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控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6892发布日期:2023-04-19 10:1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体控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流体控制,特别涉及一种流体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1、流体控制组件中通常包括多个控制阀,多个控制阀的驱动部件设置于同一控制盒,控制盒与阀块或者流道板连接固定,通常控制盒通过固定件固定于阀块或者流道板,控制盒和流道板的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当控制盒的尺寸比较大时,紧固连接区域受到的应力较大,容易造成控制盒破损,如何降低紧固连接区域的应力,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可降低紧固连接区域的应力。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盒、流道板和至少两个阀部件,部分所述阀部件位于所述流道板的安装腔,部分所述阀部件位于所述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包括主体和固定件,所述主体与所述流道板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主体设有安装孔,所述流道板设有配合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配合孔一一对应,至少部分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配合孔,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固定件具有热膨胀间隙;或,至少一个所述配合孔与所述固定件具有热膨胀间隙。

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流体控制组件,主体设有安装孔,流道板设有配合孔,安装孔与配合孔一一对应,至少部分固定件位于安装孔和配合孔,至少一个安装孔与固定件沿径向具有热膨胀间隙;或,至少一个配合孔与固定件沿径向具有热膨胀间隙,当控制盒热膨胀和收缩时,热膨胀间隙允许控制盒和流道板相互之间自由伸缩,降低了控制盒和流道板连接部位的应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盒(1)、流道板(20)和至少两个阀部件(7),部分所述阀部件(7)位于所述流道板(20)的安装腔(21),部分所述阀部件(7)位于所述控制盒(1),所述控制盒(1)包括主体(100)和固定件(4),所述主体(100)与所述流道板(20)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主体(100)设有安装孔(11),所述流道板(20)设有配合孔(23),所述安装孔(11)与所述配合孔(23)一一对应,至少部分所述固定件(4)位于所述安装孔(11)和所述配合孔(23),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孔(11)与所述固定件(4)之间具有热膨胀间隙(c);或,至少一个所述配合孔(23)与所述固定件(4)之间具有热膨胀间隙(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1)包括第一安装孔(111),所述第一安装孔(111)位于所述主体(100)沿第一方向(s1)的端部,所述配合孔(23)包括第一配合孔(231),所述第一配合孔(231)位于所述流道板(20)的端部,所述第一安装孔(111)或所述第一配合孔(231)为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s1)延伸,所述长圆孔与所述固定件(4)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s1)具有热膨胀间隙(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1)包括第一安装孔(111),所述第一安装孔(111)位于所述主体(100)沿第一方向(s1)和第二方向(s2)的端部,所述配合孔(23)包括第一配合孔(231),所述第一配合孔(231)位于所述流道板(20)的端部,所述第一安装孔(111)或所述第一配合孔(231)为大圆孔,所述大圆孔与所述固定件(4)之间沿所述固定件(4)的周向均具有热膨胀间隙(c)。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1)还包括第二安装孔(112),所述第二安装孔(11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11)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112)为与所述固定件(4)适配的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包括安装台(101),所述安装孔(11)贯穿所述安装台(101),所述主体(100)的侧壁具有安装槽(102),所述安装槽(102)自所述主体(100)的侧壁凹陷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7)沿第一方向线性布置,所述控制盒(1)设置有两行所述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分居于所述控制盒(1)沿第二方向(s2)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与所述安装台(10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垫片(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包括螺帽(41)和螺杆(42),所述螺杆(42)包括连接段(421)和螺纹段(422),所述连接段(421)连接于所述螺帽(41)和所述螺纹段(422)之间,所述螺纹段(422)与所述流道板(20)螺纹固定,所述连接段(4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1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包括螺帽(41)和螺杆(42),所述螺杆(42)包括连接段(421)和螺纹段(422),所述连接段(421)连接于所述螺帽(41)和所述螺纹段(422)之间,所述螺纹段(422)与所述流道板(20)螺纹固定,所述连接段(4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11)。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包括螺帽(41)和螺杆(42),所述螺杆(42)包括连接段(421)和螺纹段(422),所述连接段(421)连接于所述螺帽(41)和所述螺纹段(422)之间,所述螺纹段(422)与所述流道板(20)螺纹固定,所述连接段(4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11)。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包括螺帽(41)和螺杆(42),所述螺杆(42)包括连接段(421)和螺纹段(422),所述连接段(421)连接于所述螺帽(41)和所述螺纹段(422)之间,所述螺纹段(422)与所述流道板(20)螺纹固定,所述连接段(4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11)。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包括螺帽(41)和螺杆(42),所述螺杆(42)包括连接段(421)和螺纹段(422),所述连接段(421)连接于所述螺帽(41)和所述螺纹段(422)之间,所述螺纹段(422)与所述流道板(20)螺纹固定,所述连接段(4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11)。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20)包括流道和接口部,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控制部件(3),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与所述流道板(20)的接口部相连,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包括换热器、储液器、传感器。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20)包括流道和接口部,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控制部件(3),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与所述流道板(20)的接口部相连,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包括换热器、储液器、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20)包括流道和接口部,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控制部件(3),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与所述流道板(20)的接口部相连,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包括换热器、储液器、传感器。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20)包括流道和接口部,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控制部件(3),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与所述流道板(20)的接口部相连,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包括换热器、储液器、传感器。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20)包括流道和接口部,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控制部件(3),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与所述流道板(20)的接口部相连,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包括换热器、储液器、传感器。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20)包括流道和接口部,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控制部件(3),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与所述流道板(20)的接口部相连,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包括换热器、储液器、传感器。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20)包括流道和接口部,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控制部件(3),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与所述流道板(20)的接口部相连,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包括换热器、储液器、传感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20)包括流道和接口部,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控制部件(3),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与所述流道板(20)的接口部相连,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包括换热器、储液器、传感器。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20)包括流道和接口部,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控制部件(3),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与所述流道板(20)的接口部相连,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包括换热器、储液器、传感器。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20)包括流道和接口部,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流体控制部件(3),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与所述流道板(20)的接口部相连,所述流体控制部件(3)包括换热器、储液器、传感器。


技术总结
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盒、流道板和至少两个阀部件,控制盒包括主体和固定件,主体设有安装孔,流道板设有配合孔,安装孔与配合孔一一对应,至少部分固定件位于安装孔和配合孔,至少一个安装孔与固定件具有热膨胀间隙;和/或,至少一个配合孔与固定件具有热膨胀间隙,当控制盒热膨胀和收缩时,热膨胀间隙允许控制盒和流道板相互之间自由伸缩,降低了控制盒和流道板连接部位的应力。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