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07235发布日期:2023-09-20 18:1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具体为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炼钢厂连铸机冷却段自由辊在输送过程中受力方式为间断式负载。承载时由三段辊插接组成的自由辊组因承受板坯压力出现挠度,并有较大振动,空载时反弹恢复常态,这种高频率的反复作用造成连接自由辊的紧固套与自由辊内孔之间产生串动,经常出现漏水现象,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自由辊发生漏水后,需更换紧固套,紧固套与自由辊内孔为大过盈配合,紧固套拆下后,自由辊内孔尺寸发生变化,新紧固套需与自由辊内孔进行修配,不能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费时费力,严重影响装配效率。并且,拆下的紧固套因外径尺寸发生变化,不可二次利用,造成备件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包括刚性直段件、o型密封圈、导向环、波纹管。

3、优选的,所述两端刚性直段件1之间的柔性联接,采用波纹管联接。

4、优选的,所述自由辊5和自由辊6的内孔与刚性直段件1之间依靠o型密封圈2实现密封。

5、优选的,所述柔性密封件的刚性直段件1与波纹管4联接后,保证刚性直段件1与波纹管内部通水时的密封性。

6、优选的,所述两端刚性直段件1之间采用波纹管4联接。

7、优选的,所述o型密封圈2和导向环3安装在刚性直段件1的凹槽内。

8、优选的,所述o型密封圈2位于相互对应的导向环3之间。

9、优选的,所述导向环3保证了刚性直段件1与自由辊5和自由辊6内孔的同心度,从而保证了o型密封圈2良好的对中性。

10、优选的,所述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一,拆除;步骤二,装入柔性密封件一端;步骤三,调整;步骤四,装入柔性密封件另一端。其特征在于:

11、其中上述步骤一中,将原有的密封结构进行拆除处理;

12、其中上述步骤二中,将柔性密封件的一端通过刚性直段件1装入自由辊6的内部,刚性直段件1与自由辊6之间依靠o型密封圈2密封;

13、其中上述步骤三中,调整刚性直段件位于自由辊6内部的合适位置。

14、其中上述步骤四中,将柔性密封件的另一端装入自由辊5的内部。刚性直段件1与自由辊5之间依靠o型密封圈2密封。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采用新的密封方式后,因漏水现象造成的停机检修次数减少,产量也得到有效提升。

17、2、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漏水现象很少发生,节水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18、3、新密封结构所使用的柔性密封件可反复使用,可有效降低备件成本;4、新密封结构安装、拆卸简单,装配效率明显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柔性密封件,包括刚性直段件1、o型密封圈2、导向环3和波纹管4。

2.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端刚性直段件1之间的柔性联接,采用波纹管4联接。

3.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辊5和自由辊6的内孔与刚性直段件1之间依靠o型密封圈2实现密封。

4.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柔性联接件的刚性直段件1与波纹管4联接后,保证刚性直段件1与波纹管内部通水时的密封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端刚性直段件1之间采用波纹管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密封圈2和导向环3安装在刚性直段件1的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密封圈2位于相互对应的导向环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环3保证了刚性直段件1与自由辊5和自由辊6内孔的同心度,从而保证了o型密封圈2良好的对中性。

9.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一,拆除;步骤二,装入柔性密封件一端;步骤三,调整;步骤四,装入柔性密封件另一端。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决连铸机自由辊漏水问题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由柔性联接件取代原来的三件组合式的刚性密封结构。柔性密封件包括刚性直段件、波纹管、O型密封圈和导向环。所述刚性直段件与波纹管焊接为一体;刚性直段件与自由辊内孔间采用O型圈密封;所述O型密封圈和导向环安装在刚性直段的凹槽内;所述O型密封圈位于相互对应的导向环之间,因柔性波纹管具有轴向补偿、横向补偿和角度补偿的特性,可有效吸收交变应力,保证两端刚性直段在自由辊承受反复间歇式载荷和振动时,不发生较大变形,有效防止O型圈密封受到破坏,从而避免冷却水渗漏,达到降低停机率和节水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刘可毅,马兆刚,刘志家,张爱忠,何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溪钢铁(集团)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