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9242发布日期:2023-09-20 19:1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齿轮安装,具体为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1、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

2、现有的变速箱齿轮由于长期的工作,除正常磨损以外,还会因操作不当等一系列原因,造成变速箱齿轮中齿牙部分的损坏,每次更换的成本较高。

3、因此设计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体。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包括第一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部均匀安装有若干个齿牙,两个所述齿牙之间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第一主体的内部设有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的内侧设有轴孔,所述第二主体的两侧对称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主体的内侧设有透气圈。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的顶端设有用与定位柱相适配的凹槽。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的横向切面面积大于第二主体的横向切面面积。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一主体之间为嵌入式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端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螺栓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与透气圈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孔等间距排列。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圈的顶端设有用于透气的透气槽,所述透气槽表面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透气孔。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利用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定位柱、齿牙、轴孔的结构,通过首先将第二主体嵌入第一主体的内部,使定位柱滑入定位槽的内部,并拧紧螺栓,使螺栓的底端进入第一主体的内部,实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进行组装,当齿牙损坏时,便于对第一主体进行更换,减少更换成本,同时通过轴孔将齿轮安装在转轴上进行使用,其次当变速箱齿轮与其他齿轮进行啮合的时候,由于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通过透气圈与散热孔将齿牙上的热量进行传递,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起到散热降温效果,防止齿牙因温度过高发生形变,解决了现有的变速箱齿轮由于长期的工作,除正常磨损以外,还会因操作不当等一系列原因,造成变速箱齿轮中齿牙部分的损坏,每次更换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包括第一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的外部均匀安装有若干个齿牙(101),两个所述齿牙(101)之间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02),所述第一主体(1)的内部设有第二主体(103),所述第二主体(103)的内侧设有轴孔(104),所述第二主体(103)的两侧对称设有安装板(105),所述安装板(105)的一侧设有定位柱(106),所述第二主体(103)的内侧设有透气圈(1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的顶端设有用与定位柱(106)相适配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103)与第一主体(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主体(1)的横向切面面积大于第二主体(103)的横向切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与第一主体(1)之间为嵌入式连接,所述安装板(105)的顶端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螺栓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103)与透气圈(10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孔(102)等间距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圈(107)的顶端设有用于透气的透气槽,所述透气槽表面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透气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齿轮安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速箱齿轮安装结构,包括第一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部均匀安装有若干个齿牙,两个所述齿牙之间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第一主体的内部设有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的内侧设有轴孔,所述第二主体的两侧对称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主体的内侧设有透气圈,利用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定位柱、齿牙、轴孔的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变速箱齿轮由于长期的工作,除正常磨损以外,还会因操作不当等一系列原因,造成变速箱齿轮中齿牙部分的损坏,每次更换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林仙君,江津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久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