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50313发布日期:2023-11-06 23:3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种公路工程设计,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1、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离心力被路面超高是汽车产生的横向力及路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抵消,因而能保持横向稳定,顺利行驶。超高是道路线形设计的重要内容,设计时视离心力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设置超高,合理的设置超高值及超高缓和段,能够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力均匀、连续,提高行车的横向稳定性,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

2、在对公路工程设计中的超高设计分析时,需要用到全站仪对道路进行勘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通过支架进行固定,高度和水平角度的调节较为不便,增加了勘测人员的测量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传统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高度和水平角度的调节较为不便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包括全站仪、底座、高度调节组件和转动调节组件;所述全站仪固定在所述转动调节组件上,所述转动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高度调节组件上,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全站仪的高度,所述转动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全站仪的水平角度。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高度调节组件调节全站仪的高度,能够通过转动调节组件调节全站仪的水平角度,从而改善了传统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高度和水平角度的调节较为不便的缺陷。

5、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支撑柱和底板,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柱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柱,所述全站仪通过所述转动调节组件与所述调节柱的顶面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柱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调节柱两侧均设有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的固定齿,所述支撑柱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滑槽连通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滑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靠近所述调节柱的一侧设有定位齿,所述定位齿能够与所述固定齿相互啮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在滑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调节柱,从而能够调节全站仪的高度,能够通过定位块上的定位齿与调节柱两侧的固定齿相互啮合,从而能够将调节柱定位在特定高度;具体地,通过底板的设置,能够在底板上固定设置支撑柱;通过支撑柱的设置,能够在支撑柱的顶面开设滑槽;通过滑槽的设置,能够在滑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调节柱;通过调节柱的设置,能够将全站仪转动设置在调节柱的顶部,从而能够通过改变调节柱的高度来调节全站仪的高度;通过定位槽的设置,能够在定位槽内滑动设置定位块;通过定位块的设置,能够在定位孔靠近滑槽的一侧设置定位齿;通过在调节柱两侧设置固定齿,能够通过固定齿和定位齿相互啮合使得调节柱能够定位在任意高度,从而能够使得全站仪能够定位在所需高度。

7、可选的,所述定位槽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滑槽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定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能够在所述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当所述限位杆在所述第一转动槽内转动至与所述定位槽交错的位置时,所述固定齿与所述定位齿相互啮合,且所述定位块在所述定位槽内无法移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将限位杆在第一转动槽内转动至与定位槽交错的位置,使得定位块无法在定位槽内移动,从而使得固定齿与定位齿相互啮合无法脱离,起到对调节柱的高度进行固定的作用;具体地,通过转动杆的设置,能够在转动杆上设置与定位块转动连接的限位杆;通过第一转动槽的设置,使得限位杆能够在第一转动槽内转动,且当限位杆在第一转动槽内转动至与定位槽交错的位置时,即可将定位块的位置固定,使定位块无法在定位槽内进行移动;通过对尺寸的设定,使得当限位杆位于第一转动槽内时,固定齿与定位齿相互啮合,从而能够将调节柱固定在所需高度。

9、可选的,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定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限位杆的长度方向相同。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拉动拉杆带动定位块在定位槽内进行移动,也能够通过转动拉杆带动限位杆进行转动,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11、可选的,所述定位槽两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的限位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定位块限位在定位槽内,避免定位块从定位槽内脱离。

13、可选的,所述定位槽内远离所述滑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限位杆也能够在所第二转动槽内转动;当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第二转动槽内时,所述固定齿与所述定位齿脱离啮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将限位杆置于第二转动槽内,使得固定齿与定位齿脱离啮合,从而使得调节柱能够在滑槽内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15、可选的,所述转动调节组件包括转盘,所述全站仪固定在所述转盘上,所述转盘与所述调节柱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盘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调节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杆来带动转盘转动,从而能够调节全站仪的水平角度。

17、可选的,所述调节柱的顶部设有阻尼层,所述转盘的底面与所述阻尼层相互贴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转盘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转动,提高了其稳定性。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高度调节组件和转动调节组件的设置,能够通过高度调节组件调节全站仪的高度,能够通过转动调节组件调节全站仪的水平角度,从而改善了传统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高度和水平角度的调节较为不便的缺陷;

21、2.通过调节柱、定位块、固定齿和啮合齿的设置,能够通过在滑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调节柱,从而能够调节全站仪的高度,能够通过定位块上的定位齿与调节柱两侧的固定齿相互啮合,从而能够将调节柱定位在特定高度;

22、3.通过第一转动槽、转动杆和限位杆的设置,能够通过将限位杆在第一转动槽内转动至与定位槽交错的位置,使得定位块无法在定位槽内移动,从而使得固定齿与定位齿相互啮合无法脱离,起到对调节柱的高度进行固定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全站仪(1)、底座(2)、高度调节组件(3)和转动调节组件(4);所述全站仪(1)固定在所述转动调节组件(4)上,所述转动调节组件(4)设置在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上,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设置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用于调节所述全站仪(1)的高度,所述转动调节组件(4)用于调节所述全站仪(1)的水平角度;所述底座(2)包括支撑柱(22)和底板(21),所述支撑柱(22)固定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支撑柱(22)顶部开设有滑槽(221),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柱(31),所述全站仪(1)通过所述转动调节组件(4)与所述调节柱(31)的顶面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柱(3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221)内,所述调节柱(31)两侧均设有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的固定齿(32),所述支撑柱(22)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滑槽(221)连通的定位槽(222),所述定位槽(222)内滑动设置有定位块(33),所述定位块(33)靠近所述调节柱(31)的一侧设有定位齿(34),所述定位齿(34)能够与所述固定齿(32)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22)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224),所述定位块(33)远离所述滑槽(22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5),所述转动杆(35)靠近所述定位块(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6),所述限位杆(36)能够在所述第一转动槽(224)内转动;当所述限位杆(36)在所述第一转动槽(224)内转动至与所述定位槽(222)交错的位置时,所述固定齿(32)与所述定位齿(34)相互啮合,且所述定位块(33)在所述定位槽(222)内无法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35)远离所述定位块(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37),所述拉杆(3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限位杆(36)的长度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22)两侧开设有限位槽(223),所述限位槽(223)内滑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33)固定连接的限位块(3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22)内远离所述滑槽(22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槽(225),所述限位杆(36)也能够在所第二转动槽(225)内转动;当所述限位杆(36)位于所述第二转动槽(225)内时,所述固定齿(32)与所述定位齿(34)脱离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组件(4)包括转盘(41),所述全站仪(1)固定在所述转盘(41)上,所述转盘(41)与所述调节柱(3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盘(4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调节杆(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31)的顶部设有阻尼层(43),所述转盘(41)的底面与所述阻尼层(43)相互贴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公路设计用超高设计分析装置,涉及种公路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其包括全站仪、底座、高度调节组件和转动调节组件;所述全站仪固定在所述转动调节组件上,所述转动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高度调节组件上,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全站仪的高度,所述转动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全站仪的水平角度。本申请能够对全站仪的使用高度及水平角度进行调节,改善了传统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高度和水平角度的调节较为不便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孔晶,李营程,崔茜,刘海霞,高红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路翔交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