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16393发布日期:2024-02-02 21:4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具体的,涉及一种发动机支撑架。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工程机械发动机支撑架包括底板及与底板垂直设置的安装板,底板与安装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底板与安装板之间还焊接有加强筋。

2、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缺点:1、多采用钢板下料后拼接,再机加到设计要求,下料、焊接工序多,成本高;2、会有焊接缺陷隐患;3、重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支撑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降低重量,降低成本。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支撑架,该结构包括底板及与底板垂直设置的安装板,底板与安装板采用一体结构,底板与安装板连接处的内侧具有过渡圆角,底板与安装板连接处的外侧具有直角,底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沉头孔,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沉头孔。

3、此结构在制造时,只需切割,再机加工到设计要求,减少下料、焊接过程,机加工量少,同时,过渡圆角减少应力集中,第一沉头孔及第二沉头孔保证安装板前侧面整洁。

4、优选的,安装板厚度为底板厚度的80%-100%。

5、使用时,安装板的机械强度较高,使用方便。

6、优选的,过渡圆角半径为底板厚度的80%-100%。

7、使用时,过渡圆角减少应力集中。

8、优选的,安装板背面的粗糙度为ra3.2- ra12.5。

9、使用时,保证安装板背面的粗糙度且与底板的垂直度要求。

10、优选的,安装板背面采用铣削加工。

11、使用时,保证安装板背面的粗糙度且与底板的垂直度要求。

12、优选的,第一沉头孔的沉头边缘具有第一倒角,第二沉头孔的沉头边缘具有第二倒角。

13、沉头边缘倒角,降低应力集中。

14、优选的,底板前端具有第一圆角,安装板上端具有第二圆角。

15、使用时,减少边缘尖锐的结构,方便使用。

16、优选的,第一沉头孔的数量为一个,第一沉头孔位于底板中间部位,第二沉头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沉头孔与安装板的四个角一一对应设置。

17、此结构方便安装、使用。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此结构在制造时,只需切割,再机加工到设计要求,减少下料、焊接过程,机加工量少,制造成本低;同时,过渡圆角减少应力集中,第一沉头孔及第二沉头孔保证安装板前侧面整洁。经有限元分析,适当增加板厚用来替代加强筋结构形式,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重量低于常规带加强筋式焊接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支撑架,包括底板(1)及与底板(1)垂直设置的安装板(2),其特征在于,底板(1)与安装板(2)采用一体结构,底板(1)与安装板(2)连接处的内侧具有过渡圆角(9),底板(1)与安装板(2)连接处的外侧具有直角(10),底板(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沉头孔(3),安装板(2)上开设有若干第二沉头孔(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安装板(2)厚度为底板(1)厚度的80%-1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过渡圆角(9)半径为底板(1)厚度的80%-1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安装板(2)背面的粗糙度为ra3.2-ra12.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安装板(2)背面采用铣削加工。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沉头孔(3)的沉头边缘具有第一倒角(4),第二沉头孔(5)的沉头边缘具有第二倒角(6)。

7.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底板(1)前端具有第一圆角(7),安装板上端具有第二圆角(8)。

8.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沉头孔(3)的数量为一个,第一沉头孔(3)位于底板(1)中间部位,第二沉头孔(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沉头孔(5)与安装板(2)的四个角一一对应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发动机支撑架。该结构包括底板及与底板垂直设置的安装板,底板与安装板采用一体结构,底板与安装板连接处的内侧具有过渡圆角,底板与安装板连接处的外侧具有直角,底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沉头孔,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沉头孔。此结构在制造时,只需切割,再机加工到设计要求,减少下料、焊接过程,机加工量少,同时,过渡圆角减少应力集中,第一沉头孔及第二第二沉头孔保证安装板前侧面整洁。

技术研发人员:盛增宝,蒙小行,王钦玉,朱琦斐,刘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雷沃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