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2787发布日期:2023-09-02 11:0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手动注油器,具体涉及一种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


背景技术:

1、手动黄油注油器,俗称黄油枪。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公开号为cn20115938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黄油高效注油枪,包括外套管、顶盖、端盖,端盖上设置注油装置和注油嘴。注油嘴上一般螺纹连接软管,软管末端设置出油口。采用上述结构的黄油枪,如果不小心握持压杆,使得注油装置工作,会使得软管出油口出现油脂,造成黄油泄漏问题,还需要单独进行清洁,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用以解决现有黄油枪注油嘴连接软管泄漏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包括:

3、连接部,用于与油管相连接;

4、注油护帽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出油端;所述注油护帽部包括沿油路方向设置的柱形部、锥形部;所述柱形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的弹性件、柱芯,所述壳体上设置中心台阶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柱芯的出油端,所述柱芯可相对于所述柱形部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柱芯上设置l形输油通道;所述锥形部上设置出油通道;

5、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或克服所述弹性件作用下,所述柱芯的 l形输油通道与所述锥形部的出油通道处于非连通或连通状态,实现护帽与注油作用的切换。

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管出油端连接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利用弹性件对柱芯施加压力,将柱芯压向连接部,柱芯的输油通道与锥形部的出油通道不连通。在误握压杆发生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锥形部无法出油,实现护帽功能。

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握持压杆,产生的压力克服弹性件的作用力,将柱芯压推向锥形部,柱芯的输油通道与锥形部的出油通道连通,锥形部出油,实现注油功能。

8、为解决柱芯进油端限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柱芯的进油端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的端部进行限位。利用连接部对柱芯进行限位,零件少,加工制造容易。

9、为解决如何利用连接部对柱芯进油端限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上加工中心孔,连接部中心孔与所述柱形部的壳体的中心台阶孔同轴设置,连接部的中心孔的内径小于所述柱芯所在的所述柱形部的壳体中心台阶孔的外径。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接部的小孔,在柱芯的进油端形成凸环,实现对柱芯的限位,结构简洁。

10、为解决弹性件如何定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一端设置在所述柱芯上,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锥形部相贴合。将弹性件设置在柱芯上,防止弹性件在壳体的中心台阶孔内发生偏向,保证弹性件尽量位于壳体中部,使得弹性件产生的作用力稳定。

11、为解决弹性件出油端如何定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的外径与所述柱芯的外径相同,所述弹性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油通道的外径。利用锥形部的端面对弹性件进行限位,并防止弹性件出油端陷入输油通道中,零件少,加工制造容易。

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l形输油通道包括轴向进油通道、径向出油通道。

13、为解决柱芯移动距离大导致克服弹性件作用力大,使用黄油枪费力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径向出油通道距离所述柱芯出油端的距离为柱芯长度的的1/2-1 /4。采用上述距离,既保证误操作压杆导致软管漏油,又解决了使用黄油枪费力不便的问题。

14、为解决柱芯与壳体内壁密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柱芯上设置密封件,密封件与所述壳体内壁密封连接。 利用密封件实现柱芯与壳体内壁的密封,防止黄油从柱芯与壳体内壁的缝隙中流出,进一步防止漏油问题。

15、对本实用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成本低,购买方便。

16、对本实用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锥形部上的出油通道为锥形或柱形,满足不同流量的需求,适用范围广。



技术特征:

1.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其特征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柱芯的进油端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的端部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上加工中心孔,连接部中心孔与所述柱形部的壳体的中心台阶孔同轴设置,连接部的中心孔的内径小于所述柱芯所在的所述柱形部的壳体中心台阶孔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一端设置在所述柱芯上,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锥形部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的外径与所述柱芯的外径相同,所述弹性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油通道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其特征是,所述l形输油通道包括轴向进油通道、径向出油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径向出油通道距离所述柱芯出油端的距离为柱芯长度的1/2-1 /4。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柱芯上设置密封件,密封件与所述壳体内壁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其特征是,所述锥形部上的出油通道为锥形或柱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黄油注油装置技术领域。黄油枪注油护帽组件,包括:连接部,用于与油管相连接;注油护帽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出油端;所述注油护帽部包括沿油路方向设置的柱形部、锥形部;所述柱形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的弹性件、柱芯,所述壳体上设置中心台阶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柱芯的出油端,所述柱芯可相对于所述柱形部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柱芯上设置L形输油通道;所述锥形部上设置出油通道。本技术用以解决现有黄油枪注油嘴连接软管泄漏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孙杨薇,孙伟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市源润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