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错层布置的阀体结构及其流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35968发布日期:2023-10-25 12:4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错层布置的阀体结构及其流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阀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错层布置的阀体结构及其流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大面积的浇灌场地中,通常需要将一路水管分接出多路,以实现对大面积场地的均匀浇灌,而常见的从主管上引出分路的方法是通过三通管或者四通管,通过热熔等方法进行固定连接,这种分路方法安装较为不便,并且无法拆卸,因此,使用多路阀体进行分路是更为简单快捷的方法。

2、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有一体式或者分体式的多路阀体,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331056.0,名称为水管以及包含该水管的多路阀的实用新型,该新型包括进水连管以及出水连管;多根所述出水连管固定在一起或一体设置,进水连管以及出水连管用于与控制水路的多路阀连接。多路阀包括阀体与水管;所述阀体内设有进水管路以及多条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以及所述出水管路分别连接进水连管以及出水连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管以及包含该水管的多路阀,由于多根出水连管固定在一起或者一体设置,能够使得水管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有效防止因管路分散而造成连接困难。

3、上述现有技术的多层结构较为臃肿,加上外壳体之后整体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需要提供一种错层布置的阀体结构及其流量控制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包括进水主管、第一横向进水支管、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纵向连接管和旁路出水管;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平行设置;所述纵向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的前侧连接,所述纵向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的后侧连接;所述旁路出水管有多个,多个所述旁路出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的两端连接;所述进水主管垂直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所形成的平面且其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的上侧或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的上侧;

3、所述旁路出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4、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旁路出水管均竖直朝下设置。

5、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的中部垂直连接,所述纵向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的中部垂直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连接管包括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套接,并通过超声焊进行密封连接。

7、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快装连接结构,所述快装连接结构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旁路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的连接处。

8、进一步地,所述快装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部件、第二插接部件、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和/或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的出水端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和/或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的出水端沿管路方向向外延伸有所述第一环部;所述旁路出水管的进水端沿管路方向向外延伸有所述第二环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环部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插接部件与所述第二插接部件均有多个,且两者为互相配合的插接结构;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为互相配合的套接结构;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相互套接时,所述第二环部旋转带动所述第二插接部件与所述第一环部上的所述第一插接部件进行插接。

9、进一步地,还包括锁紧部,所述锁紧部设置于所述进水主管的进水端。

10、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旁路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

11、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部、卡槽、叶轮和水流传感器,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进水主管的两侧,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进水主管的一侧,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进水主管内,所述水流传感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后,其传感端放置于所述卡槽内,用于感应所述叶轮的旋转。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壳体、电路板和控制面板,包括有上述的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的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多路阀体结构的进水主管和所述多路阀体结构的旁路出水管分别贯穿所述壳体并伸出外部;

13、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多路阀体结构的多个电磁阀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所述电路板控制多个所述电磁阀的开关。

1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进水主管、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以及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连接的所述旁路出水管形成第一层阀体结构,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以及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连接的所述旁路出水管形成第二层阀体结构,前述的两层阀体结构通过所述纵向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连接实现整体管路的联通,从而形成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通过多路阀体结构的错层布置,形成更加紧凑的多路阀体结构,缩小多路阀体的体积,节约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主管、第一横向进水支管、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纵向连接管和旁路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旁路出水管均竖直朝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的中部垂直连接,所述纵向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的中部垂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管包括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套接,并通过超声焊进行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快装连接结构,所述快装连接结构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旁路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装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部件、第二插接部件、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和/或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的出水端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和/或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的出水端沿管路方向向外延伸有所述第一环部;所述旁路出水管的进水端沿管路方向向外延伸有所述第二环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环部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插接部件与所述第二插接部件均有多个,且两者为互相配合的插接结构;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为互相配合的套接结构;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相互套接时,所述第二环部旋转带动所述第二插接部件与所述第一环部上的所述第一插接部件进行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部,所述锁紧部设置于所述进水主管的进水端。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旁路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部、卡槽、叶轮和水流传感器,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进水主管的两侧,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进水主管的一侧,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进水主管内,所述水流传感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后,其传感端放置于所述卡槽内,用于感应所述叶轮的旋转。

10.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壳体、电路板和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错层布置的阀体结构及其流量控制装置,通过所述进水主管、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以及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连接的所述旁路出水管形成第一层阀体结构,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以及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连接的所述旁路出水管形成第二层阀体结构,前述的两层阀体结构通过所述纵向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支管、所述第二横向进水支管连接实现整体管路的联通,从而形成错层布置的多路阀体结构,通过多路阀体结构的错层布置,形成更加紧凑的多路阀体结构,缩小多路阀体的体积,节约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东,杨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天成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