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油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7196发布日期:2023-12-21 17:2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油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机泵补油器,特别涉及多功能油杯基于飞机装配过程的能力平衡模型。


背景技术:

1、呼吸阀是使用在机泵上的装置,呼吸阀是维护机泵气压平衡、减少介质挥发的安全节能产品,呼吸阀充分利用机泵本身的承压能力来减少介质排放,其原理是利用正负压阀盘的重量来控制机泵的排气正压和吸气负压;当往外部抽出介质,使机泵内上部气体空间的压力下降,达到呼吸阀的操作负压时,外部的大气将呼吸阀的负压阀盘顶开,使外界气体进入内部,使机泵内的压力不再继续下降,实现内外的气压平衡来保护机泵。

2、长期以来机泵润滑主要以泵体内部存油为主,在对设备进行点巡检的时候须通过润滑油位观察窗检查是否需要补充润滑,不过油位观察窗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容易出现污垢堆积无法观察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出现了恒位油杯,其作用是使泵体的润滑油保持在恒定位置,同时还起到通过观察油杯中油液油位来确定是否需要补充润滑油。

3、但现有的呼吸阀一般是使用在室内,没有考虑到使用环境和应用场景的限制,如在石油行业户外作业环境,有时遇到风、雨等天气,往往容易堵塞,影响机泵工作,目前没有很好的解决手段,由于目前大部分的应用不会考虑呼吸阀的作业天气环境等,业内也未有将呼吸阀和油杯结合的需求。

4、此外现有油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1、补充润滑油工作繁琐;2、油杯中油液油位高于需润滑设备内部实际润滑油油位,不能判断实际油量;3、无法检查设备润滑油中是否含有杂质、水汽等污染物;4、现有油杯的气孔有时水或泥会进入,造成气孔堵塞,如遇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补油遇到的不足,提供多功能油杯,创新性地提出将呼吸阀和油杯结合,通过油杯为轴承箱排气,能够解决呼吸阀排气堵塞的问题,满足各种极端环境下使用,同时直接省去了对现有油杯的频繁补油操作,能够对油杯的液位进行自动补充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补油效率和便捷性,且该油杯的气孔具有防堵功能。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多功能油杯,其包括补油杯、油腔,油杯连接在油腔的上方,通过油杯向油腔内提供补充油,油腔设有呼吸阀接口和补油接口,呼吸阀接口用于连接呼吸阀的排气口,补油接口用于连接机泵的进油口;该结构通过设置呼吸阀接口,能够通过常规的管道连接至机泵的呼吸阀排气口,呼吸阀直接与油杯连通,通过油杯为轴承箱排气,创新性地提出将呼吸阀和油杯结合,能够解决呼吸阀排气堵塞的问题,满足各种极端环境下使用。

4、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多功能油杯还包括控油座,控油座顶端连接在补油杯底部,控油座底端连接在油腔顶部,控油座设有竖向的补油通道,补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补油杯内和油腔内;同时通过控油座将补油杯和油腔连通,油不足时,补油杯中的油能够通过补油通道进入油腔内,连通机泵的油腔能够为机泵及时补充油,这样直接省去了对现有油杯的频繁补油操作,能够对油杯的液位进行自动补充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补油效率和便捷性。

5、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控油座还设有阀芯,补油通道的顶端设为窄口,阀芯置于补油通道内,且阀芯位于窄口下方,阀芯能够在非补油状态下堵住窄口;阀芯在补油通道内能够移动,能够堵在补油通道的窄口,通过阀芯控制补油通道的开启与关闭,这样能够提供两种不同状态,阀芯未堵在窄口时为补油状态,阀芯堵住窄口时为非补油状态。

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控油座还包括弹簧和弹簧座,弹簧座具有上下贯通的油流通道,弹簧座置于补油通道的底端,弹簧置于阀芯和弹簧座之间,弹簧在补油状态下压缩;通过弹簧和弹簧座,提供阀芯竖向的回复力,油位下降,补油通道与油面脱离后,补油通道中的油流至油腔的底部,阀芯在重力作用下压缩弹簧,窄口开启,油从补油通道进入油腔,油位回升后,浮力和弹力对阀芯作用,阀芯上升至堵住窄口。

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控油座还设有控油座垫圈一和控油座垫圈二和控油座垫圈三,控油座垫圈一设在补油杯和控油座的连接处,控油座垫圈二、控油座垫圈三设在控油座和油腔的连接处;通过控油座垫圈一对补油杯与控油座之间进行密封,通过控油座垫圈二和控油座垫圈三对控油座和油腔之间进行密封,确保了该结构的密封性。

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补油杯包括油杯盖、油杯密封垫和刻度油杯,刻度油杯为标注有液位线的油杯,油杯盖连接在刻度油杯顶部,密封垫设在油杯盖和刻度油杯的连接处;通过刻度油杯为补油提供依据,省去了补充润滑油工作繁琐,能够准确判断机泵内部实际润滑油的油位,及时满足补油需要。

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补油杯还包括阀杆,阀杆的顶端连接在油杯盖,阀杆的底端位于补油通道的顶端窄口内,阀杆与补油通道内壁之间具有油流间隙;通过阀杆置入补油通道,减小了油流通道的截面,也减小了补油杯内的油对阀芯的作用力,确保阀芯对窄口的关闭控制。

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油腔还设有视窗,视窗为透明材件,视窗设在油腔的壳壁,且设置位置覆盖最低油位线;通过视窗能够观察油腔内的油情况,能够检查油腔内润滑油中是否含有杂质、水汽等污染物。

1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控油座或油腔设有气孔,气孔在剖面上为外端低、内端高的倾斜设置;通过气孔的倾斜设置,避免了水或泥进入气孔内,造成气孔堵塞。

1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油腔内还设有滤网槽件,滤网槽件设在油腔内的底部;通过滤网槽件能够对进入机泵内的油进行过滤,提供清洁的补油。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该结构通过常规的管道连接至机泵的呼吸阀排气口,呼吸阀直接与油杯连通,通过油杯为轴承箱排气,创新性地提出将呼吸阀和油杯结合,能够解决呼吸阀排气堵塞的问题,满足各种极端环境下使用,保证呼吸阀的平衡功能。

15、2、该结构能够为机泵及时补充油,这样直接省去了对现有油杯的频繁补油操作,能够对油杯的液位进行自动补充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补油效率和便捷性,同时也避免了润滑油额外浪费。

16、3、该结构通过气孔的倾斜设置,避免了水或泥进入气孔内,造成气孔堵塞。

17、4、该结构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巡检人员难观察油位的难度。



技术特征:

1.多功能油杯,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油杯、油腔,所述油杯连接在所述油腔的上方,通过所述油杯向所述油腔内提供补充油,所述油腔设有呼吸阀接口和补油接口,所述呼吸阀接口用于连接呼吸阀的排气口,所述补油接口用于连接机泵的进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油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油座,所述控油座顶端连接在所述补油杯底部,所述控油座底端连接在所述油腔顶部,所述控油座设有竖向的补油通道,所述补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补油杯内和所述油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油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油座还设有阀芯,所述补油通道的顶端设为窄口,所述阀芯置于所述补油通道内,且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窄口下方,所述阀芯能够在非补油状态下堵住所述窄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油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油座还包括弹簧和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具有上下贯通的油流通道,所述弹簧座置于所述补油通道的底端,所述弹簧置于所述阀芯和所述弹簧座之间,所述弹簧在补油状态下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油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油座还设有控油座垫圈一和控油座垫圈二和控油座垫圈三,所述控油座垫圈一设在所述补油杯和所述控油座的连接处,所述控油座垫圈二、所述控油座垫圈三设在所述控油座和所述油腔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油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杯包括油杯盖、油杯密封垫和刻度油杯,所述刻度油杯为标注有液位线的油杯,所述油杯盖连接在所述刻度油杯顶部,所述密封垫设在所述油杯盖和所述刻度油杯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油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杯还包括阀杆,所述阀杆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油杯盖,所述阀杆的底端位于所述补油通道的顶端窄口内,所述阀杆与所述补油通道内壁之间具有油流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油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还设有视窗,所述视窗为透明材件,所述视窗设在所述油腔的壳壁,且设置位置覆盖最低油位线。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油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油座或所述油腔设有气孔,所述气孔在剖面上为外端低、内端高的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油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内还设有滤网槽件,所述滤网槽件设在所述油腔内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多功能油杯,涉及机泵补油器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补油杯、控油座和油腔,油杯通过控油座连接在油腔的上方,补油杯包括油杯盖、油杯密封垫、阀杆和刻度油杯,控油座设有补油通道,在补油通道内设油阀芯、弹簧和弹簧座,油腔设有对外的两个接口:呼吸阀接口和补油接口,油腔还设有视窗和气孔,油腔内还设有滤网槽件;该结构创新性地提出将呼吸阀和油杯结合,通过油杯为轴承箱排气,能够解决呼吸阀排气堵塞的问题,满足各种极端环境下使用,同时直接省去了对现有油杯的频繁补油操作,能够对油杯的液位进行自动补充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补油效率和便捷性,且该油杯的气孔具有防堵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威,欧阳簪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