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充电小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0876发布日期:2023-10-06 11:32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充电小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蒸汽清洁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充电小门。


背景技术:

1、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它使用存储在电池中的电来发动。在驱动汽车时有时使用12或24块电池,有时则需要更多。这类汽车一般在车身设有充电口盖,充电口盖可以开启或关闭充电口,充电枪冲过充电口向车内电池进行充电。具体的,充电小门是用于关闭或开启具有电驱动器的车辆的车身中的充电口,该充电小门具有充电盖,该充电盖能够在关闭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关闭位置:该充电盖与车身的外表面构成大体上无缝的过渡;开启位置,该充电盖释放该充电口通过插入充电枪对应充电插座进行对车辆能量存储装置充电。

2、此类充电盖小门用于车辆充电时,在具有电驱动器的车辆中覆盖应用于新能源充电汽车。在此相对于普通燃油车的加油小门加油时往往打开几分钟时间就能够关闭盖板,但是运用到新能源充电汽车上充电时间往往较长,现有外翻式的盖板裸露在外的时间也较长。出于安全考虑,外凸与车身外部容易剐蹭到人体皮肤或者衣物。顽皮的孩子对充电过程外翻的盖板可翻转好奇心里,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另外,出于美学考虑,充电过程中长时间的开启影响到外表面的统一的视觉外观。

3、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内滑式的充电小门,在充电状态下,其允许充电口盖向内收纳至充电口座内,实现充电口盖的隐藏打开,该种充电小门通常设置有一应急打开结构,其通常是额外设置一应急软轴,应急软轴的一端直接传动连接在充电口盖上,在应急软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供手部操作的部位,当充电口盖无法自动打开时,通过拉动应急软轴的操作部位,实现充电口盖的手动打开,然而该种应急打开结构,应急软轴的拉动阻力恒定,不利于用户在应急情况下打开充电口盖,若应急软轴与充电口盖的操作阻力过小,在发生碰撞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充电口盖容易被误打开,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确认正常应急状态的充电口盖的应急打开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驱动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动力输出机构和传动组件,以及穿设于壳体内的应急拉杆,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用于提供驱动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离合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上布置有与其保持啮合的驱动软轴,所述离合齿轮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配合,所述应急拉杆轴向连接于离合齿轮,并驱使所述离合齿轮远离输出齿轮至离合状态,或保持在与输出齿轮啮合的传动状态。

3、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保持结构和第二保持结构,所述第一保持结构施以离合齿轮朝向输出齿轮啮合的作用力,所述第二保持结构克服第一保持结构的作用力,并限位所述应急拉杆在离合状态。

4、进一步,所述第一保持结构包括容置在所述离合齿轮底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背离离合齿轮的一端抵接于壳体内。

5、进一步,所述第一保持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弹性件两端的挡片,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容置于挡片内,所述挡片被轴向约束在所述离合齿轮与壳体之间。

6、进一步,所述第二保持结构包括关于轴向延伸在应急拉杆两侧的止转挡边,所述应急拉杆在传动状态下被限位在所述止转挡边之间,所述应急拉杆在离合状态下伸出在止转挡边外,并支承在所述止转挡边端部。

7、进一步,所述止转挡边端部还设有限位台阶,所述应急拉杆在离合状态下止挡在所述限位台阶上。

8、进一步,所述应急拉杆外端部设有用于供手指置入的扣位,所述扣位在应急拉杆的传动状态下至少部分的伸出止转挡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小门,其具有上述的离合驱动装置,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小门,包括上述的离合驱动装置,包括:

10、充电口座,其具有内腔、与内腔相通的外接开口、以及分别与内腔和车内电池组件相通的充电接口;

11、充电口盖,其可开合地安装在所述的充电口座中,且至少具有盖合状态和打开隐藏状态,所述充电口盖设有滑脚组件,

12、滑轨组件,其形成有用于容置滑架组件的滑动轨道,所述滑脚组件连接驱动软轴,并驱动所述滑脚组件沿滑动轨道行进,以使所述充电口盖在盖合状态与打开隐藏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13、应急软轴,其与滑脚组件连接,且所述离合齿轮在离合状态下,所述应急软轴被允许带动所述滑脚组件动作。

14、进一步,所述滑脚组件和滑轨组件布置于充电口座对应充电口盖的两侧,每个所述滑脚组件均连接有驱动软轴,所述驱动软轴布置在输出齿轮的两侧并约束所述应急软轴拉动滑脚组件。

15、进一步,两个所述驱动软轴上均布置有护套,所述驱动软轴至少在输出齿轮的两侧露置,且所述离合齿轮的传动轴布置并分隔在两个驱动软轴的护套之间。

16、进一步,所述滑动轨道的两端设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具有朝向滑脚组件的触动部件。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在正常状态下,驱动软轴与输出齿轮传动配合,输出齿轮与离合齿轮、动力输出机构的输出端依次啮合,从而给予应急软轴足够的阻力,以防止充电口盖被误打开,而在确认应急状态下,用户可通过拉动应急拉杆,以使离合齿轮与输出齿轮脱离啮合,此时,应急软轴仅接收来自充电口盖自身的滑脚组件,以及自由转动的输出齿轮的阻力,从而在确认正常应急状态的情况下,用户得以快速打开充电口盖。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动力输出机构(2)和传动组件,以及穿设于壳体(1)内的应急拉杆(3),所述动力输出机构(2)用于提供驱动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离合齿轮(4)和输出齿轮(5),所述输出齿轮(5)上布置有与其保持啮合的驱动软轴(6),所述离合齿轮(4)与动力输出机构(2)传动配合,所述应急拉杆(3)轴向连接于离合齿轮(4),并驱使所述离合齿轮(4)远离输出齿轮(5)至离合状态,或保持在与输出齿轮(5)啮合的传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第一保持结构(7)和第二保持结构(8),所述第一保持结构(7)施以离合齿轮(4)朝向输出齿轮(5)啮合的作用力,所述第二保持结构(8)克服第一保持结构(7)的作用力,并限位所述应急拉杆(3)在离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结构(7)包括容置在所述离合齿轮(4)底部的弹性件(7.1),所述弹性件(7.1)背离离合齿轮(4)的一端抵接于壳体(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结构(7)还包括设于所述弹性件(7.1)两端的挡片(7.2),所述弹性件(7.1)的端部容置于挡片(7.2)内,所述挡片(7.2)被轴向约束在所述离合齿轮(4)与壳体(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持结构(8)包括关于轴向延伸在应急拉杆(3)两侧的止转挡边(8.1),所述应急拉杆(3)在传动状态下被限位在所述止转挡边(8.1)之间,所述应急拉杆(3)在离合状态下伸出在止转挡边(8.1)外,并支承在所述止转挡边(8.1)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挡边(8.1)端部还设有限位台阶(8.2),所述应急拉杆(3)在离合状态下止挡在所述限位台阶(8.2)上。

7.一种充电小门,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的离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电小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脚组件(11)和滑轨组件(12)布置于充电口座(9)对应充电口盖(10)的两侧,每个所述滑脚组件(11)均连接有驱动软轴(6),所述驱动软轴(6)布置在输出齿轮(5)的两侧并约束所述应急软轴(13)拉动滑脚组件(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电小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软轴(6)上均布置有护套(14),所述驱动软轴(6)至少在输出齿轮(5)的两侧露置,且所述离合齿轮(4)的传动轴布置并分隔在两个驱动软轴(6)的护套(1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电小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道的两端设有微动开关(15),所述微动开关(15)具有朝向滑脚组件(11)的触动部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充电小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动力输出机构和传动组件,以及穿设于壳体内的应急拉杆,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用于提供驱动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离合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上布置有与其保持啮合的驱动软轴,所述离合齿轮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配合,所述应急拉杆轴向连接于离合齿轮,并驱使所述离合齿轮远离输出齿轮至离合状态,或保持在与输出齿轮啮合的传动状态,从而在确认正常应急状态的情况下,用户得以快速打开充电口盖。

技术研发人员:杨幸辉,周利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百德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