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42425发布日期:2023-08-25 06:0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管材,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厨卫产品中很多需要连接两个流道,例如,现有净水龙头需要连接两个流道,其中一个流道用于往净水龙头输送未净化的原水,另一个流道则用于往净水龙头输送净化的净水。而目前对于需要连接两个流道的厨卫产品一般都是通过两根独立的管件来设置这两个流道,不仅安装空间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缠绕,影响使用;除此之外,现有的复合式双流道管连接密封性不佳,容易造成泄漏,而且长期使用,内管与外管之间容易产生接触,造成堵塞。

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流道组件及其双流道软管[cn202122837807.9],它包括外管、内管和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设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内设有过水连接部,过水连接部开设有贯通的过水通孔;所述内管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段,连接段穿过过水连接部且连接段与过水连接部固定配合,内管内部形成内流道;所述外管套置内管且外管的第一端与连接接头连接,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外流道,外流道通过过水通孔与连接通道相通。

3、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个流道需要安装两个管件,不仅安装空间大而且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连接密封性不佳,容易发生泄漏,而且内管与外管之间容易产生接触,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包括内流管,内流管周向外侧设有外流管,内流管周向内侧形成内流道,且内流管周向外侧与外流管周向内侧之间形成外流道,内流管与外流管之间通过若干环形支撑结构支撑连接,且外流管端部通过定位组件连接有接流机构,接流机构与外流道之间相互连通,且外流管端部与内流管周向之间插接有密封组件。

3、通过在内流管与外流管之间设置环形支撑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内流管与外流管之间产生粘连的情况,避免长期使用产生堵塞,其次,在端部接口设置接流机构连接外部管道,连接密封性好,并通过密封组件对连接间隙进行封闭,有效小防止了泄漏的情况,使用效果好。

4、在上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中,环形支撑结构包括若干等距设置的环形嵌接部,环形嵌接部周向内侧通过连接支架连接有呈弧形设置的卡接支撑部,且卡接支撑部周向之间形成可供内流管穿入的定位空间,卡接支撑部之间具有流通间隙。

5、环形支撑结构的设置不仅能够位置内流管的居中位置,而且对流速不会产生影响。

6、在上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中,外流管周向内壁设有若干与环形嵌接部对应设置的嵌接槽,环形嵌接部设置在嵌接槽内,且内流管周向外壁设有若干可供卡接支撑部卡入的卡接槽,卡接支撑部卡接在对应的卡接槽内。

7、卡接槽和嵌接槽的设置使环形支撑结构的位置更加稳定,不会产生滑脱的情况。

8、在上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中,接流机构包括设置在内流管一端周向外侧的接流管套,接流管套一端呈封闭状,且另一端呈敞口并通过上述的定位组件封闭,接流管套呈封闭状的一端插接有若干导流管体结构,且导流管体结构一端与接流管套周向内侧相互连通且另一端朝向外侧延伸设置,接流管套的中部设有可供内流管穿入的穿入通道。

9、通过接流套管能够对外流道进行导流,并且封闭性更好。

10、在上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中,导流管体结构包括导流管,导流管位于接流管套周向内侧的一端设有排水部,且排水管部周向设有若干条形排水孔,导流管位于接流管套外侧的一端可拆设有密封盖体,内流管拆入接流管套内侧的一端周向设有若干条形进水口。

11、在上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中,定位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外流管端部的定位凸起部,排水部底部设有可供定位凸起部插入的定位槽,外流管周向外侧设有插接密封部,且插接密封部上设有可供接流管套一端插入的密封插槽。

12、定位组件的设置可以确保接流套管一端的密封性,并且可以对接流套管的安装进行定位。

13、在上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中,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内流管一端周向外壁的密封套,内流管周向外壁设有密封凹槽,且密封套周向内壁设有环形密封条,环形密封条设置在密封凹槽内。

14、在上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中,内流管一端周向设有倾斜部,密封套上设有与倾斜部对应的设置的倾斜橡胶部,且内流管端部设有定位套管,定位套管一侧具有插接连接槽,密封套一端设有插接在插接连接槽内的插接连接部。

15、密封组件的设置能够对内流管和接流套管之间的缝隙进行封闭,防止泄漏。

16、在上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中,卡接支撑部数量至少为3个。

17、在上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中,导流管固定设置在接流管套上,且导流管周向与接流管套之间形成密封。

1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不仅能够进行复合型双流道分流,而且通过在内流管和外流管之间设置环形支撑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粘连产堵塞的情况,并且在外流管端部设置接流套管进行接流并利用密封组件封闭间隙,能够有效防止泄漏。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包括内流管(1),所述的内流管(1)周向外侧设有外流管(2),所述的内流管(1)周向内侧形成内流道(11),且内流管(1)周向外侧与外流管(2)周向内侧之间形成外流道(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流管(1)与外流管(2)之间通过若干环形支撑结构(3)支撑连接,且外流管(2)端部通过定位组件(4)连接有接流机构(5),所述的接流机构(5)与外流道(21)之间相互连通,且外流管(2)端部与内流管(1)周向之间插接有密封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支撑结构(3)包括若干等距设置的环形嵌接部(31),所述的环形嵌接部(31)周向内侧通过连接支架(32)连接有呈弧形设置的卡接支撑部(33),且卡接支撑部(33)周向之间形成可供内流管(1)穿入的定位空间(34),所述的卡接支撑部(33)之间具有流通间隙(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流管(2)周向内壁设有若干与环形嵌接部(31)对应设置的嵌接槽(36),所述的环形嵌接部(31)设置在嵌接槽(36)内,且内流管(1)周向外壁设有若干可供卡接支撑部(33)卡入的卡接槽(37),所述的卡接支撑部(33)卡接在对应的卡接槽(37)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流机构(5)包括设置在内流管(1)一端周向外侧的接流管套(51),所述的接流管套(51)一端呈封闭状,且另一端呈敞口并通过上述的定位组件(4)封闭,所述的接流管套(51)呈封闭状的一端插接有若干导流管体结构(52),且导流管体结构(52)一端与接流管套(51)周向内侧相互连通且另一端朝向外侧延伸设置,所述的接流管套(51)的中部设有可供内流管(1)穿入的穿入通道(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体结构(52)包括导流管(521),所述的导流管(521)位于接流管套(51)周向内侧的一端设有排水部(522),且排水管部周向设有若干条形排水孔(523),所述的导流管(521)位于接流管套(51)外侧的一端可拆设有密封盖体(524),所述的内流管(1)拆入接流管套(51)内侧的一端周向设有若干条形进水口(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组件(4)包括若干设置在外流管(2)端部的定位凸起部(41),所述的排水部(522)底部设有可供定位凸起部(41)插入的定位槽(42),所述的外流管(2)周向外侧设有插接密封部(43),且插接密封部(43)上设有可供接流管套(51)一端插入的密封插槽(4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组件(6)包括设置在内流管(1)一端周向外壁的密封套(61),所述的内流管(1)周向外壁设有密封凹槽(62),且密封套(61)周向内壁设有环形密封条(63),所述的环形密封条(63)设置在密封凹槽(6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流管(1)一端周向设有倾斜部(64),所述的密封套(61)上设有与倾斜部(64)对应的设置的倾斜橡胶部(65),且内流管(1)端部设有定位套管(66),所述的定位套管(66)一侧具有插接连接槽(67),所述的密封套(61)一端设有插接在插接连接槽(67)内的插接连接部(68)。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支撑部(33)数量至少为3个。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521)固定设置在接流管套(51)上,且导流管(521)周向与接流管套(51)之间形成密封。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双流道PE管。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式双流道管连接稳定性不佳且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它包括内流管,内流管周向外侧设有外流管,内流管周向内侧形成内流道,且内流管周向外侧与外流管周向内侧之间形成外流道,内流管与外流管之间通过若干环形支撑结构支撑连接,且外流管端部通过定位组件连接有接流机构,接流机构与外流道之间相互连通,且外流管端部与内流管周向之间插接有密封组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连接稳定性佳,且不易产生粘连堵塞,密封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徐江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豪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