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8524发布日期:2023-10-21 19:4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高压调节阀门。


背景技术:

1、调节阀门是指用于调节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中的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根据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信号,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度,从而实现介质流量、压力、温度和液位的调节,在余热锅炉高压主蒸汽旁路中需要用到调节阀门对来调节蒸汽的流量。

2、公开号为cn21792735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余热锅炉高压主蒸汽旁路的调节阀门,包括调节阀门主体,和旁路管道,所述调节阀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座。在阀门发生故障时或丝杆生锈时,阀门通常紧锁,难以打开,一些力气小的使用者无法转动阀门,尤其在狭窄的地方工作时,只能一只手操作时,不方便转动阀门。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已构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阀门在发生故障或丝杆生锈时,调节把手为固定设置,无法增加力臂,对于使用者力气较小、狭窄空间等情况下,则不容易调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3、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包括阀体、丝杆、第一把手组件、第二把手组件,所述丝杆的底端穿过所述阀体进入阀体内部,所述第一把手组件连接所述丝杆的顶部,所述第二把手组件能够伸缩的连接所述丝杆的顶部,所述第一把手组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把手组件的端部能够分离的连接,所述第一把手组件与所述第二把手组件连接时形成环状结构。

4、本实用新型在平时使用时,第一把手组件与第二把手组件形成环形结构,用于旋转丝杆,当狭小空间或因丝杆生锈时,将第二把手组件向外拉伸,从而增大第二把手组件的力臂,操纵第二把手组件则可更加方便的转动丝杆。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延展第二把手组件,达到增加力臂的目的,小力气的使用者仍能方便使用,在狭窄的地方工作仍能可以达到一只手转动阀门的目的,便于对阀门出现故障时的维修。

5、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组件包括第一弧形块、固定杆,所述第一弧形块的内侧连接多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丝杆的顶端。

6、优选的,所述第二把手组件包括第二弧形块、伸缩杆、按压组件、卡接组件,所述第二弧形块的内侧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丝杆,所述第二弧形块内包括开设横向贯穿孔、径向孔,所述横向贯穿孔与所述径向孔的底部贯穿,所述按压组件能够移动的连接所述径向孔,所述卡接组件能够移动的连接所述横向贯穿孔的两侧。

7、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位于横向贯穿孔内的端部具有圆弧固定块,所述按压组件位于所述径向孔内的底部开设圆弧凹槽,所述按压组件的移动能够使得圆弧固定块与所述圆弧凹槽卡接或脱离。

8、优选的,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压块、第一弹簧、第一滑杆,所述按压块的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穿过所述径向孔,所述圆弧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滑杆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套接所述第一滑杆且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按压块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弧形块的外侧面。

9、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定位柱、第二弹簧、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一端具有圆弧固定块,所述第二滑杆的另一端连接定位柱,所述第二滑杆靠近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具有直径大于第二滑杆的限位板,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二滑杆上且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横向贯穿孔的内端面与所述限位板的端面。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组件的端部包括径向贯穿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把手组件的端部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内。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面包括定位孔,所述第一滑块的端部包括能够伸缩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能够卡接或脱离定位孔。

12、本实用新型在常规使用时,第二滑杆的圆弧固定块被第一滑杆的非圆弧凹槽处抵接,此时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当需要延长第二把手组件时,按压按压块,第一滑杆移动至圆弧固定块卡入圆弧凹槽内,定位柱与定位孔脱离,则可以将第二弧形块依靠伸缩杆的伸缩性能拉长;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

13、优选的,所述阀体的顶部具有固定管,所述丝杆穿过所述固定管后伸入所述阀体内部,所述固定管的外部连接存油室,所述固定管的内壁开设环状的储存槽,储存槽与所述存油室连通。

14、可以达到自动润滑的目的,可以达到方便调节的目的。

15、优选的,所述阀体的内部具有连接口,所述丝杆的底部连接堵块,所述堵块随丝杆的移动与所述连接口完全连接或部分连接或完全分离。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在平时使用时,第一把手组件与第二把手组件形成环形结构,用于旋转丝杆,当狭小空间或因丝杆生锈时,将第二把手组件向外拉伸,从而增大第二把手组件的力臂,操纵第二把手组件则可更加方便的转动丝杆。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延长第二把手组件,达到增加力臂的目的,小力气的使用者仍能方便使用,在狭窄的地方工作仍能可以达到一只手转动阀门的目的,便于对阀门出现故障时的维修;

18、(2)本实用新型在常规使用时,第二滑杆的圆弧固定块被第一滑杆的非圆弧凹槽处抵接,此时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当需要延长第二把手组件时,按压按压块,第一滑杆移动至圆弧固定块卡入圆弧凹槽内,定位柱与定位孔脱离,则可以将第二弧形块依靠伸缩杆的伸缩性能拉长;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

19、(3)存油室的设计可以达到自动润滑的目的,可以达到方便调节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丝杆、第一把手组件、第二把手组件,所述丝杆的底端穿过所述阀体进入阀体内部,所述第一把手组件连接所述丝杆的顶部,所述第二把手组件能够伸缩的连接所述丝杆的顶部,所述第一把手组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把手组件的端部能够分离的连接,所述第一把手组件与所述第二把手组件连接时形成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组件包括第一弧形块、固定杆,所述第一弧形块的内侧连接多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丝杆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组件包括第二弧形块、伸缩杆、按压组件、卡接组件,所述第二弧形块的内侧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丝杆,所述第二弧形块内包括开设横向贯穿孔、径向孔,所述横向贯穿孔与所述径向孔的底部贯穿,所述按压组件能够移动的连接所述径向孔,所述卡接组件能够移动的连接所述横向贯穿孔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位于横向贯穿孔内的端部具有圆弧固定块,所述按压组件位于所述径向孔内的底部开设圆弧凹槽,所述按压组件的移动能够使得圆弧固定块与所述圆弧凹槽卡接或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压块、第一弹簧、第一滑杆,所述按压块的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穿过所述径向孔,所述圆弧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滑杆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套接所述第一滑杆且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按压块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弧形块的外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定位柱、第二弹簧、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一端具有圆弧固定块,所述第二滑杆的另一端连接定位柱,所述第二滑杆靠近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具有直径大于第二滑杆的限位板,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二滑杆上且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横向贯穿孔的内端面与所述限位板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组件的端部包括径向贯穿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把手组件的端部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面包括定位孔,所述第一滑块的端部包括能够伸缩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能够卡接或脱离定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顶部具有固定管,所述丝杆穿过所述固定管后伸入所述阀体内部,所述固定管的外部连接存油室,所述固定管的内壁开设环状的储存槽,储存槽与所述存油室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内部具有连接口,所述丝杆的底部连接堵块,所述堵块随丝杆的移动与所述连接口完全连接或部分连接或完全分离。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便于故障检测的高压调节阀门,包括阀体、丝杆、第一把手组件、第二把手把手,所述丝杆的底端穿过所述阀体进入阀体内部,所述第一把手组件连接所述丝杆的顶部,所述第二把手组件能够伸缩的连接所述丝杆的顶部,所述第一把手组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把手组件的端部能够分离的连接,所述第一把手组件与所述第二把手组件连接时形成环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方便的延长第二把手组件,达到增加力臂的目的,小力气的使用者仍能方便使用,在狭窄的地方工作仍能可以达到一只手转动阀门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殷方超,武海澄,徐刚,张元东,张若楠,周星灿,徐硕,胡成伟,向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