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电驱动总成及冷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18595发布日期:2023-12-08 12:4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润滑,具体涉及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电驱动总成及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机械转动系统中,转动部件的转速通常具有较大的转动速度,因此在其转动支撑结构处需要具有充足的润滑。比如,在减速器的轴端支撑轴承。现有常用技术中,对于普通减速机,齿轮采用浸油、飞溅式润滑,轴承采用脂润滑;对于重载、大功率减速机,需要开导油槽、导油孔,将飞溅到箱体内壁的润滑油收集、导入轴承外实现其润滑。这两种润滑方式依赖于齿轮对润滑油的飞溅作用进行供油,供油方式单一,供油量不易控制调节。

2、另外,也有通过油泵将润滑油从油箱吸油后输送到轴承需要润滑的部位,然后从回油口返回油箱,经过滤后重新使用的一种润滑方式。这种循环油润滑供油系统由油泵、冷却器、过滤器、油箱、输油管道等组成,滑润滑充分、供油量容易控制、散热和除杂质能力强。但需要独立的供油系统,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电驱动总成及冷却方法,不使用油泵,能够实现定点润滑。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部的转轴,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润滑油层,所述转轴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转动挤压部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伸入所述润滑油层内;

3、所述转动挤压部件与所述软管配合形成蠕动泵结构,使得所述转动挤压部件随所述转轴转动过程中,能够挤压所述软管实现抽吸所述润滑油层内的润滑油,并从所述软管的另一端泵出,从而可以对所述壳体内部件的润滑提供润滑油。

4、在上述转动系统润滑结构中,通过转动挤压部件跟随转轴旋转的同时,挤压固定在壳体上的软管,产生蠕动挤压效果,抽取壳体底部润滑油层内的润滑油,为特定部件持续提供润滑油,无需引入油泵,利用转轴自身转动作为润滑油循环的驱动动力,节省成本,而且结构设计巧妙,可以通过控制软管的管径等结构,调节蠕动泵结构的效率,进而调节供油量。需要说明的是,润滑油层是指的壳体内腔底部盛放的润滑油,具有一定的深度,称作润滑油层。

5、作为本发明转动系统润滑结构的改进,通过所述蠕动泵结构进行润滑的部件包括:将所述转轴端部转动支撑在所述壳体壁上的轴承。

6、通过将两个蠕动泵结构分别设置在转轴的两部,对转轴的转动支撑轴承进行顶点润滑,大大提高轴承的润滑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另外,软管设置在转轴轴端对应的壳体壁上,布置容易,固定安装方便。

7、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在所述轴承外侧设置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布置,且内部设置有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凸出所述转轴的侧面,且凸出高度低于所述轴承,所述支撑轴和所述滚轮构成所述转动挤压部件。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正对所转轴端部的内壁上设置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与所述转轴同轴布置,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用于装配所述轴承;所述第二孔用于设置所述软管与所述转动挤压部件配合的部分管段。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孔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贯通所述第二环槽与所述第一孔,所述槽口用于使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环槽内引出到所述第二孔内,从而能够对所述轴承润滑。

10、进一步的,所述阶梯孔底部的所述壳体壁内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使所述软管的一端从所述第二孔内引出,从而能够伸入到润滑油层内。

11、作为本发明转动系统润滑结构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由所述壳体外部冷却系统供应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壳体的壳壁,对所述润滑油层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优选的,冷却结构为设在壳体壳壁内的冷却液流道。

12、通过冷却结构对壳体底部的冷却液层进行持续的降温冷却,使得蠕动泵结构泵出的冷却液温度较低,实现顶点润滑的同时进行定点冷却。

1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具有上述转动系统润滑结构的电驱动总成,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电机壳和减速器壳,所述转轴包括电机轴、中间轴和输出轴;

14、在该电驱动总成内,由所述转动挤压部件和所述软管成对配合构成一个或多个蠕动泵结构,利用蠕动泵结构进行润滑的部件包括:转动支撑所述电机轴、所述中间轴和/或所述输出轴的转动支撑轴承。

15、在上述电驱动总成中,在电驱动总成内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一个或多个蠕动泵结构,相应的对特定轴承部件进行定点润滑,提高轴承的润滑效率。

16、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壳上设置有冷却水道和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内腔与所述减速器壳的内腔连通,且内部填充有所述润滑油层的润滑油,所述冷却水道内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水,能够对所述润滑油层的润滑油进行冷却。

17、通过冷却水道和储油槽能够对润滑油油层内部的润滑油进行冷却,从而通过蠕动泵结构定点润滑的同时进行定点冷却。

1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基于上述电驱动总成的冷却方法,包括:

19、通过冷却水道对润滑油层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

20、通过蠕动泵结构将润滑油层内的润滑油提供给电机的转子和/或定子进行热量交换,并使进行热量交换后的润滑油回到润滑油层。

21、目前电机的油冷方式,如转子的油冷轴技术,定子的浸油冷却、绕组喷淋冷却和槽内冷却等技术,均需要设计油泵、冷却器等结构,驱动冷却油流动循环并进行热量交换。

22、在上述冷却方法中,通过蠕动泵结构泵出经过冷却水道降温的润滑油,对定子和/或转子进行冷却降温,实现油冷;并且在进行热量交换后的润滑油然后能够回流到润滑油层内,从而使得蠕动泵不仅能够为轴承润滑和冷却,也能使定子和/或转子的油冷循环在电机壳和减速器壳内完成,而且将外部水冷和内部油冷相结合,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23、综上所述,采用上述转动系统润滑结构、电驱动总成及冷却方法,利用转动系统的转轴自身转动作为驱动力,通过蠕动原理抽取低温油液,进行定点的润滑和冷却,无需增设润滑、冷却油泵和外接散热器。另外,采用油水混合冷却结构,利用螺旋水道对润滑油进行冷却,润滑油又能实现绕组端部的冷却,在不使用外接散热器的情况下实现对绕组端部定点冷却。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于壳体(1)内部的转轴(2),所述壳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润滑油层(4),所述转轴(2)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轴(2)上设置有转动挤压部件(3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软管(32),所述软管(32)的一端伸入所述润滑油层(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蠕动泵结构(3)进行润滑的部件包括:将所述转轴(2)端部转动支撑在所述壳体(1)壁上的轴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上在所述轴承(5)外侧设置有第一环槽(201),所述第一环槽(201)沿所述转轴(2)的周向布置,且内部设置有沿所述转轴(2)的轴向设置有支撑轴(311),所述支撑轴(311)上转动设置有滚轮(312),所述滚轮(312)凸出所述转轴(2)的侧面,且凸出高度低于所述轴承(5),所述支撑轴(311)和所述滚轮(312)构成所述转动挤压部件(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正对所述转轴(2)端部的内壁上设置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与所述转轴(2)同轴布置,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第一孔(101)和第二孔(102),所述第一孔(101)用于装配所述轴承(5);所述第二孔(102)用于设置所述软管(32)与所述转动挤压部件(31)配合的部分管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10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槽口(1022),所述槽口(1022)贯通所述第二环槽(1021)与所述第一孔(101),所述槽口(1022)用于使所述软管(32)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环槽(1021)内引出到所述第二孔(102)内,从而能够对所述轴承(5)润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孔底部的所述壳体(1)壁内开有通孔(103),所述通孔(103)用于使所述软管(32)的一端从所述第二孔(102)内引出,从而能够伸入到所述润滑油层(4)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由所述壳体(1)外部冷却系统供应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壳体(1)的壳壁,对所述润滑油层(4)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

8.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转动系统润滑结构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相连接的电机壳(11)和减速器壳(12),所述转轴(2)包括电机轴、中间轴和输出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11)上设置有冷却水道(6)和储油槽(104),所述储油槽(104)的内腔与所述减速器壳(12)的内腔连通,且内部填充有所述润滑油层(4)的润滑油,所述冷却水道(6)内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水,能够对所述润滑油层(4)的润滑油进行冷却。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9所述电驱动总成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动系统润滑结构、电驱动总成及冷却方法。该转动系统润滑结构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部的转轴,壳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润滑油层,转轴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转轴上设置有转动挤压部件,壳体上设置有软管,软管的一端伸入润滑油层内;转动挤压部件与软管配合形成蠕动泵结构,使得转动挤压部件随转轴转动过程中,能够挤压软管实现抽吸润滑油层内的润滑油,并从软管的另一端泵出,从而可以对壳体内部件的润滑提供润滑油。通过转动挤压部件跟随转轴旋转的同时,挤压固定在壳体上的软管,产生蠕动挤压效果,抽取壳体底部润滑油层内的润滑油,为特定部件持续提供润滑油,无需引入油泵,节省成本,结构设计巧妙。

技术研发人员:韩刚,王习文,潘温,高远,雷齐伟,邓宏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