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连接结构和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62580发布日期:2023-08-27 16:0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减振连接结构和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连接结构和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1、ecu模块的全称为electronic control unit,即电子控制器单元,又称为汽车的“行车电脑”,它们的用途就是控制汽车的行驶状态以及实现其各种功能。主要是利用各种传感器、总线数据采集与交换,来判断车辆状态以及司机的意图,并通过执行器来操控汽车。

2、发动机的ecu模块一般通过螺栓直接固定于发动机的缸体上,但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自身振动增强,而ecu模块受到长期高强度的振动时容易导致ecu模块损坏,因此通常在ecu模块与发动机的缸体连接处设置减振器。

3、现有技术的减振器包括两个阻尼件和一个套筒,通过两个阻尼件分别套设于在套筒的两端,阻尼件的外周连接于ecu模块来进行减振。但是这样的设置由于对套筒无阻挡,会造成套筒与阻尼件由ecu模块的安装结构处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和/或其他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振连接结构,所述减振连接结构包括整体上柱形的阻尼件以及穿设于所述阻尼件内且中空的支撑组件;所述阻尼件旨在安装到所述ecu模块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阻尼件的底部的支撑环和穿设于所述阻尼件中的套筒,所述支撑环固定在所述阻尼件中以便阻挡所述套筒从所述阻尼件内脱落。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阻尼件由橡胶制成,所述支撑环和所述阻尼件通过硫化工艺共同一体成型。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阻尼件的底部设置有以沉入的方式容纳所述支撑环的第一台阶。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套筒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阻尼件的顶部设置有以沉入的方式容纳所述翻边的第二台阶。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减振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ecu模块且用于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接纳所述阻尼件的筒状安装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筒状安装部具有允许所述阻尼件进入该筒状安装部中的缺口。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缺口具有取值范围为5mm至8mm的开口间隙和取值范围为30°至45°的开口角度。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阻尼件包括两个端部部段和直径小于这两个端部部段的最大直径且旨在容纳于所述筒状安装部的中间部段,其中,两个所述端部部段均为截锥体形状。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筒状安装部的内侧表面具有安装型面,所述中间部段的外侧表面具有与所述安装型面相适配的配对型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型面包括第一直面和由所述第一直面向一侧或两侧延伸的凹面,所述配对型面包括第二直面和由所述第二直面向一侧或两侧延伸的凸面,所述第二直面与所述第一直面相适配,所述凸面与所述凹面相适配。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方案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安装在发动机的缸体上的ecu模块。

13、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连接结构通过将支撑环固定于阻尼件中,并用于阻挡套筒从阻尼件内脱落,同时套筒对阻尼件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进而通过支撑环间接的避免了阻尼件的脱落。由此,可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该减振连接结构从ecu模块上脱落而导致的减振失效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减振连接结构,用于将发动机的ecu模块(1)安装到发动机的缸体上,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连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2)由橡胶制成,所述支撑环(31)和所述阻尼件(2)通过硫化工艺共同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2)的底部设置有以沉入的方式容纳所述支撑环(31)的第一台阶(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2)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翻边(321),所述阻尼件(2)的顶部设置有以沉入的方式容纳所述翻边(321)的第二台阶(2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ecu模块(1)且用于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接纳所述阻尼件(2)的筒状安装部(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安装部(4)具有允许所述阻尼件(2)进入该筒状安装部(4)中的缺口(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41)具有取值范围为5mm至8mm的开口间隙和取值范围为30°至45°的开口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2)包括两个端部部段(23)和直径小于所述两个端部部段(23)的最大直径且旨在容纳于所述筒状安装部(4)中的中间部段(24),其中,所述两个端部部段(23)均为截锥体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安装部(4)的内侧表面具有安装型面(42),所述中间部段(24)的外侧表面具有与所述安装型面(42)相适配的配对型面(24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型面(42)包括第一直面(421)和由所述第一直面(421)向一侧或两侧延伸的凹面(422),所述配对型面(241)包括第二直面(2411)和由所述第二直面(2411)向一侧或两侧延伸的凸面(2412),所述第二直面(2411)与所述第一直面(421)相适配,所述凸面(2412)与所述凹面(422)相适配。

11.一种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该机动车辆包括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连接结构安装在发动机的缸体上的ecu模块(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连接结构和机动车辆。其中该减振连接结构用于将发动机的ECU模块安装到发动机的缸体上,该减振连接结构包括整体上柱形的阻尼件(2)以及穿设于所述阻尼件(2)内且中空的支撑组件(3),所述阻尼件(2)旨在安装到所述ECU模块(1)上;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阻尼件(2)的底部的支撑环(31)和穿设于所述阻尼件(2)中的套筒(32),所述支撑环(31)固定在所述阻尼件(2)中以便阻挡所述套筒(32)从所述阻尼件(2)内脱落。本技术的减振连接结构可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该减振连接结构从ECU模块上脱落而导致的减振失效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郝志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纬湃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