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97532发布日期:2024-03-05 11:5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顶管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


背景技术:

1、管机主要由旋转挖掘系统、主顶液压推进系统、泥土输送系统和注浆系统组成,主顶液压推进系统用于推进顶管机主体逐渐向土体内移动,旋转挖掘系统用于挖掘土壤,泥土输送系统能够将挖掘后堆积的土壤输送出顶管机,注浆系统用于向旋转挖掘系统处喷射泥浆,以便于挖掘;

2、顶管机在使用前,首先需要在工作井的井壁处开设洞门,顶管机置于洞门处,洞门的尺寸大于顶管机的尺寸,以便于顶管机能够顺利地置于洞门处,之后由主顶液压推进系统向前推进,进行掘进作业,由于洞门的尺寸大于顶管机的尺寸,洞门与顶管机的外壁之间存在缝隙,若井壁的土体内有地下水,则地下水会从洞门与顶管机之间的缝隙处流出,特别是夹杂粉砂泥土的漏水,可能会导致周边路面沉降,造成管线断裂或者建筑物沉降开裂破坏的情况发生,故而需要在顶管机作业时进行有效止水操作。

3、经检索公开(公告)号:cn217421169u公开了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及顶管机,安装于顶管机外侧壁与洞门内侧壁之间,所述顶管机止水装置包括囊状密封件和填充器,所述囊状密封件中空且可形变,所述填充器用于向囊状密封件内填充或抽出介质,所述囊状密封件位于所述顶管机外侧壁与所述洞门内侧壁之间;该申请能够解决现有在掘进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漏水,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止水,需要向洞门与顶管机之间的缝隙填充固态油脂或橡胶进行止水,导致速度较慢的问题;

4、然而,该申请在使用过程中,虽然能够利用囊状密封件实现顶管机外壁与洞门内壁之间的止水作用,但是,由于顶管机工作过程中的水平顶进作用或所渗漏水源的挤压作用下,容易导致囊状密封件产生水平偏移问题,从而影响整体的止水效果。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包括井壁,所述井壁的一侧壁开设有洞门,且井壁靠近洞门的一侧壁设置有混凝土预制壁,所述混凝土预制壁位于洞门开口处的外侧,所述洞门的内侧贯穿式设置有顶管机设备,所述顶管机设备一侧的驱动端嵌入于井壁的内部,所述顶管机设备的外侧设置有内圈,所述内圈位于洞门的内部,且内圈一侧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外盘,所述外盘位于洞门开口处的外部,且外盘的一侧壁与混凝土预制壁的表面相接触,所述内圈一侧的外壁设置有止水组件,且内圈与外盘的顶端连接处设置有辅助组件。

3、进一步的,所述止水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内圈一侧外壁的囊状密封件,所述囊状密封件位于洞门的内部,且囊状密封件位于外盘面向洞门的一侧边,所述囊状密封件外部的两侧圆周均匀式设置有多个连接绳,每个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均连接有套环,两端所述套环分别固定安装于囊状密封件以及内圈的外壁。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连接绳与套环,实现对囊状密封件的牵引加固效果。

5、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外盘上端一侧壁的填充器,所述填充器的底端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远离填充器的一端呈封堵状,且导管远离填充器的一侧固定套接于内圈顶端的内腔,所述导管远离填充器的一侧端固定套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固定安装于内圈的顶端,且连通管的顶端与囊状密封件顶端的内部相连通。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导管与连通管,便于填充器对囊状密封件内部的充气作用。

7、进一步的,所述囊状密封件为环状式气囊,所述填充器为空压机设备。

8、进一步的,所述内圈远离外盘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光滑套,所述光滑套的内壁与顶管机设备的外壁相接触。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密封圈,实现内圈内壁与顶管机设备外壁之间的密封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外盘外沿的内腔圆周均匀式螺接有多个安装螺栓,每个所述安装螺栓均贯穿混凝土预制壁并与井壁相螺接。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安装螺栓,实现外盘整体在井壁以及混凝土预制壁上的定位装配并承接作用。

12、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器的一侧边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于外盘上端的一侧壁,且控制器通过导线与填充器电性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控制器,实现对填充器的连接控制作用。

1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5、通过设置的内圈与外盘,能够对其上结构进行主体承接的同时,实现对顶管机设备在井壁上洞门处的水平穿设并顶进作用,通过在内圈与外盘上设置的止水组件与辅助组件,能够不妨碍顶管机设备水平顶进工作下,便于实现顶管机设备与洞门处的良好止水作用,并能够防止顶管机设备水平顶进过程或所渗漏水源的挤压作用下,而造成囊状密封件的水平偏移问题,进而得以提高整体的止水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包括井壁(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1)的一侧壁开设有洞门(2),且井壁(1)靠近洞门(2)的一侧壁设置有混凝土预制壁(3),所述混凝土预制壁(3)位于洞门(2)开口处的外侧,所述洞门(2)的内侧贯穿式设置有顶管机设备(4),所述顶管机设备(4)一侧的驱动端嵌入于井壁(1)的内部,所述顶管机设备(4)的外侧设置有内圈(5),所述内圈(5)位于洞门(2)的内部,且内圈(5)一侧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外盘(6),所述外盘(6)位于洞门(2)开口处的外部,且外盘(6)的一侧壁与混凝土预制壁(3)的表面相接触,所述内圈(5)一侧的外壁设置有止水组件,且内圈(5)与外盘(6)的顶端连接处设置有辅助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内圈(5)一侧外壁的囊状密封件(7),所述囊状密封件(7)位于洞门(2)的内部,且囊状密封件(7)位于外盘(6)面向洞门(2)的一侧边,所述囊状密封件(7)外部的两侧圆周均匀式设置有多个连接绳(8),每个所述连接绳(8)的两端均连接有套环(9),两端所述套环(9)分别固定安装于囊状密封件(7)以及内圈(5)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外盘(6)上端一侧壁的填充器(10),所述填充器(10)的底端连接有导管(11),所述导管(11)远离填充器(10)的一端呈封堵状,且导管(11)远离填充器(10)的一侧固定套接于内圈(5)顶端的内腔,所述导管(11)远离填充器(10)的一侧端固定套接有连通管(12),所述连通管(12)固定安装于内圈(5)的顶端,且连通管(12)的顶端与囊状密封件(7)顶端的内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囊状密封件(7)为环状式气囊,所述填充器(10)为空压机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5)远离外盘(6)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1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光滑套(14),所述光滑套(14)的内壁与顶管机设备(4)的外壁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盘(6)外沿的内腔圆周均匀式螺接有多个安装螺栓(15),每个所述安装螺栓(15)均贯穿混凝土预制壁(3)并与井壁(1)相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器(10)的一侧边设置有控制器(16),所述控制器(16)固定安装于外盘(6)上端的一侧壁,且控制器(16)通过导线与填充器(10)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顶管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顶管机止水装置,包括井壁,井壁的一侧壁开设有洞门,且井壁靠近洞门的一侧壁设置有混凝土预制壁,混凝土预制壁位于洞门开口处的外侧,洞门的内侧贯穿式设置有顶管机设备,顶管机设备一侧的驱动端嵌入于井壁的内部,顶管机设备的外侧设置有内圈,内圈位于洞门的内部,且内圈一侧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外盘,外盘位于洞门开口处的外部,且外盘的一侧壁与混凝土预制壁的表面相接触,内圈一侧的外壁设置有止水组件,且内圈与外盘的顶端连接处设置有辅助组件;通过设置的内圈与外盘,能够对其上结构进行主体承接的同时,实现对顶管机设备在井壁上洞门处的水平穿设并顶进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勇,王建平,王中兵,闪耀,林成峰,张志刚,舒鹏,杨谊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矩顶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