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旋转多维变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3970发布日期:2023-06-08 16:5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旋转多维变形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管道柔性连接装置,特别提供了一种管道旋转多维变形器。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雨后春笋般的隔震医院和学校等新建公共建筑,以隔震层为枢纽而变位消能隔离地震破坏,极大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韧性。与之配套,穿越隔震层的各种功能管道系统设置专门变形器来协调变形吸收地震时隔震层上下结构的相对大变位,主动预防地震力破坏管道,实现建筑的整体设防目标。但多数的隔震层因净高较小以及梁高的存在,现有变形器结构形态不适且位移能力不足,普遍无法匹配穿越管段所需的地震变位响应,所以亟需一种适应现实隔震层空间条件的管道变形器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旋转多维变形器,结构形态利用现实隔震层空间条件,旋转式多维变形为穿越建筑隔震层的刚性管道匹配恰当的变形隔震能力。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管道旋转多维变形器,包括顺次固接的出口管路、旋转变形管和入口管路,所述出口管路连接旋转变形管的流体出口端,所述入口管路连接旋转变形管流体入口端;所述旋转变形管由3个旋转补偿器经c形管ⅰ和c形管ⅱ顺次间隔固接而成,c形管ⅰ所在平面与c形管ⅱ所在平面呈一定夹角。

3、优选的,所述c形管ⅰ与所述c形管ⅱ均由90°弯头、直段、90°弯头轴对称顺次固接而成,c形管ⅰ和c形管ⅱ的两个90°弯头的中心线与直段的中心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和s2,c形管ⅰ的出入口间距s1与c形管ⅱ的出入口间距s2相等或不等。

4、进一步优选,所述c形管ⅰ所在平面与所述c形管ⅱ所在平面相互正交。

5、进一步优选,所述旋转补偿器包括芯管端和套管端,流体通过3个旋转补偿器的方向均为芯管端流入,套管端流出。

6、进一步优选,所述c形管ⅰ上安装有竖向重力支承,且重力支承通过万向轮与地面接触。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8、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态巧妙利用现实隔震层空间条件,旋转式多维变形为穿越建筑隔震层的刚性管道匹配恰当的柔韧性协调变形隔震能力,具有疲劳寿命长,耐压强度高,吸收位移大,响应速度快的显著特点。可以实现功能管道与建筑结构的一体化系统隔震,完善提高隔震建筑的整体抗震韧性;亦可解决高低温管道线膨胀及动设备振幅存在场合的管道应力超标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管道旋转多维变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固接的出口管路(1)、旋转变形管(2)和入口管路(3),所述出口管路(1)连接旋转变形管(2)的流体出口端(4),所述入口管路(3)连接旋转变形管(2)流体入口端(5);所述旋转变形管(2)由3个旋转补偿器(201)经c形管ⅰ(202)和c形管ⅱ(203)顺次间隔固接而成,c形管ⅰ(202)所在平面与c形管ⅱ(203)所在平面呈一定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旋转多维变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管ⅰ(202)与所述c形管ⅱ(203)均由90°弯头(9)、直段(10)、90°弯头(9)轴对称顺次固接而成,c形管ⅰ(202)和c形管ⅱ(203)的两个90°弯头(9)的中心线与直段(10)的中心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6)和s2(7),c形管ⅰ(202)的出入口间距s1(6)与c形管ⅱ(203)的出入口间距s2(7)相等或不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旋转多维变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管ⅰ(202)所在平面与所述c形管ⅱ(203)所在平面相互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旋转多维变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补偿器(201)包括芯管端(2011)和套管端(2012),流体通过3个旋转补偿器(201)的方向均为芯管端(2011)流入,套管端(2012)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旋转多维变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管ⅰ(202)上安装有竖向重力支承(8),且重力支承(8)通过万向轮(801)与地面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管道柔性连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管道旋转多维变形器,包括顺次固接的出口管路、旋转变形管和入口管路,所述出口管路连接旋转变形管的流体出口端,所述入口管路连接旋转变形管流体入口端;所述旋转变形管由3个旋转补偿器经C形管Ⅰ和C形管Ⅱ顺次间隔固接而成,C形管Ⅰ与C形管Ⅱ所在平面呈一定夹角。本技术的结构形态利用现实隔震层空间条件,旋转式多维变形为穿越建筑隔震层的刚性管道匹配恰当的变形隔震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赵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众安柔韧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