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用水压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83857发布日期:2024-02-02 21:1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龙头用水压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龙头,具体涉及一种水龙头用水压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的家装或者工装中都设置有热水供应管路,即一个热水器供给厨房、浴室、阳台等位置的热水;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当其中一个区域在使用热水时,另一个区域的热水温度会瞬间变冷,无法达到预设的温度,例如,使用者在浴室淋浴且已经调好了舒适的水温,在这个过程中突然有另外的人在厨房使用热水,此时热水器的热水要供应两个位置(浴室、厨房),热水器供给于浴室的热水水压减小,而冷水水压不变或增大,进而混合出水的水温瞬间变凉,影响淋浴的舒适感,故使用者会手动调整冷、热水比例,即增大热水的过水面积,以调整到舒适的水温;当厨房的人关闭出水后,热水器的水压又改变了,热水器的出热水的过水面积调大了,这个时候热水的水压大于冷水水压,水温瞬间变高,又超过舒适的水温,更甚可能烫伤使用者;以上举例为使用的其中一种情况,影响水压变化的因素还有很多,都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另外市面上还有一种恒温龙头,靠热敏材料的热胀冷缩调节混合出水温度,但大部分自来水都容易产生水垢沉积在热敏棒上,造成感温迟钝,起不到恒温出水效果甚至报废,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19866413 u”的一种安全冷热用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龙头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外管与右外管,左外管的外侧设有第一进水接口,右外管的外侧设有第二进水接口,龙头主体的中侧安装有一混水阀芯,龙头主体设有连通混水阀芯的冷水进水口的左进水口,龙头主体设有连通混水阀芯的热水进水口的右进水口,左外管内安装有连接第一进水接口与左进水口的左内管,右外管内安装有连接第二进水接口与右进水口的右内管,左进水口内与右进水口内均设有一进水接头,进水接头均安装有一限流止回阀,龙头主体的外侧安装有与混水阀芯的出水口连通的出水接头;

2、但上述文件中以及现有市面上现有改进的水龙头大多采用阀芯进行平衡冷热水水压,往往需要手动转动阀杆进行调节冷热水比例,操作较为繁琐不便,且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通过两端进水口水压的变化即可自动平衡调节的一种水龙头用水压平衡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龙头用水压平衡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所述管体一端开口为第一管口,另一端为第二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靠近第一管口一侧设有第三管口、靠近第二管口一侧设有第四管口,所述管体位于第三、第四管口之间的位置形成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中设有能够沿调节腔滑移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管口之间设有当第一、第二管口对调节件压力越大时促使第三、第四管口处水量越小或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第四管口之间设有当第三、第四管口对调节件压力越大时促使第一、第二管口处水量越小的压力平衡调节机构。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优选的将第一、第二管口分别连接到水源的两端,并将第三、第四连接到需要稳定水压的设备上,第一、第二管口均可接冷水以及热水,根据不同环境进行连接,保证一端接热水,另一端接冷水即可;通过调节件以及压力平衡调节机构的设置,当第一、第二管口进水处的水流对调节件压力发生变化时,调节件沿调节腔向压力小的方向进行移动,带动压力平衡机构平衡两端水压,促使第三管口或者第四管口处水量越小,从而相应地自动调节两端冷热水的比例,以保持出水口水压的稳定和均衡,实现自动平衡水压控制相应的水流量,且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可以在水龙头外置也可以内置在水龙头中,同时本发明也可将第三、第四管口分别连接到水源的两端,并将第一、第二管口连接到需要稳定水压的设备上,可互换安装,从而根据环境进行安装,提高其通用性,减少局限性。

4、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压力平衡调节机构包括穿设在调节件上的阀杆、分别与阀杆两端连接的滑头以及管体靠近第三、第四管口内壁上设有的环状节流块,所述滑头位于管体内第三、第四管口远离调节件的一侧,所述调节件能够根据其两端受到不同水压大小进行移动,促使两端滑头与环状节流块配合改变管体内流通断面的大小,从而控制对应管口处的水流量。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阀杆、滑头以及环状节流块的设置,当与水源进行连接的两端管口处水压发生变化,水压大的一端推动调节件向水压小的一端移动,从而带动水压大的一端滑头向水压小的一端移动,使滑头与对应的环状节流块配合从而控制对应管口处的水流量,使水压逐渐变小与另一端的水压逐渐趋向平衡,从而保持出水口水压的稳定和均衡。

6、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管体靠近第三、第四管口处的内壁上设有环状节流块,所述环状节流块内贯穿设有通孔,所述滑头能够与对应通孔进行开度配合。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与第一、第二管口以及第三、第四管口互相连通,通过环状节流块的设置,使两端水压变化时,水压大的一端推动调节件向水压小的一端移动,从而带动对应滑头与环状节流块进行开度配合,此时对应的滑头与通孔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保证水压变化效果,提高稳定性。

8、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通孔的开口向靠近第三、第四管口方向逐渐变小,所述滑头呈圆台状,且面积小的一端与阀杆进行连接,所述滑头与通孔之间始终保持有间隙。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孔以及滑头相对应的结构设置,可以根据水压变化的大小,使流入出水口的流量逐步增大或减小,使冷热水的分配更加合理,此外滑头只是优选的为圆台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10、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调节件为至少一个活塞,所述活塞上设有密封圈。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件为活塞的设置,优选的,设置有左、右活塞,提高传动效果,同时通过在活塞上设有密封圈,从而提高密封性,使冷、热水分隔,使其不会在管体内不会出现串水问题,保证冷、热水可分别从第三、第四管口或者第一、第二管口流出。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件以及平衡调节机构的设置,与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转动阀杆进行调节冷热水比例或者通过热敏材料热胀冷缩调节混合出水温度相比,本发明当与水源连接的两端管口处水压发生变化时,调节件会移动,从而带动压力平衡调节机构相应地自动调节两端冷热水的比例,以保持另外两端管口出水处水压的稳定和均衡,实现自动平衡水压控制相应的水流量,且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水龙头用水压平衡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所述管体一端开口为第一管口,另一端为第二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靠近第一管口一侧设有第三管口、靠近第二管口一侧设有第四管口,所述管体位于第三、第四管口之间的位置形成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中设有能够沿调节腔滑移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管口之间设有当第一、第二管口对调节件压力越大时促使第三、第四管口处水量越小或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第四管口之间设有当第三、第四管口对调节件压力越大时促使第一、第二管口处水量越小的压力平衡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龙头用水压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调节机构包括穿设在调节件上的阀杆、分别与阀杆两端连接的滑头以及管体靠近第三、第四管口内壁上设有的环状节流块,所述滑头位于管体内第三、第四管口远离调节件的一侧,所述调节件能够根据其两端受到不同水压大小进行移动,促使两端滑头与环状节流块配合改变管体内流通断面的大小,从而控制对应管口处的水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龙头用水压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节流块内贯穿设有通孔,所述滑头能够与对应通孔进行开度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龙头用水压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开口向靠近第三、第四管口方向逐渐变小,所述滑头呈圆台状,且面积小的一端与阀杆进行连接,所述滑头与通孔之间始终保持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龙头用水压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为至少一个活塞,所述活塞上设有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龙头用水压平衡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管体一端开口为第一管口,另一端为第二管口,管体靠近第一管口一侧设有第三管口、靠近第二管口一侧设有第四管口,管体位于第三、第四管口之间形成调节腔,调节腔中设有调节件,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管口之间设有当第一、第二管口对调节件压力越大时促使第三、第四管口处水量越小或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第四管口之间设有当第三、第四管口对调节件压力越大时促使第一、第二管口处水量越小的压力平衡调节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件与压力平衡调节机构的设置,实现根据两端进水处水压的变化即可自动平衡调节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海贝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