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结构以及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9001发布日期:2023-11-18 00:5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转轴结构以及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笔记本电脑,特别涉及一种转轴结构以及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1、笔记本电脑主要由可彼此相对打开或关闭的显示端(即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和系统端(即笔记本电脑的本体)所组成,显示端及系统端分别与转轴结构上所预设的相对承架连接,显示端与系统端因而能以转轴结构为动作轴心进行开合动作。

2、由于目前传统的转轴既是自身转动的旋转轴又是承担阻尼力的阻尼轴,为了实现阻尼效果,转轴的直径最小也需做到5mm以上,若欲使笔记本本电脑轻薄化,需减小转轴及安装于转轴上的附属部件的径向尺寸,若减小转轴的外径,则由于转轴径向尺寸变小后会使显示端开闭时的阻尼力变小,从而使显示端无法保持在所打开的角度,导致笔记本电的轻薄化设计很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轴结构以及笔记本电脑,可以节约笔记本的堆叠空间,有利于缩小笔记本整机的厚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转轴结构,用以连接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壳体和系统端壳体,所述转轴结构包括:

3、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基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侧板,所述基板用以连接所述系统端壳体,两所述侧板分别设于所述基板两侧且向下延伸,每一所述侧板上均开设有弧形槽和轴孔;

4、第一枢轴,所述第一枢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轴孔内,所述第一枢轴相对所述轴孔转动设置;

5、第二枢轴,所述第二枢轴穿设于所述弧形槽内,且可围绕所述第一枢轴在所述弧形槽的弧形路径中转动;以及

6、转轴支架,所述转轴支架包括转动部和安装部,所述转动部设于两所述侧板之间,且所述转动部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以连接所述显示端壳体;

7、其中,所述第二枢轴位于所述弧形路径的一端时,所述基板与所述安装部平行设置,以闭合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壳体和系统端壳体,所述第一枢轴位于所述弧形路径的另一端时,所述基板与所述安装部呈最大预设角度设置。

8、可选地,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轴上,用以对所述转动部转动产生阻尼。

9、可选地,所述阻尼结构包括锁紧螺母和多个摩擦垫片,所述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枢轴的外端上,且与所述侧板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摩擦垫片沿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向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轴上,且多个所述摩擦垫片一部分套设于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侧板之间,另一部分套设于所述侧板与所述转动部之间。

10、可选地,所述最大预设角度为125°-145°。

11、可选地,所述最大预设角度为135°。

12、可选地,所述转动部包括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安装部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设于两所述侧板之间,且沿所述弧形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弧形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枢轴孔,另一端开设有第一枢轴孔;

13、所述第一枢轴穿设所述第一枢轴孔安装于所述轴孔内;

14、所述第二枢轴穿设所述第二枢轴孔以活动安装于所述弧形槽内;

15、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并排且间隔设置,所述弧形部由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安装部的一侧绕过所述连接部而连接所述安装部。

16、可选地,所述第一枢轴孔与所述第二枢轴孔的中心距为0.5mm-0.7mm。

17、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显示端壳体的一侧表面设有贯穿至所述显示端壳体的第一连接孔;

18、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将所述安装部锁合于所述显示端壳体上。

19、可选地,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系统端壳体的一侧表面设有贯穿至所述系统端壳体的第二连接孔;

20、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将所述基板锁合于所述系统端壳体上。

2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笔记本电脑,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用以连接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壳体和系统端壳体,所述转轴结构包括:

22、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基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侧板,所述基板用以连接所述系统端壳体,两所述侧板分别设于所述基板两侧且向下延伸,每一所述侧板上均开设有弧形槽和轴孔;

23、第一枢轴,所述第一枢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轴孔内,所述第一枢轴相对所述轴孔转动设置;

24、第二枢轴,所述第二枢轴穿设于所述弧形槽内,且可围绕所述第一枢轴在所述弧形槽的弧形路径中转动;以及

25、转轴支架,所述转轴支架包括转动部和安装部,所述转动部设于两所述侧板之间,且所述转动部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以连接所述显示端壳体;

26、其中,所述第二枢轴位于所述弧形路径的一端时,所述基板与所述安装部平行设置,以闭合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壳体和系统端壳体,所述第一枢轴位于所述弧形路径的另一端时,所述基板与所述安装部呈最大预设角度设置。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轴结构中,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转轴支架分别连接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壳体和系统端壳体,所述第一枢轴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枢轴的两端均穿过所述转轴支架的转动部且分别与所述轴孔和所述弧形槽配合,且所述第二枢轴可围绕所述第一枢轴在所述弧形槽的弧形路径中转动,以带动所述转轴支架在所述固定座上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枢轴可以看做是所述转轴结构中的旋转中心,所述第二枢轴卡设于所述弧形槽中且围绕所述第一枢轴转动,以承担所述转轴结构转动过程中的大部分阻尼力,如此设置,可以将转轴结构中的旋转轴和阻尼轴区分开来,以通过缩短虚拟轴(把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看做一个整体)的径向尺寸(即所述第一枢轴到所述第二枢轴的距离)来降低整个转轴结构的厚度,避免出现传统转轴结构中将转轴和阻尼轴设置为一个且需要将转轴设置成具有较大的径向直径以承载较大旋转阻尼力的情况,进而可以节约笔记本的堆叠空间,有利于缩小笔记本整机的厚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转轴结构,用以连接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壳体和系统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轴上,用以对所述转动部转动产生阻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结构包括锁紧螺母和多个摩擦垫片,所述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枢轴的外端上,且与所述侧板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摩擦垫片沿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向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轴上,且多个所述摩擦垫片一部分套设于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侧板之间,另一部分套设于所述侧板与所述转动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预设角度为125°-14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预设角度为13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安装部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设于两所述侧板之间,且沿所述弧形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弧形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枢轴孔,另一端开设有第一枢轴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孔与所述第二枢轴孔的中心距为0.5mm-0.7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显示端壳体的一侧表面设有贯穿至所述显示端壳体的第一连接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系统端壳体的一侧表面设有贯穿至所述系统端壳体的第二连接孔;

10.一种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转轴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转轴结构以及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用以连接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壳体和系统端壳体,转轴结构包括固定座、第一枢轴、第二枢轴和转轴支架,固定座包括基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侧板,基板用以连接系统端壳体,两侧板分别设于基板两侧且向下延伸,每一侧板上均开设有弧形槽和轴孔,第一枢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轴孔内,且可相对轴孔转动设置,第二枢轴穿设于弧形槽内,且可围绕第一枢轴在弧形槽的弧形路径中转动,转轴支架包括转动部和安装部,转动部设于两侧板之间,且转动部的一端套设于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上,另一端连接安装部,安装部用以连接显示端壳体。本技术有利于缩小笔记本整机的厚度,能够适应笔记本电脑轻薄化的趋势。

技术研发人员:王奥林,秦宏伟,魏小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宝龙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