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4820发布日期:2023-08-03 22:4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轴承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1、滚动轴承是离心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用于承载和减小机器的摩擦和磨损,使其运转更加平稳和高效。在轴承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对于轴承温度的管控,是影响轴承使用寿命的重要参数之一。

2、轴承在使用时,其内圈与外圈、保持架、滚动体等产生相互运动,部件之间的相互摩擦,致使摩擦热产生,进而导致轴承温度升高,且随着轴承旋转速度的增大,热量积累速度大幅度提升,因此如何降低轴承运转时的摩擦,以及如何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快速外泄,是实现轴承恒温控制的突破方向之一,而润滑油的投入使用,既能有效的降低轴承运转时的摩擦,同时又能吸收摩擦产生的热量,抑制轴承温度的升高,对轴承温度的控制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相关技术中为了增强润滑油对轴承的润滑与冷却效果,多通过对润滑油进行循环,促使润滑油将轴承内热量携带至轴承外部散发,进而增强对轴承温度的把控效果,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润滑油填充在轴承的内部,当轴承内外圈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大量的润滑油的存在,会导致滚动体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显著的流体粘滞摩擦损耗,且粘滞摩擦损耗与润滑油的含量存在直接联系。

3、相关技术中为了在维持润滑油对热量的转移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润滑油对滚动体的流体粘滞摩擦损耗,通过对润滑油进行分流,一部分含量较低的润滑油与内外圈、滚动体直接接触,起到润滑、导热的作用,另一部分润滑油,在外圈或外圈中开设的循环通道中流动,经热交换后,将热量转移至轴承外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一方面循环流动于内圈或外圈中的润滑油,与摩擦生热位置存在间隔,致使热交换效率较差,另一方面,直接与摩擦生热部位接触的润滑油含量过低,对热量的转移效率较低,因此对轴承的温度把控效果不够理想,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动体,所述内圈、外圈均为圆环形结构体,所述外圈套设于内圈外侧,且内圈与外圈同轴设计,所述内圈外壁与外圈内壁之间形成滚动槽,所述滚动体安装于滚动槽内;

3、还包括双循环组件,所述双循环组件安装在内圈与外圈上,所述双循环组件用于控制润滑油的流动路径;

4、所述双循环组件包括冷却腔和喷射腔,所述外圈内部开设有冷却腔和喷射腔,所述冷却腔与喷射腔均为环形腔室;

5、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冷却腔与喷射腔上均开设有进液孔,所述冷却腔远离进液孔一侧开设有出液孔,所述进液孔与出液孔均通过管道外接润滑油泵送设备;

6、油雾喷头,所述外圈内壁镶嵌有多个油雾喷头,所述油雾喷头将喷射腔与滚动槽导通连接;

7、交互组件,所述交互组件安装在外圈上,所述交互组件用于增强冷却腔与滚动槽内润滑油的热交换效率;

8、所述交互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交互槽,所述交互槽开设于外圈内壁上,所述交互槽为不完全环形槽;

9、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固定安装在交互槽内,所述换热件将冷却腔与滚动槽隔绝,所述换热件延伸至冷却腔中,所述换热件与外圈内壁平滑过度;

10、所述换热件呈v型设计,且换热件朝向冷却腔一侧宽度小于换热件朝向滚动槽一侧宽度。

11、优选的,多个所述交互槽相互错位,且均匀分布在外圈内壁上。

12、优选的,所述交互组件还包括隔板,所述换热件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换热件远离滚动槽一侧,与隔板非接触设计;

13、交互流道,所述隔板与换热件之间缝隙构成交互流道,所述交互流道用于引导润滑油流动路径。

14、优选的,所述交互流道内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与隔板垂直设计,所述引流板与隔板垂直的两侧壁均倾斜设计,所述引流板将交互流道进行分割。

15、优选的,所述隔板截面呈锥形设计,且隔板与滚动槽距离越近,其厚度越大。

16、优选的,所述交互组件还包括甩油板,所述甩油板固定安装在内圈两侧,所述甩油板延伸至滚动槽内,且甩油板与滚动体不接触;

17、回流孔,所述外圈内壁开设有多个回流孔,所述回流孔与滚动槽导通连接,所述回流孔通过管道外接润滑油泵送设备。

18、优选的,所述外圈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所述甩油板均位于两个密封盖间隔中。

19、优选的,所述甩油板与密封盖相互靠近一侧非接触式密封设计。

20、优选的,所述外圈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注油管,所述注油管延伸至冷却腔内,且注油管与交互流道均导通设计,初始状态下注油管两端开口均封堵。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通过设置双循环组件以及交互组件,通过将润滑油分流,形成润滑油的两条循环路线,一方面,流经滚动槽的循环路径中,润滑油流量小,进而降低轴承的流动粘滞摩擦损耗,流经冷却腔的循环路线中,润滑油流量较大,便于将热量向轴承外部转移,另一方面,交互组件的设置,促使两条循环路线上的润滑油之间的热交换效果增强,进一步增强热量被转移至外部的效果,进而维持轴承的恒温环境,降低轴承温度的变化,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23、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通过将停机后的轴承上的注油管,与润滑油泵送装置通过管道连接,随后,将润滑油向注油管中注入,润滑油顺着注油管逐渐进入交互流道中,并沿着交互流道向滚动槽内流动,此时汇聚在交互流道内的杂质,被冲击至滚动槽内,并沿着回流孔向外部排放,进而增强对轴承中杂质的清除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包括内圈(1)、外圈(11)和滚动体(12),所述内圈(1)、外圈(11)均为圆环形结构体,所述外圈(11)套设于内圈(1)外侧,且内圈(1)与外圈(11)同轴设计,所述内圈(1)外壁与外圈(11)内壁之间形成滚动槽(13),所述滚动体(12)安装于滚动槽(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交互槽(25)相互错位,且均匀分布在外圈(11)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流道(31)内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引流板(32),所述引流板(32)与隔板(3)垂直设计,所述引流板(32)与隔板(3)垂直的两侧壁均倾斜设计,所述引流板(32)将交互流道(31)进行分割。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截面呈锥形设计,且隔板(3)与滚动槽(13)距离越近,其厚度越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组件还包括甩油板(4),所述甩油板(4)固定安装在内圈(1)两侧,所述甩油板(4)延伸至滚动槽(13)内,且甩油板(4)与滚动体(12)不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1)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密封盖(42),所述甩油板(4)均位于两个密封盖(42)间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板(4)与密封盖(42)相互靠近一侧非接触式密封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1)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注油管(5),所述注油管(5)延伸至冷却腔(2)内,且注油管(5)与交互流道(31)均导通设计,初始状态下注油管(5)两端开口均封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轴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离心机滚动轴承装置,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动体,所述内圈、外圈均为圆环形结构体,所述外圈套设于内圈外侧,且内圈与外圈同轴设计,所述内圈外壁与外圈内壁之间形成滚动槽,所述滚动体安装于滚动槽内;还包括双循环组件,所述双循环组件安装在内圈与外圈上,所述双循环组件用于控制润滑油的流动路径;交互组件,所述交互组件安装在外圈上,所述交互组件用于增强冷却腔与滚动槽内润滑油的热交换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双循环组件以及交互组件,通过将润滑油分流,形成润滑油的两条循环路线,降低轴承的流动粘滞摩擦损耗,维持轴承的恒温环境,降低轴承温度的变化,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祥,张江涛,雷文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耐尔节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