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8988发布日期:2023-08-25 04:2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竹基复合管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


背景技术:

1、竹缠绕复合压力管道是以竹子为基材,以树脂为胶黏剂,充分利用竹材轴向拉伸强度高的特点,采用无应力缺陷的弧形缠绕工艺技术制成的生物基压力管道。具有高性价比、低碳环保、抗震抗沉降能力强、保温性能极好等特点;且竹缠绕复合压力管道具有耐压强度高、绝缘、耐腐蚀、水流性能佳、重量轻、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突出。

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利、交通、住宅等建设工程对管道需求日益增加,管道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但同时对竹缠绕复合压力管道的承压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故而需要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包括竹基复合管道主体,所述竹基复合管道主体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管道强化结构,所述管道强化结构由管道束紧基环和金属束紧环组成,所述金属束紧环有两个且对称安装在管道束紧基环内。

4、优选的,所述竹基复合管道主体由管道内衬层、竹缠绕复合层以及外保护层组成。

5、优选的,所述竹基复合管道主体上的管道内衬层设置在竹缠绕复合层的内壁上,所述管道内衬层和竹缠绕复合层为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管道强化结构为环形结构,所述管道强化结构套设在竹基复合管道主体上的竹缠绕复合层上。

7、优选的,所述管道强化结构上的管道束紧基环和金属束紧环为环形结构,所述管道束紧基环的内壁上涂覆有固定黏胶层,所述管道束紧基环通过其内壁上涂覆的固定黏胶层固定套设在竹缠绕复合层上,所述管道束紧基环的外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槽结构,所述安装槽结构为环形结构,所述金属束紧环安装在安装槽结构内。

8、优选的,所述竹基复合管道主体上的外保护层涂覆在竹缠绕复合层的外壁以及管道强化结构上。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通过在竹基复合管道主体上设置管道强化结构,可以提升竹基复合管道主体的强度,从而可以强化竹基复合管道主体的承压能力,当竹基复合管道主体内部流过的流体压强较大时,可以使得竹基复合管道主体不易被其内部流过的流体撑破。



技术特征:

1.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包括竹基复合管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基复合管道主体(1)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管道强化结构(2),所述管道强化结构(2)由管道束紧基环(6)和金属束紧环(7)组成,所述金属束紧环(7)有两个且对称安装在管道束紧基环(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基复合管道主体(1)由管道内衬层(3)、竹缠绕复合层(4)以及外保护层(5)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基复合管道主体(1)上的管道内衬层(3)设置在竹缠绕复合层(4)的内壁上,所述管道内衬层(3)和竹缠绕复合层(4)为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强化结构(2)为环形结构,所述管道强化结构(2)套设在竹基复合管道主体(1)上的竹缠绕复合层(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强化结构(2)上的管道束紧基环(6)和金属束紧环(7)为环形结构,所述管道束紧基环(6)的内壁上涂覆有固定黏胶层(9),所述管道束紧基环(6)通过其内壁上涂覆的固定黏胶层(9)固定套设在竹缠绕复合层(4)上,所述管道束紧基环(6)的外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槽结构(8),所述安装槽结构(8)为环形结构,所述金属束紧环(7)安装在安装槽结构(8)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基复合管道主体(1)上的外保护层(5)涂覆在竹缠绕复合层(4)的外壁以及管道强化结构(2)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承压能力强的竹基复合管道,属于竹基复合管道领域,包括竹基复合管道主体,竹基复合管道主体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管道强化结构,管道强化结构由管道束紧基环和金属束紧环组成,金属束紧环有两个且对称安装在管道束紧基环内,竹基复合管道主体由管道内衬层、竹缠绕复合层以及外保护层组成,竹基复合管道主体上的管道内衬层设置在竹缠绕复合层的内壁上,管道内衬层和竹缠绕复合层为固定连接,通过在竹基复合管道主体上设置管道强化结构,可以提升竹基复合管道主体的强度,从而可以强化竹基复合管道主体的承压能力,当竹基复合管道主体内部流过的流体压强较大时,可以使得竹基复合管道主体不易被其内部流过的流体撑破。

技术研发人员:罗珍,李红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科产融(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