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4288发布日期:2023-12-30 07:2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蝶型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为一种应用于流体管路的蝶型阀,尤指一种可快速启闭阀片,且可提升蝶型阀品质与效用的结构创新。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蝶型阀,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196495号“蝶阀阀轴定位装置”,于阀本体的中心部设置一贯孔,并延伸至阀盘,且于该阀本体的上顶面设承座凹入部,该承座凹入部的下方设置一环框部,前述阀本体底部贯孔处设置一陷部,环框部近外侧板上开设一缺口。一上阀轴,其轴杆二端头皆制为呈四角杆状,该上阀轴于轴杆插设一卡销,该卡销的一端延伸至与该上阀轴的轴外径齐平,另一端凸伸出一长度;一下阀轴,其轴杆两端皆呈圆杆状,该下阀轴亦插设一卡销。

2、亦即,该现有蝶型阀的上阀轴、下阀轴与阀本体之间通过二卡销来将其定位结合。然而,由于该卡销较不稳固,在使用时容易脱落,导致该阀本体、上阀轴、下阀轴与阀盘容易分离,如此将严重的影响蝶型阀的品质,且会严重影响到流体管路的使用安全。再者,通过该上阀轴与下阀轴来共同转动阀盘会产生较大的阻力,使用者非常难转动阀盘,且在紧急关闭蝶阀时,使用者须耗费较大的力量来转动阀盘。此外,随着蝶阀的体积越大,其产生的阻力愈大,操作上愈困难,如此将导致流体管路具有无法即时关闭或阀盘卡住的风险,且使用者过度用力转动阀轴亦可能使蝶型阀损坏或造成手把断裂,不具实用性。

3、为此,本发明人特针对前述蝶型阀的品质与安全问题,加以研究改良,而创作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创新的蝶型阀结构,该蝶型阀的组装快速且结构稳定,可提升蝶型阀的使用品质。再者,本实用新型通过创新的降低阻力技术,可降低阀杆与阀片的内部阻力,使阀片可以非常顺畅的开启和关闭,如此即可解决传统蝶型阀开启或关闭不顺畅的问题以及阀杆容易脱落的瑕疵问题,提升蝶型阀的实用性。

2、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蝶型阀,至少包含有一阀体、一阀杆、一止漏元件与一阀片。前述阀体的上方设置一平台,该平台的上方具有一凹槽,前述凹槽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阀杆孔,该第一阀杆孔贯穿前述阀体,前述阀体的中间位置设置一通孔。前述通孔连接前述第一阀杆孔;前述阀杆设置一结合部,前述结合部连接一手把,该手把设置于前述阀体的平台上方;前述阀杆的上方外围设置一定位环,前述阀杆由上段部、中段部与下段部所组成,前述上段部与下段部为圆柱体结构,前述中段部为非圆柱体结构;前述定位环的外径大于前述上段部的外径,且前述阀杆套设一滑动垫片,并将该滑动垫片设置在前述阀体的凹槽与阀杆的定位环之间;前述阀杆的下段部的下方设置一扣合槽,并于该扣合槽上设置有c形扣。前述止漏元件设置于前述阀体的通孔上,并为一环形结构,前述止漏元件的上方设置一凹入部,前述凹入部于对应前述阀体的第一阀杆孔处设置有第二阀杆孔,该第二阀杆孔贯穿前述止漏元件,前述第二阀杆孔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环状凸缘;该环状凸缘可减少前述第二阀杆孔与前述阀杆的旋转接触面积,以降低前述第二阀杆孔对前述阀杆的磨擦阻力;前述止漏元件的内侧设置有安装部,该安装部于前述第二阀杆孔的位置设置一沉孔,前述沉孔设置有降阻力元件,该降阻力元件可降低前述沉孔对前述阀片的磨擦阻力。前述阀片设置于前述止漏元件的内部,前述阀片的两侧设置有翼部,且前述阀片于对应前述第一阀杆孔与第二阀杆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阀杆孔,前述第三阀杆孔贯穿前述阀片,前述第三阀杆孔的形状对应前述阀杆的中段部的形状;前述阀片于第三阀杆孔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的形状对应前述止漏元件的沉孔的形状。

3、本实用新型的蝶型阀,其中前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且前述阀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前述止漏元件的凹入部的两侧壁内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凸缘及一第二凸缘,且前述凹入部的中间位置具有一第三凸缘;前述止漏元件的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与第三凸缘分别对应前述阀体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及第三环形凹槽,如此即可使前述止漏元件稳固的安装在前述阀体的通孔上,且不会脱离。

4、本实用新型的蝶型阀,其中前述滑动垫片以铁氟龙垫片为最佳。

5、本实用新型的蝶型阀,前述阀杆设置有至少一环形槽沟,并于该环形槽沟上设置有止漏环。

6、本实用新型的蝶型阀,前述阀杆设置有至少一止漏环。

7、本实用新型的蝶型阀,其中前述降阻力元件可为环状凸缘、光滑面或滑动垫片。



技术特征:

1.一种蝶型阀,至少包含一阀体、一阀杆、一止漏元件与一阀片,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且前述阀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前述止漏元件的凹入部的两侧壁内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凸缘及一第二凸缘,且前述凹入部的中间位置具有一第三凸缘;前述止漏元件的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与第三凸缘分别对应前述阀体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及第三环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阀,其特征在于,前述滑动垫片为铁氟龙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阀杆设置有至少一环形槽沟,并于该环形槽沟上设置有止漏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阀杆设置有至少一止漏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降阻力元件为环状凸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降阻力元件为光滑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降阻力元件为滑动垫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蝶型阀,至少包含一阀体、一阀杆、一止漏元件与一阀片。阀体设置有第一阀杆孔,阀体的中间位置设置一通孔。阀杆的上方外围设置一定位环,阀杆由上段部、中段部与下段部所组成,上段部与下段部为圆柱体结构,中段部为非圆柱体结构;定位环的外径大于上段部的外径,且阀杆套设一滑动垫片,并将该滑动垫片设置在阀体的凹槽与阀杆的定位环之间;阀杆的下段部的下方设置一扣合槽,并于该扣合槽上设置有C形扣。止漏元件设置有第二阀杆孔,第二阀杆孔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环状凸缘;前述止漏元件的内侧于第二阀杆孔的位置设置一沉孔,沉孔设置有降阻力元件。阀片设置有第三阀杆孔,第三阀杆孔的形状对应阀杆的中段部的形状。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蔡宗晏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