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90159发布日期:2023-11-15 22:2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隔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尤其涉及一种隔振器。


背景技术:

1、隔振器通常设置在曳引机和承重梁之间,用于隔绝和消减曳引机产生的振动,例如公开文献cn111620221a中的隔振装置3。隔振器也常设置在轿厢和轿厢承重下梁之间,避免承重下梁的振动直接传递至轿厢,现有技术中隔振器通常采用橡胶或弹簧等弹性材料,其刚度不可调节,有效隔振频带窄,且只有单方向隔振效果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刚度,具有多方向隔振效果的隔振器。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振器,包括顶板、第一橡胶、锥形动子连接板、上封盖、第二橡胶、基座、复位减振弹簧和锥形动子;

4、所述基座具有中空的内腔,中部具有凸起的立柱;所述复位减振弹簧套在立柱外部,锥形动子中部具有通孔,通过通孔锥形动子套在复位减振弹簧的外部;所述基座的外壁内侧固定有第二橡胶,上封盖用于封闭基座的顶部,上封盖具有开口,用于容纳通过锥形动子连接板,锥形动子连接板与锥形动子固定连接,第一橡胶固定在锥形动子连接板的上部,顶板固定在第一橡胶的上部;

5、被隔振件的重量经第一橡胶传递到锥形动子,锥形动子的锥面将力传递到第二橡胶,当所述隔振器受外界激励时,第一橡胶与第二橡胶受压,以此达到隔振的目的。

6、优选地,所述内腔为圆形或方形。

7、优选地,所述第二橡胶布满基座外壁的内侧。

8、优选地,所述立柱的高度低于四周外壁。

9、优选地,所述第二橡胶内侧具有上宽下窄的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与锥形动子的锥面相匹配。

10、优选地,所述隔振器还具有限位防撞橡胶,所述限位防撞橡胶设置在基座的中空内腔的底部。

11、优选地,所述隔振器还具有楔形导力块,第二橡胶内侧布置楔形导力块,所述楔形导力块具有上宽下窄的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与锥形动子的锥面相匹配。

12、优选地,所述锥形动子的锥面与楔形导力块之间存在滑动油膜。

13、优选地,所述隔振器固定安装在曳引机座或轿厢底座的下部。

14、优选地,所述隔振器固定安装在导轨的背部。



技术特征:

1.一种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第一橡胶、锥形动子连接板、上封盖、第二橡胶、基座、复位减振弹簧和锥形动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为圆形或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布满基座外壁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高度低于四周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内侧具有上宽下窄的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与锥形动子的锥面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还具有限位防撞橡胶,所述限位防撞橡胶设置在基座的中空内腔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还具有楔形导力块,第二橡胶内侧布置楔形导力块,所述楔形导力块具有上宽下窄的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与锥形动子的锥面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动子的锥面与楔形导力块之间存在滑动油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固定安装在曳引机座或轿厢底座的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固定安装在导轨的背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振器,包括顶板、第一橡胶、锥形动子连接板、上封盖、第二橡胶、基座、复位减振弹簧和锥形动子;所述基座具有中空的内腔,中部具有凸起的立柱;所述复位减振弹簧套在立柱外部,锥形动子中部具有通孔,通过通孔锥形动子套在复位减振弹簧的外部;所述基座的外壁内侧固定有第二橡胶,上封盖用于封闭基座的顶部,上封盖具有开口,用于容纳通过锥形动子连接板,锥形动子连接板与锥形动子固定连接,第一橡胶固定在锥形动子连接板的上部,顶板固定在第一橡胶的上部;被隔振件的重量经第一橡胶传递到锥形动子,锥形动子的锥面将力传递到第二橡胶,当所述隔振器受外界激励时,第一橡胶与第二橡胶受压,以此达到隔振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魏云毅,吴伟,刘念思,贾薛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