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机构及手持云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2006发布日期:2023-07-18 15:2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夹持机构及手持云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数码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及手持云台。


背景技术:

1、手机、相机、ipad等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设备,为了方便满足一些用户对拍摄方面的使用需求,在拍摄时通常会使用手持云台对拍摄设备进行夹持支撑,便于解放用户双手。但由于手机、相机、ipad等拍摄设备通常在其侧面设置有操作按钮,在将拍摄设备夹持固定于手持云台上时,手持云台会遮挡或挤压拍摄设备的操作按钮,导致用户无法对拍摄设备进行操作,或手持云台在挤压操作按钮过程中对拍摄设备误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手持云台在夹持拍摄设备过程中会遮挡或挤压操作按钮的问题,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及手持云台。

2、一种夹持机构,包括:

3、底座;

4、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可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在其内侧具有相对的夹持面,两个所述夹持面中的至少一个在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凸出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与所述夹持面靠近所述底座的部分形成有避空结构,当待夹持件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时,所述待夹持件的按键收容于所述避空结构,且其侧面抵接于所述抵接块。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面在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弧形面,所述抵接块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内侧具有相互衔接的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夹持面相连接,且与所述夹持面形成所述避空结构。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滑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45°。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滑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45°。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块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内侧还具有避空面,所述避空面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夹持面之间,且所述避空面在所述第一夹持臂或所述第二夹持臂上呈凹陷结构。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空结构为避空槽或避空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均包括内层夹持臂与外层夹持臂,所述外层夹持臂层叠设置于所述内层夹持臂外侧,且所述抵接块凸出于所述内层夹持臂远离所述外层夹持臂的一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夹持臂为硬质钢材件,所述内层夹持臂与所述抵接块均为硅胶件。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容置槽,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啮合组件,所述啮合组件设于所述容置槽,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啮合组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以及齿轮,所述齿轮设于所述容置槽,且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分别啮合于所述齿轮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齿条设于所述第二夹持臂。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贯通其厚度的通孔,所述第一夹持臂可滑动地插设于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且其伸入至所述容置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可滑动地插设于另外一个所述通孔,且其伸入至所述容置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齿条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连接,且封设所述容置槽。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装饰板。

17、一种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

18、上述夹持机构及手持云台,夹持机构包括底座与夹持组件,当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在底座上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时,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可对待夹持件进行夹持或释放操作。当待夹持件夹持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时,待夹持件的侧面抵接于抵接块,且待夹持件的按键收容于避空结构,夹持机构不会对按键造成遮挡或挤压的不良现象,方便用户对待夹持件的握持与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面在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弧形面,所述抵接块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内侧具有相互衔接的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夹持面相连接,且与所述夹持面形成所述避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滑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滑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4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内侧还具有避空面,所述避空面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夹持面之间,且所述避空面在所述第一夹持臂或所述第二夹持臂上呈凹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结构为避空槽或避空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均包括内层夹持臂与外层夹持臂,所述外层夹持臂层叠设置于所述内层夹持臂外侧,且所述抵接块凸出于所述内层夹持臂远离所述外层夹持臂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夹持臂为硬质钢材件,所述内层夹持臂与所述抵接块均为硅胶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容置槽,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啮合组件,所述啮合组件设于所述容置槽,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组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以及齿轮,所述齿轮设于所述容置槽,且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分别啮合于所述齿轮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齿条设于所述第二夹持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贯通其厚度的通孔,所述第一夹持臂可滑动地插设于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且其伸入至所述容置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可滑动地插设于另外一个所述通孔,且其伸入至所述容置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齿条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连接,且封设所述容置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装饰板。

14.一种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及手持云台,夹持机构包括底座与夹持组件,其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可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方向滑动设置于底座相对两侧,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在其内侧具有相对的夹持面,两个夹持面中的至少一个在远离底座的端部凸出有抵接块,抵接块与夹持面靠近底座的部分形成有避空结构,当待夹持件夹持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时,待夹持件的按键收容于避空结构,且其侧面抵接于抵接块。本技术提供的夹持机构,不会对按键造成遮挡或挤压的不良现象,方便用户对待夹持件的握持与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得成,陈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