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5044发布日期:2023-06-17 23:2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高压容器,尤其涉及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工业技术中有一种工况是需要在高压环境中设置独立的管道,并将独立的管道与高压环境相分离,并将独立管道伸出高压环境。现在技术一般采用焊接连接或者整体成形结构,钢管单独采用卡套密封。而在油井高腐蚀环境下不推荐采用焊接结构,空间狭小无法对钢管单独采用卡套密封,所以开发一款组装式穿墙密封结构是解决本领域高压密封的一个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高低压区域分离密封,且无法采用焊接结构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管状结构,所述壳体具有中空的通道,所述壳体内具有墙体,所述墙体将壳体内部通道的长度方向两侧分隔为高压侧和低压侧,所述高压侧具有若干钢管,若干所述钢管从高压侧穿过墙体后到达低压侧,所述高压侧空间对应部分的钢管空间与壳体高压侧空间相互隔离,所述钢管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平行。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所述壳体与墙体位置对应处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靠近高压侧处一侧孔径较小。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所述墙体与壳体内壁接触处设置有若干墙体密封圈,所述壳体内壁与墙体密封圈位置对应处具有墙体密封环槽。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所述钢管外壁与墙体接触处具有若干钢管密封圈,所述墙体与钢管密封圈位置对应处具有钢管密封环槽。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所述钢管外部具有卡套,所述卡套一侧与墙体接触,所述卡套另一侧通过压板压紧定位。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所述压板通顶紧螺栓固定,所述顶紧螺栓与壳体内壁通过螺纹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所述壳体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与顶紧螺栓侧壁接触或分离。

10、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通过在壳体端部设置装配式的墙体,同时设置墙体密封结构,实现端部可拆卸式密封;通过在墙体上设置钢管通过孔,并在通过孔处设置密封结构,从而实现管道穿墙且实现密封,达到了整体式或焊接式穿墙结构相同的效果;通过设置卡套对钢管进行定位,防止钢管发生窜动。



技术特征:

1.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呈管状结构,所述壳体(1)具有中空的通道,所述壳体(1)内具有墙体(2),所述墙体(2)将壳体(1)内部通道的长度方向两侧分隔为高压侧(11)和低压侧(12),所述高压侧(11)具有若干钢管(3),若干所述钢管(3)从高压侧(11)穿过墙体(2)后到达低压侧(12),所述高压侧(11)空间对应部分的钢管(3)空间与壳体(1)高压侧空间相互隔离,所述钢管(3)的轴线与壳体(1)的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与墙体(2)位置对应处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靠近高压侧(11)处一侧孔径较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2)与壳体(1)内壁接触处设置有若干墙体密封圈(21),所述壳体(1)内壁与墙体密封圈(21)位置对应处具有墙体密封环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3)外壁与墙体(2)接触处具有若干钢管密封圈(33),所述墙体(2)与钢管密封圈(33)位置对应处具有钢管密封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3)外部具有卡套(31),所述卡套(31)一侧与墙体(2)接触,所述卡套(31)另一侧通过压板(32)压紧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2)通顶紧螺栓(4)固定,所述顶紧螺栓(4)与壳体(1)内壁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锁紧螺钉(41),所述锁紧螺钉(41)与顶紧螺栓(4)侧壁接触或分离。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通道穿墙高压密封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管状结构,所述壳体具有中空的通道,所述壳体内具有墙体,所述墙体将壳体内部通道的长度方向两侧分隔为高压侧和低压侧,所述高压侧具有若干钢管,若干所述钢管从高压侧穿过墙体后到达低压侧,所述高压侧空间对应部分的钢管空间与壳体高压侧空间相互隔离,所述钢管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平行,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高低压区域分离密封,且无法采用焊接结构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耘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维锐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