向单元、形成在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导向单元之间的容料槽,所述台阶部的截面呈圆形、多变形或椭圆形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的内侧壁形成有环状凸起,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的外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环状凸起配合的环状槽。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螺母在所述铆接部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具有贯通的连通孔,所述防尘盖具有空腔,在所防尘盖与所述铆接螺母连接时,所述空腔能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连通,所述弹性部的外缘能与所述中间部的内侧壁抵接形成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为一体式构造,所述防尘盖由弹性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包括套筒,在所述防尘盖与所述铆接螺母连接时,所述套筒的外壁与所述保持机构的内侧壁贴合或具有较小的间隙或过盈配合。

13.一种铆接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螺母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一端形成有铆接部,所述铆接螺母形成有贯通的内螺纹孔,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用于与一防尘盖能拆卸地密封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铆接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螺母在所述铆接部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具有贯通的连通孔,所述防尘盖具有空腔,在所防尘盖与所述铆接螺母连接时,所述空腔能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连通。

15.一种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螺母在所述铆接部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具有贯通的连通孔,所述防尘盖具有空腔,在所防尘盖与所述铆接螺母连接时,所述空腔能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连通,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空腔均能容纳所述螺丝伸出所述内螺纹孔的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为一体式构造,所述防尘盖由弹性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铆接机构、铆接螺母以及连接机构,铆接机构包括铆接螺母和防尘盖,所述铆接螺母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一端形成有铆接部,所述铆接螺母形成有贯通的内螺纹孔,所述防尘盖能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铆接螺母的第二端,并能对所述铆接螺母的内螺纹孔的第二端进行封堵。所述防尘盖和所述铆接螺母密封连接。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制造难度降低。相对盲孔螺母,无需因对配螺丝的长度增长,而大大增加内螺纹的加工难度;组装简单且可灵活多变;轻量化;铆接螺母清洁、表面处理、热处理等更加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柏安兵,周建鹏,刘东,邢伟,楚芸,黄志强,伍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