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48256发布日期:2023-10-06 10:1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密封圈,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


背景技术:

1、密封圈是常见的密封件结构,最广泛应用的密封圈是橡胶密封圈,其是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环形罩,固定在轴承的一个套圈或垫圈上并与另一套圈或垫圈接触或形成窄的迷宫间隙,防止润滑油漏出及外物侵入,而最常采用的一般有丁腈橡胶密封圈、氢化丁腈橡胶密封圈、硅橡胶密封圈和氟素橡胶密封圈等。

2、目前作为防漏密封件应用的密封橡胶圈基本采用直通的环形罩圈结构,在进行安装和装配过程中,进行对位和定位套入时需要对准,不便于快速定位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具备便于快速安装对位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密封橡胶圈在进行安装和装配过程中对位和定位套入很不方便,不便于快速定位安装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圈体,所述密封圈圈体的顶面粘接有对位胶圈圈体,所述对位胶圈圈体为顶部径身大于其底部径身的环斗状结构;

3、所述密封圈圈体顶面开设有第一承载形变凹槽、第二承载形变凹槽和第三承载形变凹槽,所述第二承载形变凹槽分别位于第一承载形变凹槽的内部和第三承载形变凹槽的外部;

4、所述对位胶圈圈体底面开设有第四承载形变凹槽和第五承载形变凹槽,所述第四承载形变凹槽位于第五承载形变凹槽的外部。

5、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形变凹槽的槽体宽度大于第二承载形变凹槽的槽体宽度,所述第二承载形变凹槽的槽体宽度大于第三承载形变凹槽的槽体宽度。

6、优选的,所述第四承载形变凹槽的槽体宽度大于第五承载形变凹槽的槽体宽度。

7、优选的,所述第二承载形变凹槽的槽体宽度与第四承载形变凹槽的槽体宽度相等。

8、优选的,所述第五承载形变凹槽的槽体宽度与第三承载形变凹槽的槽体宽度相等。

9、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该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通过设置呈环斗状的对位胶圈圈体在密封圈圈体顶部,且通过设置对位胶圈圈体远离密封圈圈体的内径大于靠近其一段的内径,使得整个密封圈结构与需要装配的结构套入安装时,对位和定位非常方便,便于快速对位和安装,而通过设置第二承载形变凹槽和第四承载形变凹槽等结构,使得密封圈圈体和对位胶圈圈体接收挤压时得以稳定收缩,达到了便于快速定位和对位套准的效果,实现了便于安装定位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圈体(1)的顶面粘接有对位胶圈圈体(2),所述对位胶圈圈体(2)为顶部径身大于其底部径身的环斗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形变凹槽(101)的槽体宽度大于第二承载形变凹槽(102)的槽体宽度,所述第二承载形变凹槽(102)的槽体宽度大于第三承载形变凹槽(103)的槽体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承载形变凹槽(201)的槽体宽度大于第五承载形变凹槽(202)的槽体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形变凹槽(102)的槽体宽度与第四承载形变凹槽(201)的槽体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承载形变凹槽(202)的槽体宽度与第三承载形变凹槽(103)的槽体宽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防漏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圈体,密封圈圈体的顶面粘接有对位胶圈圈体,对位胶圈圈体为顶部径身大于其底部径身的环斗状结构,密封圈圈体顶面开设有第一承载形变凹槽、第二承载形变凹槽和第三承载形变凹槽。通过设置呈环斗状的对位胶圈圈体在密封圈圈体顶部,且通过设置对位胶圈圈体远离密封圈圈体的内径大于靠近其一段的内径,使得整个密封圈结构与需要装配的结构套入安装时,对位和定位非常方便,便于快速对位和安装,而通过设置第二承载形变凹槽和第四承载形变凹槽等结构,使得密封圈圈体和对位胶圈圈体接收挤压时得以稳定收缩,达到了便于快速定位和对位套准的效果,实现了便于安装定位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凤,徐一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铭川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