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失电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3305发布日期:2023-10-22 06:08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失电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机制动,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失电制动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制动器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制动器产品的结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电机制动器多为摩擦片式结构,体积大、摩擦力小,摩擦片靠摩擦制动,使用寿命受限,制动可靠性低。因此,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制动器结构,研制新结构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失电制动器,采用轻量化紧凑设计,在电机失电时能够快速地对动子形成有效制动,增加了电机制动器的制动有效性并降低了必要空间占有率及必要重量。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电机失电制动器,包括:

4、制动器底座,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转轴的外周,开设有轴向平行于转轴的配合孔;

5、衔铁,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周,与所述电机的定子相互固定设置,一面固定设置有滑块,另一面固定设置有制动凸块;所述滑块的至少一部分滑动安装在所述配合孔内;所述配合孔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作用于配合孔的底部,另一端作用于所述滑块;

6、制动盘,套装在所述转轴的外周,设置在所述衔铁远离所述制动器底座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相互固定,与所述制动器底座定距设置,靠近所述衔铁的一面设置有制动齿;所述制动齿与所述制动凸块离合设置;

7、其中:制动器底座上设置有绕组组件;所述绕组组件在不通电状态时,所述压缩弹簧推动所述衔铁远离所述制动器底座一段距离,所述制动凸块到达与所述制动齿卡合的位置,所述制动盘的运动被所述衔铁卡死;所述绕组组件在通电状态时,所述绕组组件吸引所述衔铁靠近所述制动器底座,所述制动凸块离开与所述制动齿卡合的位置。

8、进一步的,所述失电制动器还包括定板;所述定板设置在所述衔铁远离所述制动器底座的一端,用于限制所述衔铁向远离所述制动器底座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块完全脱出所述配合孔。

9、进一步的,所述定板与所述定子相互固定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配合孔的数量不小于两组,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

11、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数量与所述配合孔的数量相对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均匀分布。

12、进一步的,所述制动盘为齿轮状,所述制动齿为所述制动盘的齿轮齿。

13、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凸块为多组,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

14、进一步的,在所述转轴的轴向投影中,所述制动凸块的至少一部分的投影形状与所述制动盘的齿间隙的投影形状相同。

15、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器底座、衔铁以及定板上均设置有在所述转轴的轴向投影中重合的安装缺口。

1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缺口用于在所述失电制动器安装在电机上时,限制所述制动器底座、衔铁以及定板产生绕所述转轴轴向的转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失电制动器还包括定板;所述定板设置在所述衔铁远离所述制动器底座的一端,用于限制所述衔铁向远离所述制动器底座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块完全脱出所述配合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板与所述定子相互固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的数量不小于两组,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数量与所述配合孔的数量相对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为齿轮状,所述制动齿为所述制动盘的齿轮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凸块为多组,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的轴向投影中,所述制动凸块的至少一部分的投影形状与所述制动盘的齿间隙的投影形状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底座、衔铁以及定板上均设置有在所述转轴的轴向投影中重合的安装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缺口用于在所述失电制动器安装在电机上时,限制所述制动器底座、衔铁以及定板产生绕所述转轴轴向的转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机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失电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底座、衔铁以及制动盘,制动器底座上设置有绕组组件;绕组组件在不通电状态时,压缩弹簧推动衔铁远离制动器底座一段距离,制动凸块到达与制动齿卡合的位置,制动盘的运动被衔铁卡死;绕组组件在通电状态时,绕组组件吸引衔铁靠近制动器底座,制动凸块离开与制动齿卡合的位置。本技术采用轻量化紧凑设计,在电机失电时能够快速地对动子形成有效制动,增加了电机制动器的制动有效性并降低了必要空间占有率及必要重量。

技术研发人员:孙策,牛俊,乔春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