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4549发布日期:2023-11-22 21:14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用两级减速器,具体涉及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可同时兼顾电机布置在驱动桥前方或者后方时减速器在高低速下的润滑顺畅,确保了整车可靠运行和舒适性的使用需求。


背景技术:

1、随着商用轻卡的电动化产品在市场上的急速推广,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减速器总成开发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竞争态势。现有紧凑型三级减速产品因其工艺复杂和通用性差已面临逐步被两级减速产品的取代,特别是随着电机后置方案的推出,两级减速方案更不受电池包空间布置的限制。因此推出可兼顾电机布置在驱动桥前方或者后方且工艺简洁的减速器总成是当下市场的迫切需要。

2、例如,公开号为cn111692321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n形布置的新能源车用减速器壳,其典型特征在于:1、其差速器轴承孔、三轴轴承孔、二轴轴承孔、一轴轴承孔圆心相连线形成n形结构布置;2、其壳体一轴轴承孔正上方设置一倾斜状的v形挡油板、v形挡油板底部设置一暗油槽,凭借v形挡油板可以将齿轮高速飞溅的齿轮油收集并经由暗油槽导入一轴轴承,保证壳体侧的一轴轴承高速下的有效润滑; 其三轴轴承孔侧上方设置一带倾斜角的阶梯状l形挡油板、l形挡油板底部设置了一倾斜的暗油槽,以将低-高速下三级被动齿轮粘附或飞溅的齿轮油收集并导入进三轴轴承孔; 其三轴轴承孔与一轴轴承孔之间倾斜向下设置了一条暗油槽,该暗油槽可将三轴轴承孔处的齿轮油自然导入一轴轴承孔,可有效补充低速下一轴轴承孔上方v形挡油板集油效果弱甚至无效的隐患。

3、上述n形布置的减速器壳为三级减速装置的壳体,描述了产品在高、低速前进下和低速后退的工况具备良好的润滑条件;因三级减速结构和布置较为紧凑,所以缺乏在电机后置时(等同于高速后退工况)的润滑适应性,也缺乏对一侧差速器轴承润滑的优化,因此该产品只能适用于电机前置的状态。

4、又如,公开号为cn115560056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桥减速器壳体润滑,其典型特征在于:减速器壳体上布置有前端油道、前端挡油筋、后端油道、后段挡油筋、回油道,壳盖上布置有油道槽、进油凸台以及回油道,前端挡油筋位于前端油道上方,前端挡油筋聚集的油液能低落到前端油道上,后段挡油筋位于后端油道上方,后端挡油筋聚集的油液能低落到后端油道上,减速器壳体上的前端油道与箱盖上的油道槽相贯通;具体润滑方法为:步骤一,油液通过齿轮转动过程,甩油至后端挡油筋上,通过后端挡油筋的集聚和引流、油液滴落到后端油道上,油液通过后端油道进入后端轴承进行润滑,然后油液流到低位的回油道进行低位回油,再回到减速器底部的;步骤二,油液通过齿轮转动过程,甩油至前端挡油筋上,通过前端挡油筋的集聚和引流、油液落下进入前端油道,油液通过前端油槽进入到箱盖,然后通过箱盖的进油凸台和油道槽进入前端轴承进行润滑,然后通过回油道的低位回油,再回到减速器底部。

5、通常新能源车桥减速器采用两级甚至三级减速的结构布置,某轴齿轮正转自上而下能实现有效的飞溅甩油、势必在反转自下而上旋转时缺乏飞溅甩油功能;上述新能源车桥减速器壳体润滑同为两级减速器,缺乏对正、反转下的壳体润滑表述,缺乏高速旋转的输入轴润滑油路的表述、也未提及对差速器轴承的润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壳盖,壳体内设有一级主动齿轮、一级被动齿轮、一轴左轴承、一轴右轴承、油封、二级主动齿轮、二级被动齿轮、二轴左轴承、二轴右轴承、差速器总成、差速器左轴承、差速器右轴承;

4、一轴右轴承的一轴右轴承孔和二轴右轴承的二轴右轴承孔上设置横贯式长条状挡油板,横贯式长条状挡油板底部设置有油槽,油槽与一轴右轴承孔互通;

5、油槽可收集一级被动齿轮和二级被动齿轮飞溅出的齿轮油并向两侧排溢,排溢的齿轮油一部分往右侧进入一轴右轴承孔、一部分往左侧流动并跌落至壳盖的挡油板处汇集。

6、进一步,二轴右轴承孔与差速器右轴承的差速器右轴承孔之间设置了长条状油槽互通,二轴右轴承孔处的大量油液可由此导入差速器右轴承,另一侧因为一级被动齿轮飞溅的齿轮油直接流向差速器左轴承。

7、进一步,一轴右轴承孔与二轴右轴承孔之间设置第二油槽,有利于让处于高点的一轴右轴承孔处的齿轮油自然的流入二轴右轴承孔进行润滑。

8、进一步,一轴右轴承孔与二轴右轴承孔之间设置的第二油槽的正上方镂空,收集壳壁处流下的齿轮油并将其经由第二油槽导入二轴右轴承孔。

9、进一步,一轴左轴承的轴承孔上侧设置l形挡油板,l形挡油板底部分别设有与一轴左轴承孔、二轴左轴承孔互通的第三油槽,可收集一级被动齿轮飞溅出的齿轮油并将其导入一轴左轴承、二轴左轴承。

10、进一步,l形挡油板空间位置低于减速器壳体横贯式挡油板并可承接其收集排溢的二级被动齿轮甩出的齿轮油,并将齿轮油导入到一轴左轴承、二轴左轴承孔内。

11、进一步,一轴左轴承的轴承孔与二轴左轴承的轴承孔之间设置第四油槽,有利于让处于高点的一轴左轴承孔处的齿轮油自然的流入二轴左轴承孔处加强其润滑油量。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无论整车的电机布置在哪个方向导致车辆前进时齿轮的反向旋转,无论整车低速到高速的前进或者后退工况,通过减速器壳体与壳盖上巧妙设置的横贯式长条状挡油板、l形挡油板以及密布的各油槽,确保了在任一工况下均能收集到齿轮搅起飞溅的齿轮油并导向各个轴承形成稳定而充分的润滑油流,特别对一侧缺乏齿轮油的差速器轴承起到了稳定润滑;满足了整车可靠运行和舒适性的使用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壳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一级主动齿轮、一级被动齿轮、一轴左轴承、一轴右轴承、油封、二级主动齿轮、二级被动齿轮、二轴左轴承、二轴右轴承、差速器总成、差速器左轴承、差速器右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轴右轴承孔与差速器右轴承的差速器右轴承孔之间设置了长条状油槽互通,二轴右轴承孔处的大量油液可由此导入差速器右轴承,另一侧因为一级被动齿轮飞溅的齿轮油直接流向差速器左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轴右轴承孔与二轴右轴承孔之间设置第二油槽,有利于让处于高点的一轴右轴承孔处的齿轮油自然的流入二轴右轴承孔进行润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轴右轴承孔与二轴右轴承孔之间设置的所述第二油槽的正上方镂空,收集壳壁处流下的齿轮油并将其经由第二油槽导入二轴右轴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轴左轴承的轴承孔上侧设置l形挡油板,l形挡油板底部分别设有与一轴左轴承孔、二轴左轴承孔互通的第三油槽,可收集一级被动齿轮飞溅出的齿轮油并将其导入一轴左轴承、二轴左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l形挡油板空间位置低于减速器壳体横贯式挡油板并可承接其收集排溢的二级被动齿轮甩出的齿轮油,并将齿轮油导入到一轴左轴承、二轴左轴承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轴左轴承的轴承孔与二轴左轴承的轴承孔之间设置第四油槽,有利于让处于高点的一轴左轴承孔处的齿轮油自然的流入二轴左轴承孔处加强其润滑油量。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持双向高效润滑的两级减速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壳盖,壳体内设有一级主动齿轮、一级被动齿轮、一轴左轴承、一轴右轴承、油封、二级主动齿轮、二级被动齿轮、二轴左轴承、二轴右轴承、差速器总成、差速器左轴承、差速器右轴承。无论整车的电机布置在哪个方向导致车辆前进时齿轮的反向旋转,无论整车低速到高速的前进或者后退工况,通过减速器壳体与壳盖上巧妙设置的横贯式长条状挡油板、L形挡油板以及密布的各油槽,确保了在任一工况下均能收集到齿轮搅起飞溅的齿轮油并导向各个轴承形成稳定而充分的润滑油流,特别对一侧缺乏齿轮油的差速器轴承起到了稳定润滑。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武,黄苏刚,饶剑文,杨志日,姜致强,刘德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江铃底盘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