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结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7120发布日期:2024-01-26 23:1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密封圈结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密封圈结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1、如图1所示,在相关技术中,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所使用的锅口密封圈1的截面为“人”字形,其与内锅装配处的r角一般与内锅口部的r角保持一致,以实现与内锅口部完全贴合,达到避免漏气的目的。

2、相关技术中的这种锅口密封圈1虽然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但是由于锅口密封圈1和内锅装配处是完全贴合的,即使在锅内外压力近乎相同的条件下,用户进行开盖操作时,也会出现内锅随着锅盖的提起而被一同带出的现象,也即锅口粘附现象,使得用户体验不佳。

3、因此,如何在保证密封良好的情况下减弱锅口粘附现象对用户使用体验的影响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结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无法在保证密封良好的情况下减弱锅口粘附现象对用户使用体验的影响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圈结构,包括:环形主体部;第一唇边,连接在环形主体部的内侧,第一唇边包括第一弧形延伸段和斜向延伸段,第一弧形延伸段位于环形主体部和斜向延伸段之间,第一弧形延伸段的弧心位于环形主体部的下方,第一弧形延伸段的下表面形成过盈配合区,斜向延伸段向下倾斜延伸,斜向延伸段与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在15°至23°之间。

3、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唇边包括第一弧形延伸段和斜向延伸段,其中,第一弧形延伸段的下表面形成过盈配合区,使得第一弧形延伸段能够与锅体结构之间形成紧密的面密封,保证密封效果。斜向延伸段连接在第一弧形延伸段远离环形主体部的一端,且斜向延伸段与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在15°至23°之间,这样当烹饪器具完成泄压之后,斜向延伸段能够在其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发生回弹并与锅体结构分离,使得斜向延伸段与锅体结构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豁口结构,进而使得气体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到第一唇边和锅体结构之间且气体穿过第一唇边和锅体结构时的行程较小,使得密封圈结构与锅体结构能够快速分离,这样用户在开盖的过程中,锅体结构不会随盖体组件一同被带出,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无法在保证密封良好的情况下减弱锅口粘附现象对用户使用体验的影响的问题。

4、进一步地,第一弧形延伸段的圆心角在35°至55°之间;和/或,第一弧形延伸段的半径在3mm至5mm之间。这样第一弧形延伸段的内端具有向下向内延伸的趋势,进而使得与第一弧形延伸段的内端连接的斜向延伸段能够向下向内延伸,进而使得斜向延伸段与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能够满足上述的要求。第一弧形延伸段的半径较小,使得第一弧形延伸段能够与锅体结构之间形成过盈配合,进而能够保证密封圈结构的密封效果。

5、进一步地,斜向延伸段包括第二弧形延伸段,第二弧形延伸段的弧心位于第一弧形延伸段的下方。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唇边内表面所受到的撕拉应力较小,进而使得第一唇边具有较强的抗破坏能力,使用寿命较长。

6、进一步地,第二弧形延伸段的半径在13mm至17mm之间。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弧形延伸段的半径,能够兼顾密封圈结构密封效果以及防锅口粘附性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7、进一步地,第二弧形延伸段的圆心角在25°至35°之间。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弧形延伸段的半径及第二弧形延伸段的圆心角,能够兼顾密封圈结构密封效果以及防锅口粘附性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8、进一步地,密封圈结构还包括连接在环形主体部的内侧用于与锅盖密封配合的第二唇边,其中,第二唇边与第一唇边结构相同。进行密封圈结构的安装时,无需考虑正反,尤其是针对密封圈结构可拆的场景,用户不会装错。

9、进一步地,密封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唇边内侧的凸筋。凸筋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唇边的结构强度,保证压力烹饪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10、进一步地,第二弧形延伸段的平分线与凸筋的平分线之间的夹角在3°至7°之间。两个平分线之间的夹角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提升压力烹饪过程中的安全性。

11、进一步地,密封圈结构还包括连接在环形主体部外侧的若干凸沿部。凸沿部能够插入至锅盖上的过孔内,实现将密封圈结构固定在锅盖上。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包括锅盖和安装在锅盖上的密封圈结构,其中,密封圈结构为上述的密封圈结构。上述的密封圈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无法在保证密封良好的情况下减弱锅口粘附现象对用户使用体验的影响的问题,具有上述密封圈结构的盖体组件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结构和可开合地设置在锅体结构上方的盖体组件,其中,盖体组件为上述的盖体组件。上述的盖体组件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无法在保证密封良好的情况下减弱锅口粘附现象对用户使用体验的影响的问题,具有上述盖体组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14、进一步地,锅体结构包括锅体主体、翻边以及连接在锅体主体和翻边之间的弧形过渡段,其中,弧形过渡段的半径大于密封圈结构的第一弧形延伸段的半径。令弧形过渡段的半径大于密封圈结构的第一弧形延伸段的半径,在实现第一弧形延伸段与斜向延伸段平滑过渡的同时使得第一弧形过渡段能够与锅体结构过盈配合,进而保证密封效果。

15、进一步地,盖体组件的密封圈结构具有初始状态和上压状态,在初始状态下,密封圈结构的第一唇边与锅体结构的干涉量在0.4mm至0.5mm之间;和/或,密封圈结构的第一唇边与锅体结构的贴合长度在4mm至8mm之间。干涉量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第一唇边和锅体结构之间的可靠密封,同时也能够对锅体结构的加工误差进行补偿。贴合长度在上述范围内使得第一唇边与锅体结构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能够保证二者之间的密封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延伸段(41)的圆心角在35°至55°之间;和/或,所述第一弧形延伸段(41)的半径(r1)在3mm至5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延伸段包括第二弧形延伸段(42),所述第二弧形延伸段(42)的弧心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延伸段(4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延伸段(42)的半径(r2)在13mm至17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延伸段(42)的圆心角在25°至3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环形主体部(30)的内侧用于与锅盖密封配合的第二唇边(50),其中,所述第二唇边(50)与所述第一唇边(40)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唇边(40)内侧的凸筋(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延伸段(42)的平分线(l1)与所述凸筋(60)的平分线(l2)之间的夹角(b)在3°至7°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环形主体部(30)外侧的若干凸沿部(70)。

10.一种盖体组件,包括锅盖(20)和安装在所述锅盖(20)上的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结构。

1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结构(10)和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锅体结构(10)上方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为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体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结构(10)包括锅体主体(11)、翻边(12)以及连接在所述锅体主体(11)和所述翻边(12)之间的弧形过渡段(13),其中,所述弧形过渡段(13)的半径(r3)大于所述密封圈结构的第一弧形延伸段(41)的半径(r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的密封圈结构具有初始状态和上压状态,在所述初始状态下,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圈结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其中,密封圈结构包括:环形主体部;第一唇边,连接在环形主体部的内侧,第一唇边包括第一弧形延伸段和斜向延伸段,第一弧形延伸段位于环形主体部和斜向延伸段之间,第一弧形延伸段的弧心位于环形主体部的下方,第一弧形延伸段的下表面形成过盈配合区,斜向延伸段向下倾斜延伸,斜向延伸段与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在15°至23°之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无法在保证密封良好的情况下减弱锅口粘附现象对用户使用体验的影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新,钱泓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