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设备散热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5405发布日期:2024-02-20 20:4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储能设备散热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储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储能设备散热支架。


背景技术:

1、在对储能过程进行分析时,为了确定研究对象而划出的部分物体或空间范围,称为储能系统。它包括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能量的转换和储存设备。储能系统往往涉及多种能量、多种设备、多种物质、多个过程,是随时间变化的复杂能量系统,需要多项指标来描述它的性能。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储能密度、储能功率、蓄能效率以及储能价格、对环境的影响等。

2、在现有技术中,目前常用散热器安装于储能设备上解决其发热问题,然而,现有的散热器直接安装于发热量多的位置时其支架往往会与储能设备其他地方贴合,影响其整体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中现有的散热器直接安装于发热量多的位置时其支架往往会与储能设备其他地方贴合,影响其整体散热性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储能设备散热支架。

2、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储能设备散热支架,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设置有定位架,所述底座后端设置有散热系统,所述定位架后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两侧设置有鳍片,所述控制器内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启动按钮和关闭按钮,所述启动按钮、所述关闭按钮和所述散热系统与外部电源及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受所述控制器控制。

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前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板和侧板。

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前端上方设置有通风槽,所述底座后端面与所述支架连接处设置有安装槽。

5、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下端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架。

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上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端设置于所述定位架下端。

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架后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两侧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上端设置有夹具,所述转筒与所述转轴连接处设置有弹簧片。

8、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系统外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底座连接处设置有定位柱。

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系统内中央设置有扇筒,所述扇筒外端设置有旋叶。

10、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底座、支架、定位架和散热系统,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将储能设备固定并将其表面暴露,还通过散热系统和鳍片对其进行主动或被动散热,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其次,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转轴、转筒、夹具和弹簧片,便于本实用新型将储能设备稳定夹持。



技术特征:

1.储能设备散热支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上端设置有定位架(3),所述底座(1)后端设置有散热系统(4),所述定位架(3)后端设置有控制器(35),所述控制器(35)两侧设置有鳍片(38),所述控制器(35)内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启动按钮(36)和关闭按钮(37),所述启动按钮(36)、所述关闭按钮(37)和所述散热系统(4)与外部电源及所述控制器(35)电连接,并受所述控制器(35)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设备散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端设置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端面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板(12)和侧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设备散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端上方设置有通风槽(14),所述底座(1)后端面与所述支架(2)连接处设置有安装槽(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设备散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内设置有限位杆(21),所述限位杆(21)下端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架(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设备散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1)上端设置有连接座(23),所述连接座(23)上端设置于所述定位架(3)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设备散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3)后端设置有转轴(31),所述转轴(31)两侧设置有转筒(32),所述转筒(32)上端设置有夹具(33),所述转筒(32)与所述转轴(31)连接处设置有弹簧片(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设备散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4)外侧设置有固定架(41),所述固定架(41)与所述底座(1)连接处设置有定位柱(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设备散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4)内中央设置有扇筒(43),所述扇筒(43)外端设置有旋叶(44)。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储能设备散热支架,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底座,底座上端设置有支架,支架上端设置有定位架,底座后端设置有散热系统,定位架后端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两侧设置有鳍片,控制器内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启动按钮和关闭按钮,通过本申请的设置,使得本技术可将储能设备固定并将其表面暴露,还通过散热系统和鳍片对其进行主动或被动散热,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还便于本技术将储能设备稳定夹持。

技术研发人员:夏璟韬,李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优赛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