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弹簧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3582发布日期:2023-07-05 17:3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空气弹簧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弹簧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1、空气弹簧是利用密封空气的高气压、可压缩性、可冲放性实现静态承载和动态回弹的作用,具有缓和冲击、减小振动的功能,实现车身固有频率一致性,提升乘坐舒适性。空气弹簧的性能调节主要通过对空气弹簧的容积变化率和有效承压面积变化率的匹配和调节实现。

2、传统单腔室空气弹簧没有调节气室容积的机构,在应用时由于没有可调机构,致使且其无法调节气室容积的大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面对复杂工况时,活塞在上跳的过程中,会导致气囊易爆裂。

3、因此,亟需一种空气弹簧以及汽车,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弹簧以及汽车,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面对复杂工况时,活塞在上跳的过程中,容易对气囊造成损伤。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弹簧,一端固定于车身框架,且另一端固定于车轮摆臂;所述空气弹簧包括气囊以及活塞,所述气囊远离所述车身框架的一侧固定于所述活塞;所述空气弹簧还包括调节构件以及密封构件;

3、所述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气囊的端部,且用于密封所述活塞;所述调节构件设置于所述活塞且用于划分所述活塞,以使所述调节构件和所述气囊之间围设有主压腔以及所述调节构件和所述密封构件之间围设有副压腔;

4、所述调节构件能够发生形变,当通过所述密封构件向所述副压腔导入高压气体时,所述调节构件朝向所述主压腔呈凸起状态;

5、当所述活塞朝向所述车身框架运动时,所述调节构件能够由凸起状态先变为平面状态再变为凹陷状态最后沿所述活塞的内侧壁沿从所述车身框架向所述密封构件的方向滑动。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构件包括密封隔膜;

7、所述密封隔膜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朝向所述车身框架的限位凸起;

8、所述活塞的内侧壁在预设位置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限位凹槽,且所述限位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密封构件;

9、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卡设于所述限位凹槽,以使当向所述副压腔导入所述高压气体时,所述密封隔膜能够朝向所述车身框架方向呈凸起状态;当所述活塞朝向所述车身框架运动时,所述密封隔膜能够由所述凸起状态先变为所述平面状态再变为所述凹陷状态,最终沿所述活塞的内侧壁且沿从所述车身框架向所述密封构件的方向滑动。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构件还包括隔膜垫圈;

11、所述隔膜垫圈设置于所述密封隔膜的下方,且用于将所述限位凸起压紧于所述限位凹槽。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构件包括密封端盖以及气嘴;

13、所述密封端盖卡接于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

14、所述气嘴设置于所述密封端盖,且通过所述气嘴能够向所述副压腔导入所述高压气体。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构件还包括密封圈;

16、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端盖与所述活塞的连接处。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构件还包括卡簧;

18、所述卡簧设置于所述密封端盖的下方,且所述卡簧用于将所述密封端盖固定于所述活塞。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构;所述固定构件包括护筒、支撑环以及第一压环;

20、所述护筒套设于所述气囊位于所述主压腔的外侧,所述支撑环设置于所述气囊位于所述主压腔的内侧,所述支撑环用于将所述气囊压紧于所述护筒;

21、所述第一压环用于将所述气囊远离所述车身框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塞。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气接头、顶座、推环以及第二压环;

23、所述气接头设置与所述顶座;

24、所述气囊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座;

25、所述第二压环以及所述推环沿所述气囊的径向方向依次套设于所述气囊以使所述气囊固定于所述顶座。

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座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塞远离所述车身框架的端部;

27、所述防尘罩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能够套设于所述气囊和所述活塞。

28、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空气弹簧。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30、本申请提供一种空气弹簧,一端固定于车身框架,且另一端固定于车轮摆臂;所述空气弹簧包括气囊以及活塞,所述气囊远离所述车身框架的一侧固定于所述活塞;所述空气弹簧还包括调节构件以及密封构件。

31、所述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气囊的端部,且用于密封所述活塞;所述调节构件设置于所述活塞且用于划分所述活塞,以使所述调节构件和所述气囊之间围设有主压腔以及所述调节构件和所述密封构件之间围设有副压腔;

32、所述调节构件能够发生形变,当通过所述密封构件向所述副压腔导入高压气体时,所述调节构件朝向所述主压腔呈凸起状态;

33、当所述活塞朝向所述车身框架运动时,所述调节构件能够由凸起状态先变为平面状态再变为凹陷状态最后沿所述活塞的内侧壁沿从所述车身框架向所述密封构件的方向滑动。

34、综上,本申请利用副压腔来平衡主压腔的压强变化,使得气囊不会因活塞在上跳的过程中由于被压缩而爆破,保证了气囊的完整性。

3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空气弹簧。因此,具有空气弹簧的所有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弹簧,一端固定于车身框架,且另一端固定于车轮摆臂;所述空气弹簧包括气囊以及活塞,所述气囊远离所述车身框架的一侧固定于所述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还包括调节构件以及密封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包括密封隔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还包括隔膜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包括密封端盖以及气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还包括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还包括卡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包括护筒、支撑环以及第一压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气接头、顶座、推环以及第二压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座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塞远离所述车身框架的端部;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弹簧以及汽车。空气弹簧包括调节构件以及密封构件。密封构件设置于活塞远离气囊的端部,且用于密封活塞;调节构件设置于活塞且用于划分活塞,以使调节构件和气囊之间围设有主压腔以及调节构件和密封构件之间围设有副压腔;调节构件能够发生形变,当通过密封构件向副压腔导入高压气体时,调节构件朝向主压腔呈凸起状态;当活塞朝向车身框架运动时,调节构件能够由凸起状态先变为平面状态再变为凹陷状态最后沿活塞的内侧壁沿从车身框架向密封构件的方向滑动。本申请利用副压腔来平衡主压腔的压强变化,使得气囊不会因活塞在上跳的过程中由于被压缩而爆破,保证了气囊的完整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林,杜有龙,王才丰,徐成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