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24281发布日期:2023-08-04 22:1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稀油站油箱,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1、大型的齿轮箱润滑一般外置独立稀油站,通过稀油站将润滑油泵入齿轮箱内部,喷洒于需要润滑的机械部件上。稀油站内润滑油一般使用220#高粘度齿轮油,工作温度约40℃,为了使油温满足要求,一般对润滑油进行加热,现有加热方式是在油箱内安装加热器套管,套管内放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通过加热器套管传递给油箱内润滑油,使润滑油加热。

2、当温度满足要求后启动油泵,将润滑油泵出至需要润滑的机械部件上,润滑后的油液从油箱底部回流进稀油站油箱。因低温下润滑油的粘度极高,且导热性较差,为使润滑油整体温度升高,加热器护套周边润滑油存在局部过热问题,长时间会出现局部碳化,碳化后结垢附着于加热器套管表面。结垢会降低加热器套管与润滑油之间的导热效率,为了使润滑油温度升高,加热丝护套自身温度会进一步提高,局部过热问题变严重,恶性循环,润滑油质量下降,影响润滑效果,降低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以期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包括:

4、散热水管,所述散热水管设置在稀油站油箱内;

5、热水水箱,所述热水水箱通过出水管和回水管与所述散热水管的两端连接;

6、加热片,所述加热片设置在稀油站油箱的内壁上。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水管位于稀油站油箱内的中部,且散热水管通过连续的弯折形成一个立方体结构。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片位于稀油站油箱的各个侧壁上,且稀油站油箱的各个侧壁上设置的加热片距离立方体结构的散热水管的距离相同。

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固定在位于稀油站油箱中部的散热水管上和稀油站油箱的侧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加热水水箱和加热片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片包括加热丝和用于包覆加热丝的片套。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水管为不锈钢管或铜管。

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3、1、水加热和油箱壁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下与润滑油直接接触的热传导面积包含散热水管的外表面和稀油站油箱的内壁表面积,导热面较大,在相同的加热效率下,导热面越大需要导热温差越小,也就是说,水温和散热片自身温度较小,可以防止润滑油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

14、2、两种加热方式可以独立使用也可同时使用,灵活性较高。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同时启用两种加热方式,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加热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管位于稀油站油箱内的中部,且散热水管通过连续的弯折形成一个立方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位于稀油站油箱的各个侧壁上,且稀油站油箱的各个侧壁上设置的加热片距离立方体结构的散热水管的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固定在位于稀油站油箱中部的散热水管上和稀油站油箱的侧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加热水水箱和加热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包括加热丝和用于包覆加热丝的片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管为不锈钢管或铜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稀油站油箱润滑油加热结构,包括:散热水管,所述散热水管设置在稀油站油箱内;热水水箱,所述热水水箱通过出水管和回水管与所述散热水管的两端连接;加热片,所述加热片设置在稀油站油箱的内壁上。两种加热方式可以独立使用也可同时使用,灵活性较高。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同时启用两种加热方式,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加热方式。

技术研发人员:赵政,石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峡金沙江川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