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14539发布日期:2023-10-02 05:0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蜗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机械,具体涉及一种蜗轮机构。


背景技术:

1、在汽车转向系统中,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的普及率很高,而eps需要蜗轮机构及转子来运作。在对eps的使用需求中,需要蜗轮机构及转子的重量小、布局空间小。

2、现有的蜗轮机构仅有唯一轮体,在助力轴与转子、轮体传动时容易出现轮体失效的问题,负载强度较低,且采用铸铁材料制成,重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出一种蜗轮机构,能够提高蜗轮机构的承载强度及可靠性且能够减少蜗轮机构的重量。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蜗轮机构,该蜗轮机构包括:转子;第一轮体,套设在转子外;第二轮体,套设在第一轮体外,且第二轮体的外壁设有齿部;其中,第一轮体与第二轮体一体注塑成型设置。

3、其中,转子与第一轮体与第二轮体一体注塑成型设置。

4、其中,蜗轮机构还包括:助力轴,转子套设在助力轴的第一端外,用于给转子提供转动力,以使转子带动第一轮体及第二轮体。

5、其中,助力轴的第一端的侧壁设有限位口,转子限位在限位口处。

6、其中,转子与助力轴的第一端过盈设置。

7、其中,转子包括一体设置的转子本体及延伸部,转子本体套设在助力轴的第一端外,延伸部设置在转子本体背离助力轴的第二端的一端,延伸部朝背离转子的中心轴的方向设置,延伸部与第一轮体的端部贴合设置;其中,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设置。

8、其中,转子本体靠近延伸部的一端设有开孔。

9、其中,转子本体靠近延伸部的一端的孔径大于转子本体远离延伸部的一端的孔径,以在转子本体的孔壁内形成避让槽。

10、其中,第一轮体的外壁设有嵌入部。

11、其中,转子包括扭矩角度传感器转子。

12、其中,第一轮体包括尼龙轮体,第二轮体包括尼龙纤维轮体。

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蜗轮机构包括转子、第一轮体及第二轮体。第一轮体套设在转子外;第二轮体套设在第一轮体外,且第二轮体的外壁设有齿部;其中,第一轮体与第二轮体一体注塑成型设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将第一轮体与第二轮体一体注塑成型设置,且套设在转子外,第一轮体与第二轮体相互配合,能够改善传统技术中蜗轮机构仅有唯一轮体,而导致蜗轮机构在制动时轮体较容易失效的问题,能够提高第一轮体与第二轮体在蜗轮机构中的负载强度及可靠性,进而提高蜗轮机构的承载强度及可靠性。进一步地,本申请中可以将第一轮体与第二轮体直接注塑成型,能够减少蜗轮机构的重量。因此,本申请能够提高蜗轮机构的承载强度及可靠性且能够减少蜗轮机构的重量。



技术特征:

1.一种蜗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轮体与所述第二轮体一体注塑成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机构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轴的第一端的侧壁设有限位口,所述转子限位在所述限位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与所述助力轴的第一端过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一体设置的转子本体及延伸部,所述转子本体套设在所述助力轴的第一端外,所述延伸部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背离所述助力轴的第二端的一端,所述延伸部朝背离所述转子的中心轴的方向设置,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轮体的端部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蜗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本体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端设有开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蜗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本体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端的孔径大于所述转子本体远离所述延伸部的一端的孔径,以在所述转子本体的孔壁内形成避让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的外壁设有嵌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扭矩角度传感器转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包括尼龙轮体,所述第二轮体包括尼龙纤维轮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蜗轮机构。该蜗轮机构包括转子、第一轮体及第二轮体。第一轮体套设在转子外;第二轮体套设在第一轮体外,且第二轮体的外壁设有齿部;其中,第一轮体与第二轮体一体注塑成型设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蜗轮机构的承载强度及可靠性且能够减少蜗轮机构的重量。

技术研发人员:梁敬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凌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