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28574发布日期:2024-02-20 20:1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磁阀,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1、工业电磁阀是采用电磁技术控制冷却液的自动化基础原件,通过调整电信号量级输出预期电磁力来调整管道截面积或开度,最终实现调节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等参数的目的。常用的电磁阀主要有单向阀、安全阀、方向控制阀、速度调节阀等,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大电磁力以增大驱动力,然而随着电磁力的增大,其线圈匝数,电流大小也随之增大,进而增大了发热功率,如散热不良,将造成电磁阀老化,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因此需要考虑高功率电磁阀的散热问题。

2、现有工业电磁阀的传统散热方案主要有:1、在线圈骨架周围增加相变材料,依靠相变材料吸热,外接风扇散热,达到冷却目的,但是有相变材料成本高的缺点;2、在电磁阀内部集成冷却风扇,利用风冷达到散热目的,但有内部集成风扇的结构复杂的问题;3、电磁阀局部增加简单冷却结构,利用水冷达到散热目的,但现有技术中的水冷冷却区域小,从而导致冷却散热效果有限,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散热效果良好、成本较低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其能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包括:

3、主阀体,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电磁线圈,所述主阀体还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冷却槽、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槽环绕所述安装槽设置,所述第一冷却槽的第一端与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槽的第二端与出水通道连通,使得冷却液能够流经所述第一冷却槽以实现对所述电磁线圈的侧面区域冷却;

4、上阀体,设置于所述主阀体靠近所述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并盖合所述第一冷却槽,进而形成第一冷却通道,所述上阀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均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使得冷却液能够自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流经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再流回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进而实现对所述电磁线圈的顶面区域冷却;

5、下阀体,设置于所述主阀体远离所述上阀体的一端,所述下阀体开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用于介质流动。

6、通过在线圈的顶面区域和外围区域各自设置冷却通道,使得换热面积更大,进一步提高电磁阀散热效果,同时冷却结构的管路数量少、回路简单,进而冷却结构更加高效,从而有效能够避免电磁线圈出现过热的现象,有效提高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阀体上靠近所述主阀体的一端开设有若干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使得冷却液能够自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流经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再流回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进而实现对所述电磁线圈的底面区域冷却。

8、通过在下阀体中开设第三冷却通道,实现了能够对电磁线圈的底面区域进行散热,进一步强化了冷却结构的冷却功能,使得电磁线圈的散热更快。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阀体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中空的芯筒,所述芯筒贯穿所述主阀体,所述芯筒内靠近所述上阀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上阀体的一端通过弹性件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贯穿至所述流体通道内。

10、通过设置芯筒,不仅固定了电磁线圈,也实现了电磁线圈通电后能够对活动杆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以调整活动杆在流体通道内的体积,最终实现调节流体的流量和速度等参数的目的,进而实现电磁阀的功能。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相适配,所述芯筒上对应所述底板与所述上阀体之间套设有所述电磁线圈。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数目为两个且均为环形,两个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均以所述芯筒为轴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相互连通。

13、第二冷却通道的环形结构设置使散热接触面积更大,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阀体靠近所述电磁线圈的一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一冷却槽对应卡合,进而形成密封的所述第一冷却通道。

15、通过第一冷却槽与密封槽卡合链接,方便了上阀体与下阀体的对口安接,使得两者紧密固定连接,进而确保第一冷却通道的密封性。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密封槽的同一条直径的两端。

17、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于通过环形密封槽圆心的直线上,使得冷却液流过第二冷却通道的更快,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阀体上还设置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内部中空形成腔体,所述腔体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开设第一穿线孔,所述底板开设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与所述第二穿线孔连通,使得所述电磁线圈的接线端子能够贯穿所述第一穿线孔与所述第二穿线孔,进而置于所述腔体内。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密封孔,所述密封孔套设有密封垫圈,所述芯筒穿过所述密封垫圈。

20、密封圈的设置,填充了底板与安装槽之间的空隙,以提高安装槽的密封性,避免流体渗入安装槽内对电磁线圈造成不良影响。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通过在线圈的顶面区域和外围区域设置冷却通道,使得换热面积更大,进一步提高电磁阀散热效果,从而有效能够避免电磁线圈出现过热的现象,有效提高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23、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通过采用一进一出的冷却管路,使得冷却结构的管路数量少、回路简单,进而冷却结构更加高效。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磁阀,包括主阀体、上阀体和下阀体,其中主阀体开设有安装有电磁线圈的安装槽,主阀体还开设有环绕安装槽的第一冷却槽、进水通道、出水通道,进水通道通过第一冷却槽连通出水通道,使得冷却液能够流经第一冷却槽以实现对电磁线圈的侧面区域冷却,上阀体设置于主阀体靠近安装槽的一侧,并盖合第一冷却槽以形成第一冷却通道,上阀体上开设有若干连通第一冷却通道的第二冷却通道,使得冷却液能够自第一冷却通道流经第二冷却通道再流回第一冷却通道,进而实现对电磁线圈的顶面区域冷却,下阀体设置于主阀体远离上阀体的一端,且开设有用于介质流动的流体通道,本技术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和更快的冷却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