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2979发布日期:2023-11-17 18:0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管道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1、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属于特殊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预浸水法等;

2、在湿陷性黄土区域安装输水管道为保证输水管道,为了保证安装的稳定性,会先使用重锤夯实法对铺设输水管道区域进行大面积的夯实,提升土壤的紧密性,为了保证输水管道使用的安全性,会在管道铺设前在输水管道内垫层后铺设水泥以保证输水管道使用时的稳定;

3、然而,在夯实后挖设输水管的预设坑后,铺设的垫层为保证与湿陷性黄土更好的结合,也需要对普垫层进行处理并夯实,预设坑开口不大,并不适合使用重锤进行夯实,需要人工使用工具进行夯实,而输水管不同,预设坑尺寸大小不一,人工夯实存在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能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包括支撑主体以及用于支撑和移动支撑主体的支撑底座,支撑底座跨设在输水管道预挖坑两侧;

3、支撑主体的下方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下方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内侧安装有能沿着支撑架转动的转动杆体,转动杆体呈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柱状结构;

4、转动杆体上安装有夯实主体和抚平滚压架,抚平滚压架呈对称位于夯实主体的两侧,夯实主体和抚平滚压架位于相邻的转动杆体侧面上;

5、夯实主体上设有可拆卸式的夯实组件,夯实组件用于夯实输水管道预挖坑,夯实组件底端面与输水管道坑内壁吻合;

6、抚平滚压架的内侧转动设置有滚压辊和抚平板,滚压辊与输水管道预挖坑内壁横截面相切,滚压辊和夯实主体横截面沿以转动杆体横截面中心为圆心的弧线上运动;

7、抚平板的一端内壁与抚平滚压架顶面通过调节组件连接,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抚平板的倾斜角度。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底座与支撑主体之间通过l形状的连接架连接,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底座内的液压千斤顶输出端和支撑主体内的液压千斤顶输出端相连接,支撑底座的底端设有带刹车的万向轮。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夯实组件包括夯实单元架、夯实块和夯实片,夯实单元架通过第二插接块插接在夯实主体底端开设的卡孔内,第二插接块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夯实主体上,夯实主体侧壁开设的螺纹孔与第二插接块两侧的螺纹孔对齐;夯实块通过第一插接块和连接件连接在夯实单元架上,第一插接块插接在夯实单元架底端的连接槽内,连接件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夯实单元架的两侧端面上,夯实块上两组连接件的间距与夯实单元架的长度吻合;夯实片通过安装螺栓连接在夯实块上,多组夯实片组成与输水管道坑内壁吻合的弧形面。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夯实主体的上端面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与连接座内的气缸输出端相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旋转座、气压杆和第二旋转座,第一旋转座设置于抚平滚压架的上表面,第二旋转座设置于抚平板顶部内壁上,气压杆的固定端转动套接在第一旋转座上,气压杆的输出端套接在第二旋转座上。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支撑杆内的千斤顶输出端相连,连接杆的侧壁开设有锁紧卡槽,支撑杆接近支撑架的一端内部设有输出端能够抵住锁紧卡槽的锁紧电动伸缩杆。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侧所述支撑架内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杆体的一端连接,转动杆体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另一侧的支撑架上。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抚平滚压架的上表面连接有液压杆的输出端,液压杆的固定端固定在转动杆体的一面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设置有能够根据输水管道预设坑内壁尺寸调节的夯实组件,夯实组件通过由多组夯实片组成的弧面与输水管道预设坑内壁接触,方便通过改变由多组夯实片组成弧面的尺寸以及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件的位置调节连接件连接在夯实单元架上的位置,来改变夯实组件与输水管道预设坑内壁接触时的面,方便根据不同尺寸的输水管道预设坑来灵活改变;

17、2、本发明设置有位于夯实主体两侧的滚压辊和抚平板,在铺佘垫层后夯实前,通过一侧抚平板沿着输水管道预设坑内壁转动,能够使得垫层铺设均匀,配合沿着输水管道预设坑内壁滚动的滚压辊,能够压平输水管道预设坑内壁表面,更加方便后续铺佘输水管道。



技术特征:

1.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以及用于支撑和移动支撑主体(1)的支撑底座(2),支撑底座(2)跨设在输水管道预挖坑两侧,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2)与支撑主体(1)之间通过l形状的连接架(21)连接,连接架(2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底座(2)内的液压千斤顶输出端和支撑主体(1)内的液压千斤顶输出端相连接,支撑底座(2)的底端设有带刹车的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组件包括夯实单元架(61)、夯实块(62)和夯实片(63),夯实单元架(61)通过第二插接块(67)插接在夯实主体(6)底端开设的卡孔内,第二插接块(67)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夯实主体(6)上,夯实主体(6)侧壁开设的螺纹孔与第二插接块(67)两侧的螺纹孔对齐;夯实块(62)通过第一插接块(66)和连接件(64)连接在夯实单元架(61)上,第一插接块(66)插接在夯实单元架(61)底端的连接槽内,连接件(64)通过锁紧螺栓(65)固定在夯实单元架(61)的两侧端面上,夯实块(62)上两组连接件(64)的间距与夯实单元架(61)的长度吻合;夯实片(63)通过安装螺栓连接在夯实块(62)上,多组夯实片(63)组成与输水管道坑内壁吻合的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主体(6)的上端面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与连接座(9)内的气缸输出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旋转座(73)、气压杆(74)和第二旋转座(81),第一旋转座(73)设置于抚平滚压架(7)的上表面,第二旋转座(81)设置于抚平板(8)顶部内壁上,气压杆(74)的固定端转动套接在第一旋转座(73)上,气压杆(74)的输出端套接在第二旋转座(8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的顶端设有连接杆(41),连接杆(41)与支撑杆(3)内的千斤顶输出端相连,连接杆(41)的侧壁开设有锁紧卡槽(42),支撑杆(3)接近支撑架(4)的一端内部设有输出端能够抵住锁紧卡槽(42)的锁紧电动伸缩杆(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侧所述支撑架(4)内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杆体(5)的一端连接,转动杆体(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另一侧的支撑架(4)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抚平滚压架(7)的上表面连接有液压杆(72)的输出端,液压杆(72)的固定端固定在转动杆体(5)的一面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陷性粉质土区域输水管道施工装置,涉及管道施工领域,包括支撑主体以及用于支撑和支撑底座,支撑主体的下方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下方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内侧安装有能沿着支撑架转动的转动杆体,转动杆体上安装有夯实主体和抚平滚压架,夯实主体上设有可拆卸式的夯实组件,抚平滚压架的内侧转动设置有滚压辊和抚平板。设置有夯实组件,夯实组件通过由多组夯实片组成的弧面与输水管道预设坑内壁接触,方便通过改变由多组夯实片组成弧面的尺寸以及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件的位置调节连接件连接在夯实单元架上的位置,来改变夯实组件与输水管道预设坑内壁接触时的面,方便根据不同尺寸的输水管道预设坑来灵活改变。

技术研发人员:任义亮,王坚,梅召峰,刘加炜,杨振龙,郭亮,魏银,何通永,宋宏亮,靳旭,王辉,朱亮亮,刘占琴,马文杰,王有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