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碟形弹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13256发布日期:2024-01-06 23:1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碟形弹簧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动器领域,具体为一种碟形弹簧组件。


背景技术:

1、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对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使得车轮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通俗的说就是让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减速或停车。

2、既有汽车制动系统用踏板感力值-位移曲线通常是由两到三种呈不同刚度的弹性元件组合来实现,力值-位移曲线通常由两到三段近似线性的线段组成,如公开号为cn113767041a的踏板行程模拟器与具有踏板行程模拟器的液压块,也就是说既有制动踏板感曲线通常分为两到三段行程,由于各相邻行程之间的刚度差值较大,导致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有较强的顿挫感,驾驶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碟形弹簧组件,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碟形弹簧机构,以此拟合踏板模拟器力值-位移曲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碟形弹簧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碟形弹簧机构;

5、所述碟形弹簧机构包括一组第一碟形弹簧、一组第二碟形弹簧、一组第三碟形弹簧、两组第四碟形弹簧和一组第五碟形弹簧,每组的个数都是两个;

6、所述第一碟形弹簧、第二碟形弹簧、第三碟形弹簧、第四碟形弹簧和第五碟形弹簧在壳体内部由上而下的竖直排列,所述第一碟形弹簧、第二碟形弹簧、第三碟形弹簧、第四碟形弹簧、第五碟形弹簧的平均刚度不同。

7、进一步地,在排列时,两个第一碟形弹簧的外端下沿相接触,以此形成一组第一碟形弹簧,所述第二碟形弹簧、第三碟形弹簧、第五碟形弹簧的排列方式与第一碟形弹簧相同;

8、所述第一碟形弹簧、第二碟形弹簧、第三碟形弹簧的内孔上均开设有十个凹槽,十个凹槽在圆周方向呈均匀分布。

9、进一步地,每组第四碟形弹簧的两个第四碟形弹簧之间均设有带有凸台的碟形弹簧止位垫片。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端为平面端,所述传动杆的平面端底端设有耐磨垫片,所述耐磨垫片底端与碟形弹簧机构顶端接触,减小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11、所述壳体顶端设有传动杆止位垫片,所述传动杆止位垫片与壳体过盈配合,所述传动杆顶端通过传动杆止位垫片内侧的孔延伸至传动杆止位垫片顶部。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碟形弹簧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碟形弹簧机构,以此拟合踏板模拟器力值-位移曲线,踏板力值-位移曲线中相邻行程之间的刚度差得到降低,过渡更加平顺,进而使驾驶员踩踏时的顿挫感也得到降低,制动舒适感得到提高。

15、2、通过将第一碟形弹簧、第二碟形弹簧、第三碟形弹簧设置为十齿碟簧,单个碟簧的力值曲线将更接近线性,踏板感更平稳,并且,将获得更高的疲劳寿命,进而使得模拟器使用寿命更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碟形弹簧组件,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碟形弹簧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碟形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排列时,两个第一碟形弹簧(501)的外端下沿相接触,以此形成一组第一碟形弹簧(501),所述第二碟形弹簧(502)、第三碟形弹簧(503)、第五碟形弹簧(505)的排列方式与第一碟形弹簧(501)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碟形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第四碟形弹簧(504)的两个第四碟形弹簧(504)之间均设有带有凸台的碟形弹簧止位垫片(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碟形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传动杆(2),所述传动杆(2)的底端为平面端,所述传动杆(2)的平面端底端设有耐磨垫片(4),所述耐磨垫片(4)底端与碟形弹簧机构(5)顶端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碟形弹簧组件,涉及汽车制动器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碟形弹簧机构,所述碟形弹簧机构包括一组第一碟形弹簧、一组第二碟形弹簧、一组第三碟形弹簧、两组第四碟形弹簧和一组第五碟形弹簧,所述第一碟形弹簧、第二碟形弹簧、第三碟形弹簧的内孔上均开设有十个凹槽,每组第四碟形弹簧的两个第四碟形弹簧之间均设有带有凸台的碟形弹簧止位垫片。本技术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碟形弹簧机构,以此拟合踏板模拟器力值‑位移曲线,踏板力值‑位移曲线中相邻行程之间的刚度差得到降低,过渡更加平顺,进而使驾驶员踩踏时的顿挫感也得到降低,制动舒适感得到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斌,陈坚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