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减震器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81093发布日期:2023-06-15 15:2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减震器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减震器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减震器是用来防止弹簧过度震荡以起到减振的效果,广泛应用于汽车,其工作原理是当车身震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的筒体内的流体反复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的能量转化为流体热能,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

2、但是,为了提升减震器的性能,减震器一般设置有流量调节阀,但是流量调节阀的容纳流体的能力有限,这样限制了流量调节阀的流量调节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震器,该减震器减振性能好,而且可以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包括:溢流阀座,所述溢流阀座分别与所述减震器的压缩腔和复原腔连通;溢流阀体,所述溢流阀体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溢流阀座的背向所述压缩腔的一侧,所述溢流阀体的背向溢流阀座的一侧构造有中心腔和环腔,所述中心腔分别与所述复原腔和所述溢流阀座连通,所述环腔分别与所述复原腔和所述中心腔连通,所述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所述溢流阀座移动以调节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之间的流体流量。

4、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通过设置中心腔和环腔,可以增加溢流阀体容纳流体的容积,可以提升流量调节阀的流量调节能力,可以更好地保护车辆,可以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环腔围绕所述中心腔设置。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溢流阀体的背向溢流阀座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形凸肩,所述第一环形凸肩在其内部围绕出所述中心腔,所述第一环形凸肩的外周侧形成所述环腔。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溢流阀体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复原腔、所述环腔和所述中心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溢流阀座和所述中心腔连通;其中,所述减震器的先导阀伸入所述中心腔且控制所述中心腔与所述第一通道是否连通。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径向流道,所述径向流道沿所述溢流阀体的径向延伸,所述径向流道与所述复原腔连通;轴向中心流道,所述轴向中心流道沿所述溢流阀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径向流道通过所述轴向中心流道与所述中心腔连通;轴向偏心流道,所述轴向偏心流道沿所述溢流阀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径向流道通过所述轴向偏心流道与所述环腔连通;其中,所述减震器的先导阀伸入所述中心腔且开闭所述轴向中心流道。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径向流道的两端均贯通所述溢流阀体的外周面。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轴向偏心流道为至少一对,每对所述轴向偏心段关于所述溢流阀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溢流阀体的轴向延伸。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通道为至少一对,每对所述第二通道关于所述溢流阀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溢流阀座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其中,所述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所述溢流阀座移动以开关所述第一流道。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溢流阀座内构造有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溢流腔,所述溢流阀座的朝向所述溢流阀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溢流阀座的侧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溢流阀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复原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积,所述溢流腔与所述第一通孔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所述溢流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所述第一通道;其中,所述溢流阀体通过开关所述第一通孔,以开关所述第一流道。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溢流阀体朝向所述溢流阀座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凸肩,所述第二环形凸肩围绕所述第二通道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凸肩通过与所述溢流阀座接触以关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环形凸肩通过与所述溢流阀座分离以打开所述第一通孔。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为沿所述溢流阀座的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多个;和/或所述第二通孔为沿所述溢流阀座的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多个。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包括:筒体;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筒体,所述活塞在所述筒体内分隔出压缩腔和复原腔;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为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设于所述活塞;阀芯和先导阀,所述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活塞,所述先导阀连接于所述阀芯,所述阀芯移动时通过所述先导阀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以使所述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所述溢流阀座移动。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减震器。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腔围绕所述中心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体的背向溢流阀座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形凸肩,所述第一环形凸肩在其内部围绕出所述中心腔,所述第一环形凸肩的外周侧形成所述环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体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复原腔、所述环腔和所述中心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溢流阀座和所述中心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流道的两端均贯通所述溢流阀体的外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偏心流道为至少一对,每对所述轴向偏心流道关于所述溢流阀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溢流阀体的轴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为至少一对,每对所述第二通道关于所述溢流阀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座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座内构造有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溢流腔,所述溢流阀座的朝向所述溢流阀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溢流阀座的侧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溢流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复原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积,所述溢流腔与所述第一通孔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所述溢流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体的朝向所述溢流阀座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凸肩,所述第二环形凸肩围绕所述第二通道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凸肩通过与所述溢流阀座接触以关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环形凸肩通过与所述溢流阀座分离以打开所述第一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沿所述溢流阀座的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多个;和/或

14.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减震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减震器的流量调节阀、减震器以及车辆,流量调节阀包括:溢流阀座,所述溢流阀座分别与所述减震器的压缩腔和复原腔连通;溢流阀体,所述溢流阀体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溢流阀座的背向所述压缩腔的一侧,所述溢流阀体的背向溢流阀座的一侧构造有中心腔和环腔,所述中心腔分别与所述复原腔和所述溢流阀座连通,所述环腔分别与所述复原腔和所述中心腔连通,所述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所述溢流阀座移动以调节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之间的流体流量。由此,可以增加溢流阀体容纳流体的容积,可以提升流量调节阀的流量调节能力,可以更好地保护车辆,可以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建国,金奇斌,陈超南,卢音波,罗勇攀,汤海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