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润滑系统及风电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4051发布日期:2023-05-07 00:5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齿轮箱润滑系统及风电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风电齿轮箱,尤其涉及一种齿轮箱润滑系统及风电齿轮箱。


背景技术:

1、在风力发电机中,齿轮箱作为传递风轮转速的重要部件,其运行状况受实际风况影响较大。而风况受季节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大,尤其在极端天气、风机故障或断电空转工况下,齿轮箱多个润滑点将失去压力润滑油的润滑,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将导致齿轮箱内的齿轮和轴承早期失效。

2、现有技术如cn111734817a的早期专利公开了一种齿轮箱的补油系统,设置两个油箱,第一油箱相对齿轮箱设置于高位,第二油箱相对于齿轮箱设置于低位,然后通过对应的控制阀对两个油路进行导通或断开,以使在通电工况下、断电工况下和空载工况下均能够为齿轮箱提供润滑油,且可通过油泵,将第二油箱的油导入至第一油箱内。但上述专利需通过两个控制阀和油泵才能完成在断电后空转工况下对齿轮箱的润滑和对另一油箱内润滑油的补充,油路复杂,且成本较高。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齿轮箱润滑系统及风电齿轮箱,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箱润滑系统,能够保证通电工况下、断电工况下和空载工况下均能够为齿轮箱提供润滑油,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齿轮箱,能够在通电工况下、断电工况下和空载工况下得以润滑,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3、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齿轮箱润滑系统,包括压力润滑系统和重力润滑系统,上述压力润滑系统包括主油箱和主油管路,上述主油管路连通于上述主油箱和齿轮箱的进油口;上述重力润滑系统包括:

5、重力油箱,上述重力油箱相对于上述齿轮箱设置于高位;

6、导油组件,包括进油管路、出油管路、第一导油管路和第二导油管路,上述进油管路连通于上述主油管路,上述出油管路连通于上述进油口,上述第一导油管路和上述第二导油管路均连通于上述重力油箱;

7、第一单向阀,设置于上述进油管路上,上述第一单向阀被配置为能够令上述进油管路里的润滑油的流向为从上述主油管路流向上述进油管路;

8、第二单向阀,设置于上述出油管路上,上述第二单向阀被配置为能够令上述出油管路里的润滑油的流向为从所述出油管路流向上述进油口;

9、控制阀,连通于上述进油管路、上述出油管路、上述第一导油管路和上述第二导油管路,上述控制阀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上述控制阀被配置为能够选择性地进入上述第一工作位置,以使上述第一导油管路连通于上述进油管路,上述第二导油管路连通于上述出油管路;或者能够选择性地进入上述第二工作位置,以使上述第一导油管路连通于上述出油管路,上述第二导油管路连通于上述进油管路。

10、可选地,上述控制阀和上述主油管路之间设有连接管路;上述控制阀具有液力弹簧开关,上述液力弹簧开关连通于上述连接管路;当上述主油箱打开时,上述液力弹簧开关被上述连接管路内的润滑油挤压,以使上述液力弹簧开关进入上述第一工作位置;当上述主油箱关闭时,上述液力弹簧开关复位,以使上述液力弹簧开关进入上述第二工作位置。

11、可选地,上述重力油箱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上述第一开口端连通于上述第一导油管路,上述第二开口端连通于上述第二导油管路。

12、可选地,上述第一开口端设置于上述重力油箱的底部,上述第二开口端设置于上述重力油箱内的润滑油的预设高度处。

13、可选地,上述重力油箱包括第一油箱、第二油箱及设置于上述第一油箱和上述第二油箱之间的隔板,上述隔板的高度低于上述重力油箱的内腔的高度,上述第一开口端设置于上述第一油箱的底部,上述第二开口端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二油箱的底部。

14、可选地,上述出油管路的管径小于上述主油管路的管径。

15、可选地,上述出油管路的管径为上述主油管路的管径的20%-50%。

16、可选地,上述齿轮箱润滑系统还包括分配器,上述分配器连通于上述主油管路、上述出油管路以及上述齿轮箱的进油口,上述进油口设置有若干个,上述分配器用于将上述主油管路和/或上述出油管路内的润滑油分配流入若干个上述进油口。

17、可选地,上述齿轮箱润滑系统还包括若干个第三导油管路,上述第三导油管路和上述进油口一一对应设置,每个上述第三导油管路均连通于上述分配器。

18、风电齿轮箱,包括齿轮箱以及上述的齿轮箱润滑系统,上述齿轮箱润滑系统连通于上述齿轮箱。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齿轮箱润滑系统及风电齿轮箱,在通电工况下,压力润滑系统工作,在压力的带动下,将主油箱内的油供给至齿轮箱内的齿轮和轴承。同时,控制阀可以控制主油箱内的部分润滑油通过主油管路、进油管路和第一导油管路流入重力油箱内,并将多余的油通过第二导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流出至进油口;在断电工况或空载工况下,压力润滑系统不进行工作;此时,控制阀能控制重力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导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流至进油口并供给至齿轮箱内的齿轮和轴承,从而避免了齿轮轴承处于干磨状态,且无需借助额外的动力装置,提高了风电齿轮箱的运行效率;且仅通过一个控制阀和两个单向阀即可实现上述效果,结构更为简单,大大降低了该齿轮箱润滑系统的成本,进而降低了齿轮箱的成本。



技术特征:

1.齿轮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润滑系统(10)和重力润滑系统,所述压力润滑系统(10)包括主油箱(11)和主油管路(12),所述主油管路(12)连通于所述主油箱(11)和齿轮箱(200)的进油口;所述重力润滑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25)和所述主油管路(12)之间设有连接管路(225);所述控制阀(25)具有液力弹簧开关,所述液力弹簧开关连通于所述连接管路(225);当所述主油箱(11)打开时,所述液力弹簧开关被所述连接管路(225)内的润滑油挤压,以使所述液力弹簧开关进入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当所述主油箱(11)关闭时,所述液力弹簧开关复位,以使所述液力弹簧开关进入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油箱(21)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油管路(223),所述第二开口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导油管路(2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端设置于所述重力油箱(21)的底部,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于所述重力油箱(21)内的润滑油的预设高度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油箱(21)包括第一油箱(211)、第二油箱(21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油箱(211)和所述第二油箱(212)之间的隔板(213),所述隔板(213)的高度低于所述重力油箱(21)的内腔的高度,所述第一开口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油箱(211)的底部,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油箱(212)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齿轮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路(222)的管径小于所述主油管路(12)的管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路(222)的管径为所述主油管路(12)的管径的20%-50%。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齿轮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润滑系统还包括分配器(30),所述分配器(30)连通于所述主油管路(12)、所述出油管路(222)以及所述齿轮箱(200)的进油口,所述进油口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分配器(30)用于将所述主油管路(12)和/或所述出油管路(222)内的润滑油分配流入若干个所述进油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齿轮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润滑系统还包括若干个第三导油管路(40),所述第三导油管路(40)和所述进油口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三导油管路(40)均连通于所述分配器(30)。

10.风电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200)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齿轮箱润滑系统,所述齿轮箱润滑系统连通于所述齿轮箱(2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风电齿轮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齿轮箱润滑系统及风电齿轮箱,风电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和齿轮箱润滑系统,齿轮箱润滑系统包括压力润滑系统和重力润滑系统,压力润滑系统包括主油箱和主油管路,主油管路连通于主油箱和齿轮箱的进油口;重力润滑系统包括相对于齿轮箱设置于高位重力油箱、导油组件、两个单向阀以及连通于导油组件的控制阀,导油组件包括连通于主油管路的进油管路、连通于进油口的出油管路、均连通于重力油箱的两个导油管路;两个单向阀分别设置于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上,控制阀能够选择性地进入第一工作位置或进入第二工作位置。上述结构能够使齿轮箱在通电、断电和空载工况下均得以润滑,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建,张合超,陈荣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