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

文档序号:36765554发布日期:2024-01-23 10:5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病害识别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种类多,种植面积大,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生态基础脆弱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病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准确、快速地实现病害检测,是农作物病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技术,只有在正确诊断患病类型的前提下,才能采取适时对路的策略,迅速做出防治措施。

2、申请号:202210876412.6的中国发明中,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病害识别装置,它利用图像采集装置对农作物定期拍照并对比的方式,对农作物病害进行自动识别,还通过将整个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后,通过第一电机的通电启动下,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且螺纹杆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纹套进行移动,螺纹套带动圆环板进行上下移动,且圆环板在移动过程中带动图像采集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移动,在经过第二电机的通电启动下,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稳定齿轮进行在转动,稳定齿轮通过和文档齿条的啮合,进而带动圆环板在圆环凹槽的内部进行转动,进一步的扩大对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范围,且减小拍摄四角的出现,进一步的提高对农作物病害时图像的采集效率,通过电动伸缩杆的运作,将带动图像采集装置进行翻转,在翻转过程中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角度进行调节。

3、上述方案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电动伸缩杆在调节块上为固定状态,而图像采集装置翻转时与其连接的一端需要呈弧形运动,这势必会对电动伸缩杆的移动造成阻碍,而且,由于该装置的工作环境位于农田内,并未存在对鸟类驱赶的结构,而鸟类驻停在该装置上会影响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效果,从而影响对农作物病害识别的效果。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包括壳体、升降组件、调节箱、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升降组件旋转调节的旋转组件,所述调节箱位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端,所述调节箱上开设有第一旋转槽,所述调节箱内设置有用于对图像采集设备翻转调节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箱上设置有用于驱鸟防护的驱鸟组件。

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面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上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安装孔。

4、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壳体上的旋转台、安装于底盘内上的第一双向电机、安装于旋转台上的第二齿轮、安装于第一双向电机输出转轴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5、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于旋转台上的收纳管、安装于旋转台上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安装于调节箱的底面,所述调节箱的底面安装有防护罩,且防护罩滑动连接于收纳管内。

6、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调节箱内的第二双向电机、安装于图像采集设备上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贯穿调节箱并通过皮带和皮带轮与第二双向电机的输出转轴传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驱鸟组件包括安装于调节箱上的驱鸟台,所述驱鸟台上开设有第二旋转槽,且第二旋转槽与第一旋转槽相连通。

8、优选的,所述驱鸟组件还包括开设于驱鸟台内的安装腔、安装于安装腔内的第三双向电机、安装于驱鸟台上的发声器,所述第三双向电机的输出转轴贯穿驱鸟台并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安装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安装有敲打块,所述发声器上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出声槽。

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具有如下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组件、旋转组件、调节组件和驱鸟组件之间的配合设置,利用升降组件对图像采集设备的识别高度进行调节,利用旋转组件对图像采集设备的识别方位进行调整,利用调节组件对图像采集设备的识别角度进行调整,满足了对不同类型、高度、方位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的需求,还利用驱鸟组件可对装置附近的鸟类进行驱赶,避免鸟类驻留在装置上,从而避免出现鸟类影响图像采集设备拍摄效果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升降组件、调节箱(3)、图像采集设备(4),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对升降组件旋转调节的旋转组件,所述调节箱(3)位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端,所述调节箱(3)上开设有第一旋转槽(15),所述调节箱(3)内设置有用于对图像采集设备(4)翻转调节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箱(3)上设置有用于驱鸟防护的驱鸟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面安装有底盘(7),所述底盘(7)上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安装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壳体(1)上的旋转台(9)、安装于底盘(7)内上的第一双向电机(10)、安装于旋转台(9)上的第二齿轮(12)、安装于第一双向电机(10)输出转轴的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1)与所述第二齿轮(12)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于旋转台(9)上的收纳管(2)、安装于旋转台(9)上的电动伸缩杆(13),所述电动伸缩杆(13)的伸缩端安装于调节箱(3)的底面,所述调节箱(3)的底面安装有防护罩(14),且防护罩(14)滑动连接于收纳管(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调节箱(3)内的第二双向电机(17)、安装于图像采集设备(4)上的联动杆(16),所述联动杆(16)的一端贯穿调节箱(3)并通过皮带和皮带轮与第二双向电机(17)的输出转轴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鸟组件包括安装于调节箱(3)上的驱鸟台(5),所述驱鸟台(5)上开设有第二旋转槽(18),且第二旋转槽(18)与第一旋转槽(15)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鸟组件还包括开设于驱鸟台(5)内的安装腔(19)、安装于安装腔(19)内的第三双向电机(20)、安装于驱鸟台(5)上的发声器(6),所述第三双向电机(20)的输出转轴贯穿驱鸟台(5)并安装有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上安装有连接绳(22),所述连接绳(22)远离连接块(21)的一端安装有敲打块(23),所述发声器(6)上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出声槽(24)。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病害识别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包括壳体、升降组件、调节箱、图像采集设备,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升降组件旋转调节的旋转组件,调节箱位于升降组件的升降端。本技术提供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装置,利用升降组件对图像采集设备的识别高度进行调节,利用旋转组件对图像采集设备的识别方位进行调整,利用调节组件对图像采集设备的识别角度进行调整,满足了对不同类型、高度、方位的农作物病害自动识别的需求,还利用驱鸟组件可对装置附近的鸟类进行驱赶,避免鸟类驻留在装置上,从而避免出现鸟类影响图像采集设备拍摄效果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郝艳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省粮食干部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30306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