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检针真空控制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6481发布日期:2024-01-06 23:0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检针真空控制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活检针真空控制阀结构。


背景技术:

1、活检针用于临床活检取样,活检针穿刺到人体病变部位后,活检设备运行产生负压,通过活检针内部真空控制阀结构传递真空气流,将组织吸入活检针外针刀槽内,经由内刀切割运动切下的病变组织随真空气流被抽吸至取物篮。现有技术中,活检针气阀通过弹簧一端与活检针固定座接合,另一端将压紧固定座与密封套圈压紧或开合实现真空控制阀打开关闭。

2、现有技术穿刺针刀槽打开时,真空控制阀腔体处于闭合状态,真空气流经针管将组织吸入刀槽内,真空控制阀腔体内部处于真空状态,腔体内压力低于腔体外,压紧固定座受压力影响产生一个往穿刺针固定座方向的力,真空控制阀有可能非预期打开影响取样效果,因此压紧弹簧需要更大的压紧力防止真空控制阀非预期打开。加大弹簧压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密封套圈与外针需要更强的粘接强度、打开气门需要更大的推力,气门打开使旋切刀组件与密封固定套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多道无定位点胶固定,公差累计影响装配精度,点胶不到位还会影响气密性,多道点胶工序增加了不良率,如图6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检针真空控制阀结构,它具有高效装配、精准限位、无轴向力、保证同轴度等特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活检针真空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真空控制阀外壳1、真空控制阀内壳2构成;

3、所述真空控制阀外壳1呈管状,前端设有向内延伸的限位台阶11,且限位台阶11中部形成容纳真空控制阀内壳2前段穿出的通过孔12;

4、所述真空控制阀内壳2亦呈管状,其后段外侧壁由前至后设有两道向外凸起的限位环状凸沿21;所述限位环状凸沿21外均设有与真空控制阀外壳1内壁过盈配合的密封圈22;

5、所述真空控制阀内壳2其后段外侧壁上还设有通向真空控制阀内壳2内部的通气孔23,所述通气孔23位于两道位环状凸沿之间;

6、所述真空控制阀外壳1的后端内侧壁设有扩孔台阶13,且扩孔台阶13的内径大于密封圈22外径,使得密封圈22与真空控制阀外壳1的扩孔台阶13为间隙配合。

7、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8、1.它实用新型优化了真空控制阀的整体结构,通过不同的限位结构,实现了高效组装和与穿刺针主体的高效装配。

9、2.真空控制阀模块化设计,装配过程中只需一次点胶即可完成真空控制阀与穿刺针主体的装配,减小装配公差。

10、3.本真空控制阀特有的点胶固定台阶,能高效便利完成穿刺针与真空控制阀模块的限位动作,在点胶固定过程中精准限位,同时气阀模块从装配直至与穿刺针固定的过程仅需在此工序点胶,有效改善多道无定位点胶易产生累计装配公差的问题。

11、4.真空控制阀在闭合状态下内部处于完全密封状态,保证刀槽打开时真空气流不会流出真空控制阀密封腔体,使其不会因为内外的气压差受到轴向力发生未预期轴向移动,影响真空抽吸效果。

12、5.真空控制阀内部的密封圈在起到密封作用的同时对旋切刀进行径向限位,保证旋切刀和穿刺针的同轴度。

13、6.真空控制阀内壳通气孔可安装过滤棉,有效过滤流入空气中的微粒和病菌。



技术特征:

1.一种活检针真空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真空控制阀外壳(1)、真空控制阀内壳(2)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检针真空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控制阀内壳(2)的内壁环设有点胶固定台阶(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检针真空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控制阀内壳(2)的尾部设有旋切刀密封环(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检针真空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控制阀内壳(2)前段延伸出真空控制阀外壳(1)的部分外周换设有压紧弹簧(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检针真空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23)上设有过滤棉(27)。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为一种活检针真空控制阀结构,它主要由真空控制阀外壳、真空控制阀内壳构成;真空控制阀外壳呈管状,前端设有向内延伸的限位台阶,且限位台阶中部设有通过孔;真空控制阀内壳亦呈管状,其后段外侧壁由前至后设有两道向外凸起的限位环状凸沿;限位环状凸沿外均设有与真空控制阀外壳内壁过盈配合的密封圈;真空控制阀内壳其后段外侧壁上还设有通向真空控制阀内壳内部的通气孔,通气孔位于两道位环状凸沿之间;真空控制阀外壳的后端内侧壁设有扩孔台阶,且扩孔台阶的内径大于密封圈外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它优化了真空控制阀的整体结构,通过不同的限位和密封结构,实现高效装配,确保旋切刀闭合前气阀始终处于气门关闭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莫易凡,陈洁,郑佰显,苏定章,林聪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