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负载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16565发布日期:2023-10-02 06:1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负载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齿轮箱,具体为一种大负载齿轮箱。


背景技术:

1、齿轮箱在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应用很广泛,在风力发电机组当中就经常用到,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机械部件,齿轮箱其主要功用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通常风轮的转速很低,远达不到发电机发电所要求的转速,必须通过齿轮箱齿轮副的增速作用来实现,故也将齿轮箱称之为增速箱。

2、公开号为“cn114263706b”提供的一种平双齿轮箱,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主动齿轮机构、第一从动齿轮机构、第二从动齿轮机构和搅动机构;其中所述上箱体依次开设有第一上齿轮槽、上储油槽、第二上齿轮槽,且在所述下箱体对应位置设置第一下齿轮槽、下储油槽、第二下齿轮槽,以使所述上箱体与下箱体扣合时,所述第一上齿轮槽与第一下齿轮槽之间形成第一齿轮腔,所述上储油槽与下储油槽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第二上齿轮槽与第二下齿轮槽之间形成第二齿轮腔;所述主动齿轮机构活动设置在第一齿轮腔内,所述主动齿轮机构与第一从动齿轮机构相啮合,能够驱动搅动机构在储油腔内搅动,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实现对齿轮箱内各轴承的润滑效果。

3、但是上述装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4、1.上述装置及现有技术的齿轮箱结构设置较为简单,大多没有在齿轮箱内部设置匹配的注油结构,齿轮箱每运行一段时间都需要对内部齿轮添加润滑油,使其能够流畅运行,现有的齿轮箱进行注油时,不便于将润滑油直接注射至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处,导致注油效率较低,存在浪费;

5、2.现有的齿轮箱内部大多没有设置齿轮注油后多余油分的收集组件,润滑油滴落至齿轮箱内部,造成漏油的情况,且现有的齿轮箱边盖与壳体部分的密封性较差,漏油的情况会使得壳体外部沾染机油,降低了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负载齿轮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大负载齿轮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壳体顶面设置有油箱,所述油箱底面连通设置有多组注油管,所述注油管底端均贯穿延伸至壳体内部,多组所述注油管分别与齿轮组所包含的多组齿轮之间的啮合位置匹配设置,所述油箱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壳体的顶面螺纹连接;

4、所述壳体一侧螺纹连接有边盖,所述壳体一侧与边盖内侧连接处滑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壳体内部位于齿轮组的下方位置设置有收油组件,所述收油组件与齿轮组匹配设置。

5、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两侧固定安装有两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对称螺接有螺钉,所述螺钉底端均贯穿安装板螺纹连接于壳体顶部两侧,所述油箱匹配设置于保护壳内部,所述油箱一侧连通设置有用于连通外部油管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油箱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6、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一端贯穿延伸至保护壳的外部,所述连接管上这是有控制阀门,所述油箱顶部通过螺钉螺接固定有顶盖,所述顶盖底面与油箱顶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7、优选的,所述边盖四角通过固定销与壳体螺纹连接,所述边盖上开设有与驱动轴匹配设置的贯穿孔,所述边盖内侧下部固定安装有抵紧块,所述抵紧块与收油组件贴合匹配设置。

8、优选的,所述收油组件包括收油外壳、落油腔与收集板,所述落油腔与收集板连通,所述落油腔卡设于收油外壳的顶部,所述落油腔内设置有倾斜漏槽,所述收集板滑动连接于收油外壳的内底部。

9、优选的,所述收油外壳内底部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收集板底面两侧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间隙配合;

10、所述收集板上表面开设有聚油凹槽,所述收集板一侧固定安装有拉板,所述拉板上开设有凹型把手,注油后齿轮外表面的多余油分通过落油腔落入聚油凹槽内部进行收集。

11、优选的,所述壳体一侧对称开设有板体槽口,所述密封板滑动连接于板体槽口内部,所述边盖内侧对称开设有与密封板匹配设置的贴合槽口;

12、所述板体槽口内部与密封板一侧之间均匀分布等距设置有弹性连接组件,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杆一和杆二,所述杆二滑动连接于杆一的内部。

13、优选的,所述杆一内壁与杆二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通过弹性件使得杆二产生弹性力,从而使得密封板产生弹性抵实密封性;

14、所述杆一一端均匀分布等距连接于板体槽口的内部,所述杆二的一端均与密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设置的壳体对齿轮组进行安装,通过设置的螺纹连接的边盖使得拆卸简单,通过壳体顶部设置的油箱对机油进行存储,油箱的顶部通过设置有螺纹连接的顶盖,螺接的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在维护作业中方便对边盖与顶盖进行拆卸进行齿轮箱内部组件的检查维修,提高维护作业的效率;

17、2.通过设置的注油管与油箱底面连通,注油管设置于多组齿轮之间的啮合处,使得润滑油能够针对性齿轮组啮合处进行针对滴落,使得润滑作业更加便捷迅速;

18、3.通过壳体内底部的收油组件对多余的润滑油进行收集,收集后的润滑油经过落油腔的倾斜漏槽滑落至收集板的聚油凹槽内部,便于清洁;

19、4.通过壳体一侧与边盖之间的密封板,进一步增加了壳体使用的密封性,密封板滑动连接于板体槽口内部,通过弹性连接组件对密封板的一侧进行连接,使得密封板产生弹性的抵实密封性,不易产生漏油的情况;

20、通过设置的壳体对齿轮组进行安装,通过壳体顶部设置的油箱对机油进行存储,通过设置的注油管与油箱底面连通,注油管设置于多组齿轮之间的啮合处,使得润滑油能够针对性齿轮组啮合处进行针对滴落,通过壳体内底部的收油组件对多余的润滑油进行收集,便于清洁,通过壳体一侧与边盖之间的密封板,进一步增加了壳体使用的密封性,不易产生漏油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负载齿轮箱,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齿轮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面设置有油箱(3),所述油箱(3)底面连通设置有多组注油管(4),所述注油管(4)底端均贯穿延伸至壳体(1)内部,多组所述注油管(4)分别与齿轮组(2)所包含的多组齿轮之间的啮合位置匹配设置,所述油箱(3)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壳(5),所述保护壳(5)与壳体(1)的顶面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负载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5)两侧固定安装有两组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上对称螺接有螺钉(10),所述螺钉(10)底端均贯穿安装板(9)螺纹连接于壳体(1)顶部两侧,所述油箱(3)匹配设置于保护壳(5)内部,所述油箱(3)一侧连通设置有用于连通外部油管的连接管(301),所述连接管(301)与油箱(3)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负载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01)一端贯穿延伸至保护壳(5)的外部,所述连接管(301)上这是有控制阀门(302),所述油箱(3)顶部通过螺钉螺接固定有顶盖(303),所述顶盖(303)底面与油箱(3)顶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负载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盖(6)四角通过固定销(11)与壳体(1)螺纹连接,所述边盖(6)上开设有与驱动轴匹配设置的贯穿孔(601),所述边盖(6)内侧下部固定安装有抵紧块(602),所述抵紧块(602)与收油组件(8)贴合匹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负载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组件(8)包括收油外壳(801)、落油腔(802)与收集板(803),所述落油腔(802)与收集板(803)连通,所述落油腔(802)卡设于收油外壳(801)的顶部,所述落油腔(802)内设置有倾斜漏槽,所述收集板(803)滑动连接于收油外壳(801)的内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负载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外壳(801)内底部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12),所述收集板(803)底面两侧固定安装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与滑槽(12)滑动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负载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对称开设有板体槽口(16),所述密封板(7)滑动连接于板体槽口(16)内部,所述边盖(6)内侧对称开设有与密封板(7)匹配设置的贴合槽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负载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一(1701)内壁与杆二(1702)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通过弹性件使得杆二(1702)产生弹性力,从而使得密封板(7)产生弹性抵实密封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提供一种大负载齿轮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壳体顶面设置有油箱,所述油箱底面连通设置有多组注油管,所述注油管底端均贯穿延伸至壳体内部,多组所述注油管分别与齿轮组所包含的多组齿轮之间的啮合位置匹配设置,所述油箱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壳体的顶面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的壳体对齿轮组进行安装,通过壳体顶部设置的油箱对机油进行存储,通过设置的注油管与油箱底面连通,注油管设置于多组齿轮之间的啮合处,使得润滑油能够针对性齿轮组啮合处进行针对滴落,通过壳体内底部的收油组件对多余的润滑油进行收集,便于清洁,通过壳体一侧与边盖之间的密封板,进一步增加了壳体使用的密封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艳,张强,潘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卫世捷(浙江)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