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气室空气弹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81797发布日期:2023-09-01 01:3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多气室空气弹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弹簧,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气室空气弹簧。


背景技术:

1、空气弹簧能够为车辆提供稳定的减震效果,从而被广泛的应用在车辆减震领域中,现有的空气弹簧一般只具有一个或两个工作腔室,且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都位于空气弹簧的主体内,由于空气弹簧受整车周边结构的影响,使空气弹簧主体的空间大小受限,因此,在布置三腔空气弹簧时,极易出现腔室容积不足的问题,影响空气弹簧减震效果。

2、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多气室空气弹簧,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气室空气弹簧,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空气弹簧气室容积受车辆周边结构影响,导致容积不足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气室空气弹簧,包括主体机构、副气室机构及连通组件;所述主体机构内形成有第一气室,所述连通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副气室机构相连通;所述副气室机构形成有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第三气室之间设有通断组件,所述通断组件能够使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第三气室、第二气室与所述连通组件以及所述第三气室与所述连通组件相导通或断开,以使所述第一气室、所述第二气室以及所述第三气室之间相导通或断开。

3、其中,所述副气室机构包括外壳组件和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与所述外壳组件相连接,且所述分隔构件将所述外壳组件内分隔成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所述分隔构件上形成有第一气道,所述通断组件包括第一通断件和第二通断件,所述第一通断件封堵于所述第一气道位于所述第二气室内的一端,所述第二通断件封堵于所述第一气道位于所述第三气室内的一端,所述连通组件远离所述主体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道相连通。

4、具体地,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敞口端与所述分隔构件的一侧相连接形成所述第二气室,所述第二壳体的敞口端与所述分隔构件的另一侧相连接形成第三气室;所述分隔构件的外侧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分隔构件内对应所述安装部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道相连通,所述连通组件远离所述主体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气道远离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相导通。

5、具体地,所述副气室机构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外壳组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安装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连接孔,用于与车辆相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机构包括上顶座总成、下端座及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上顶座总成或所述下端座相连接,且当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上顶座总成上时,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衬套部,所述衬套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

7、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组件由金属材料或软质材料组合制成,且当所述连通组件为金属材料时,所述连通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顶座总成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气室机构相连接;当所述连通组件为软质材料时,所述连通组件包括密封件和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上顶座总成和所述副气室机构密封连接。

8、更进一步地,所述上顶座总成由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所述副气室机构由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且当所述上顶座总成和所述副气室机构均由塑料制成时,所述上顶座总成和所述副气室机构对应所述连通组件的连接位置均设有金属对接件,所述连通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金属对接件相连接。

9、更进一步地,连通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和箍紧件,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管段由软质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与上顶座总成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与所述副气室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三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朝向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均形成有牙纹部,所述第二管段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三管段上,且所述箍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的连接处以及第三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连接处。

10、其中,所述主体机构还包括囊皮;所述囊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顶座总成和下端座相扣合,形成所述第一气室。

11、具体地,所述第一通断件和所述第二通断件均为电磁阀,所述轴承为止推轴承或滚珠轴承。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具有以下优势:

13、本发明提供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包括主体机构、副气室机构及连通组件;主体机构内形成有第一气室,连通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副气室机构相连通;副气室机构形成有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第二气室与第三气室之间设有通断组件,通断组件能够使第二气室与第三气室、第二气室与连通组件以及第三气室与连通组件相导通或断开,以使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以及第三气室之间相导通或断开。

14、由此分析可知,通过连通组件能够在主体机构外部增加副气室结构,从而使主体机构内形成的第一气室的容积最大化,而通过副气室机构形成的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且通过通断组件能够实现第二气室与第三气室、第二气室与连通组件以及第三气室与连通组件的导通或断开,从而能够实现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第一气室与第三气室以及第二气室与第三气室之间的连通或断开,进而在使用时可存在三种容积形式,即当通断组件全部开启时,则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以及第三气室之间全部导通,使整体腔室容积为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以及第三气室的容积之和;

15、而当通断组件隔绝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且导通第二气室和连通组件时,则第一气室仅与第二气室相连通,使整体腔室容积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的容积之和;

16、当通断组件隔绝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且导通第三气室和连通组件时,则第一气室仅与第三气室相连通,使整体腔室容积为第一气室和第三气室的容积之和;

17、当通断组件全部闭合,则会将连通组件与副气室机构完全隔绝,从而使整体腔室容积仅为第一气室的容积。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多气室空气弹簧,既不会占用主体机构内形成的第一气室的容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空气弹簧受车辆周边结构的影响,也通过设置副气室机构,提高了整体气室容积的多变性,提高空气弹簧的适配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气室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机构、副气室机构及连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气室机构包括外壳组件和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与所述外壳组件相连接,且所述分隔构件将所述外壳组件内分隔成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气室机构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外壳组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安装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连接孔,用于与车辆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包括上顶座总成、下端座及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组件由金属材料或软质材料组合制成,且当所述连通组件为金属材料时,所述连通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顶座总成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气室机构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座总成由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所述副气室机构由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且当所述上顶座总成和所述副气室机构均由塑料制成时,所述上顶座总成和所述副气室机构对应所述连通组件的连接位置均设有金属对接件,所述连通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金属对接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连通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和箍紧件,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管段由软质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与上顶座总成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与所述副气室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三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还包括囊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断件和所述第二通断件均为电磁阀,所述轴承为止推轴承或滚珠轴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气室空气弹簧,涉及空气弹簧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空气弹簧气室容积受车辆周边结构影响,导致容积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多气室空气弹簧,包括主体机构、副气室机构及连通组件;主体机构内形成有第一气室,连通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副气室机构相连通;副气室机构形成有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第二气室与第三气室之间设有通断组件,通断组件能够使第二气室与第三气室、第二气室与连通组件以及第三气室与连通组件相导通或断开,以使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以及第三气室之间相导通或断开。

技术研发人员:王冕,高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