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9835发布日期:2023-07-28 11:4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


背景技术:

1、传统的摩托车后减震器,一般每支后减震器安装有一支减震弹簧,以承受载荷吸收震动,而随着客户对摩托车后减震器舒适性要求的不断的提高,减震器生产厂家又设计出了一支后减震器上同时安装有两支弹簧的双弹簧摩托车后减震器,根据双弹簧摩托车后减震器弹簧的组合形式,又可分为并联式双簧(或称内外双簧)后减震器和窜联式双簧(或称上下双簧)后减震器。

2、有的普通单簧摩托车后减震器的承载能力低,减震器的弹簧刚度单一,不能同时很好地满足单人乘座、双人乘座及重载时对后减震器总成反力的不同需求,当承载座的受压过大时,会使减震器中弹簧得压缩程度变大,由此降低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压力板,压力板与底座之间并排安装有多组减震器组件;底座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侧板,两个安装侧板之间安装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滑杆、两个缓冲弹簧、两个滑动座、两个固定座和两个连杆,其中,两个缓冲弹簧分别套设安装在滑杆的两端,两个滑动座均滑动安装在滑杆上,两个固定座均固定设置在压力板的底端,滑动座与对应一侧的固定座之间均通过连杆连接,且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座和固定座铰接。

3、优选的,减震器组件包括阻尼伸缩杆、内弹簧和外弹簧,阻尼伸缩杆包括阻尼套筒和活动轴,阻尼套筒和活动轴分别与底座和压力板固定连接,活动轴的端部滑动安装在阻尼套筒的内侧,内弹簧和外弹簧均套设安装在阻尼伸缩杆上。

4、优选的,活动轴上固定有圆形罩,圆形罩的开口朝下,活动轴上滑动安装有圆环a,圆形罩的内侧滑动安装有圆环b,圆环a和圆环b分别与内弹簧和外弹簧相抵紧,阻尼套筒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环,内弹簧和外弹簧的底端均与固定环相抵紧,圆形罩上螺纹连接有多个蝶形螺栓。

5、优选的,蝶形螺栓沿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蝶形螺栓的端部与圆环a相抵紧,另外两个蝶形螺栓的端部与圆环b相抵紧。

6、优选的,多组减震器组件设于压力板的底端中部,缓冲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缓冲组件分别位于减震器组件的两侧,两个滑杆的两端均滑动安装有限位块,对应一侧的两个限位块之间固定有连接板,两个安装侧板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组件。

7、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双向丝杆和摇把,两个安装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两个连接板均滑动设置在导向杆上,双向丝杆转动安装在两个安装侧板之间,两个连接板对称设置在双向丝杆上且均与双向丝杆螺纹连接,摇把固定在双向丝杆的端部。

8、优选的,压力板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两个安装侧板的内侧均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设置的减震器组件能够对压力板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当压力板承受的压力过大时,此时压力板的下移距离变长,压力板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驱动连杆发生转动,当下移距离超过设定范围时,滑动座开始与缓冲弹簧接触,多个缓冲弹簧能够抵消一部分力,从而可避免减震器组件中的内弹簧和外弹簧的压缩范围过大,由此延长了减震器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及设置在底座(1)上方的压力板(2),压力板(2)与底座(1)之间并排安装有多组减震器组件;底座(1)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侧板(3),两个安装侧板(3)之间安装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滑杆(12)、两个缓冲弹簧(16)、两个滑动座(13)、两个固定座(20)和两个连杆(14),其中,两个缓冲弹簧(16)分别套设安装在滑杆(12)的两端,两个滑动座(13)均滑动安装在滑杆(12)上,两个固定座(20)均固定设置在压力板(2)的底端,滑动座(13)与对应一侧的固定座(20)之间均通过连杆(14)连接,且连杆(14)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座(13)和固定座(20)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减震器组件包括阻尼伸缩杆(4)、内弹簧(5)和外弹簧(6),阻尼伸缩杆(4)包括阻尼套筒(41)和活动轴(42),阻尼套筒(41)和活动轴(42)分别与底座(1)和压力板(2)固定连接,活动轴(42)的端部滑动安装在阻尼套筒(41)的内侧,内弹簧(5)和外弹簧(6)均套设安装在阻尼伸缩杆(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活动轴(42)上固定有圆形罩(7),圆形罩(7)的开口朝下,活动轴(42)上滑动安装有圆环a(8),圆形罩(7)的内侧滑动安装有圆环b(9),圆环a(8)和圆环b(9)分别与内弹簧(5)和外弹簧(6)相抵紧,阻尼套筒(41)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环(11),内弹簧(5)和外弹簧(6)的底端均与固定环(11)相抵紧,圆形罩(7)上螺纹连接有多个蝶形螺栓(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蝶形螺栓(10)沿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蝶形螺栓(10)的端部与圆环a(8)相抵紧,另外两个蝶形螺栓(10)的端部与圆环b(9)相抵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多组减震器组件设于压力板(2)的底端中部,缓冲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缓冲组件分别位于减震器组件的两侧,两个滑杆(12)的两端均滑动安装有限位块(15),对应一侧的两个限位块(15)之间固定有连接板(17),两个安装侧板(3)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连接板(17)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双向丝杆(18)和摇把(19),两个安装侧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21),两个连接板(17)均滑动设置在导向杆(21)上,双向丝杆(18)转动安装在两个安装侧板(3)之间,两个连接板(17)对称设置在双向丝杆(18)上且均与双向丝杆(18)螺纹连接,摇把(19)固定在双向丝杆(18)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压力板(2)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两个安装侧板(3)的内侧均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30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压力板,压力板与底座之间并排安装有多组减震器组件;底座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侧板,两个安装侧板之间安装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滑杆、两个缓冲弹簧、两个滑动座、两个固定座和两个连杆。本技术中当压力板的下移距离超过设定范围时,滑动座开始与缓冲弹簧接触,多个缓冲弹簧能够抵消一部分力,从而可避免减震器组件中的内弹簧和外弹簧的压缩范围过大,由此延长了减震器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凃利坚,王加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市宋达减震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