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空气动力结构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2001发布日期:2023-11-22 17:2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空气动力结构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密封圈,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空气动力结构密封圈。


背景技术:

1、密封圈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防止液态或气态物质的泄漏以及外物侵入,以达到密封密闭的效果。

2、轮毂轴承是应用于汽车车轴处用来承重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的零部件,既承受轴向载荷又承受径向载荷,是汽车载重和转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轮毂轴承工作时端面直接裸露在外部,与外部尘埃、泥水接触,因此要求轴承在工作的时候油和油脂不能泄露,同时外部的泥水等不能进入轴承内部而影响密封轴承性能,所以轮毂轴承的密封性能至关重要。

3、然而,现有结构的轮毂轴承,泥水顺着外圈流入外侧端口内,在密封圈处聚集,从而导致轴承密封容易失效,不利于后续密封圈使用的密封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空气动力结构密封圈。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空气动力结构密封圈,包括:

4、外密封圈,包括外骨架,所述外骨架外环边表面具有第一弹性橡胶层,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层的外环边沿轴向设有翼状结构,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层的外环边呈环形阵列有多个楔形凸块,相邻楔形凸块之间形成第一间隔槽;

5、内密封环,包括内骨架,所述内骨架外环边表面具有第二弹性橡胶层,所述第二弹性橡胶层的外环边呈环形阵列有多个方形凸块,相邻方形凸块之间形成第二间隔槽;

6、所述楔形凸块与第二间隔槽相对应,所述方形凸块与第一间隔槽相对应。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翼状结构包括第一翼状障碍、第二翼状障碍和第三翼状障碍,所述第一翼状障碍、第二翼状障碍和第三翼状障碍沿外骨架的径向方向向内依次分布,且三道翼状障碍的凸起高度依次增大。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层包括轴向唇口和径向唇口,所述轴向唇口沿外环边的轴向及靠近内骨架的方向延伸,所述径向唇口沿外环边的径向及箱向靠近内骨架的方向延伸,轴向唇口作封水唇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轴向唇口与内骨架过盈配合述。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楔形凸块的倾斜面与第一弹性橡胶层的外环边贴合,且倾斜面由上往下靠近外骨架的中轴线倾斜。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借助由方形凸块和第一间隔槽或者楔形凸块和第二间隔槽构成类似风扇结构,当内密封环随轮毂转动时,对外形成风,通过风力对泥水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泥水进入内、外骨架之间,其中,组成第一间隔槽槽面的外环边的倾斜角度为15°,该倾斜面的设计更有利于风的排出,提高泥水阻挡效果。

17、2、本实用新型中,翼状结构与特斯拉阀封水机理一致,可以减少泥水进入量,同时可以迅速排除进入泥水,减小泥水对封水唇的冲击,即当有泥水进入时,泥水沿三道特斯拉阀翼状障碍,每一道翼状阻碍可以有效减少泥水进入量,进而达到轴向唇口进水量有效的减少,而在轴承旋转时,将泥沙和水反向推甩出,反向通道没有受到阻碍可以快速排除泥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空气动力结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气动力结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结构包括第一翼状障碍(221)、第二翼状障碍(222)和第三翼状障碍(223),所述第一翼状障碍(221)、第二翼状障碍(222)和第三翼状障碍(223)沿外骨架(1)的径向方向向内依次分布,且三道翼状障碍的凸起高度依次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气动力结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层(2)包括轴向唇口(212)和径向唇口(211),所述轴向唇口(212)沿外环边的轴向及靠近内骨架(3)的方向延伸,所述径向唇口(211)沿外环边的径向及箱向靠近内骨架(3)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空气动力结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唇口(212)与内骨架(3)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气动力结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凸块(231)的倾斜面与第一弹性橡胶层(2)的外环边贴合,且倾斜面由上往下靠近外骨架(1)的中轴线倾斜。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空气动力结构密封圈,包括:外密封圈,包括外骨架,所述外骨架外环边表面具有第一弹性橡胶层,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层的外环边沿轴向设有翼状结构,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层的外环边呈环形阵列有多个楔形凸块,相邻楔形凸块之间形成第一间隔槽。本技术中,通过借助由方形凸块和第一间隔槽或者楔形凸块和第二间隔槽构成类似风扇结构,当内密封环随轮毂转动时,对外形成风,通过风力对泥水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泥水进入内、外骨架之间,其中,组成第一间隔槽槽面的外环边的倾斜角度为15°,该倾斜面的设计更有利于风的排出,提高泥水阻挡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方琳,申国栋,张启慧,邹洪波,邓进,王成余,周国忠,李怀成,孙方先,靳良策,王伟,俞东波,沈涛,胡胜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沃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