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变速装置及电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49183发布日期:2024-01-23 10:3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行星变速装置及电驱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力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行星变速装置及电驱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对于变速装置的传动比的需求越来越高,例如,在电动汽车的车轮的驱动中,需要进行减速增扭,以获得较佳的动力性能,其存在较大的传动比需求。而在传统变速方案中,一般采用平行轴变速,其占用空间大,重量高,虽然也出现了一些行星减速方案,但是,其在传动比及轻量化等方面仍旧存在不足,难以兼顾较大传动比需求及轻量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如何兼顾较大传动比的需求及轻量化的需求。

2、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星变速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自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连接的多个行星变速结构,多个所述行星变速结构同轴设置,多个所述行星变速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行星变速结构,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一内齿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行星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为多联齿轮,所述多联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相啮合,所述小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圈相啮合。

3、可选地,所述第一内齿圈固定设置于所述小齿轮的外侧,所述第一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的传动路径的低速传动端;

4、或者,所述第一内齿圈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小齿轮的外侧,所述第一内齿圈位于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的传动路径的低速传动端。

5、可选地,所述第一行星架包括架体和连接轴结构,所述连接轴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太阳轮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架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太阳轮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连接轴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可转动地同轴设置,所述架体沿径向的内端与所述连接轴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通过第一安装轴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上。

6、可选地,所述架体全部位于所述第一太阳轮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轴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与所述架体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

7、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行星变速结构为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且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的所述第一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的低速传动端时,所述连接轴结构还用于与外部部件连接。

8、可选地,所述多联齿轮包括一个所述大齿轮和一个所述小齿轮,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大齿轮和所述小齿轮依次分布。

9、可选地,所述多联齿轮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大齿轮轴向两端的所述小齿轮,两个所述小齿轮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相重合,所述第一内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有两个齿圈部,两个所述齿圈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小齿轮相啮合,两个所述齿圈部之间形成有用于避位所述大齿轮的避位空间。

10、可选地,多个所述行星变速结构中还包括第二行星变速结构,所述第二行星变速结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行星轮通过第二安装轴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为单联齿轮;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行星变速结构和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依次分布,所述第二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

1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驱系统,其包括电机本体和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行星变速装置,所述电机本体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行星变速装置的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的行星变速结构的高速传动端连接,或者,所述转子与所述行星变速装置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的所述行星变速结构的低速传动端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电机本体还包括壳体,所述定子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至少一个所述行星变速结构的行星架位于对应的所述行星变速

13、相对于相关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行星变速装置及电驱系统中,行星变速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自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分布并减速连接的多个行星变速结构,且多个行星变速结构同轴设置,自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行星变速装置形成多级减速,行星变速装置在实现多级减速的基础上在径向上的占用的空间较小,与此同时,多个所述行星变速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行星变速结构,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的所述第一行星轮为多联齿轮,所述多联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相啮合,所述小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圈相啮合,从而自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第一行星变速结构能够获得更大的传动比,而不会导致行星变速装置在第一方向的占用空间过大。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较大传动比的需求,而不会导致行星变速装置在径向和轴向的占用空间过大,空间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整体重量较低,可实现行星变速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行星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自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连接的多个行星变速结构,多个所述行星变速结构同轴设置,多个所述行星变速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行星变速结构(100),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100)包括第一太阳轮(110)、第一行星轮(120)、第一行星架(130)和第一内齿圈(140),所述第一太阳轮(110)、所述第一行星架(130)和所述第一内齿圈(140)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行星轮(120)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架(130)上,所述第一行星轮(120)为多联齿轮,所述多联齿轮包括大齿轮(121)和小齿轮(122),所述大齿轮(121)与所述第一太阳轮(110)相啮合,所述小齿轮(122)与所述第一内齿圈(140)相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圈(140)固定设置于所述小齿轮(122)的外侧,所述第一行星架(130)位于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100)的传动路径的低速传动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架(130)包括架体(131)和连接轴结构(132),所述连接轴结构(132)位于所述第一太阳轮(110)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架体(13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太阳轮(110)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连接轴结构(132)相对于所述第一太阳轮(110)可转动地同轴设置,所述架体(131)沿径向的内端与所述连接轴结构(132)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120)通过第一安装轴(150)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架(130)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31)全部位于所述第一太阳轮(110)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轴(150)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与所述架体(131)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行星变速结构为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100),且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100)的所述第一行星架(130)位于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100)的低速传动端时,所述连接轴结构(132)还用于与外部部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齿轮包括一个所述大齿轮(121)和一个所述小齿轮(122),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大齿轮(121)和所述小齿轮(122)依次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星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齿轮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大齿轮(121)轴向两端的所述小齿轮(122),两个所述小齿轮(12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相重合,所述第一内齿圈(14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有两个齿圈部(141),两个所述齿圈部(141)分别与两个所述小齿轮(122)相啮合,两个所述齿圈部(141)之间形成有用于避位所述大齿轮(121)的避位空间(142)。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行星变速结构中还包括第二行星变速结构(200),所述第二行星变速结构(200)包括第二太阳轮(210)、第二行星轮(220)、第二行星架(230)和第二齿圈(240);所述第二太阳轮(210)、所述第二行星架(230)和所述第二齿圈(240)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行星轮(220)通过第二安装轴(250)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架(230)上,所述第二行星轮(220)为单联齿轮;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行星变速结构(200)和所述第一行星变速结构(100)依次分布,所述第二行星架(230)和所述第二齿圈(240)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太阳轮(110)连接。

9.一种电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本体(300)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变速装置,所述电机本体(300)包括定子(310)和转子(320);所述转子(320)与所述行星变速装置的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的行星变速结构的高速传动端连接,或者,所述转子(320)与所述行星变速装置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的所述行星变速结构的低速传动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300)还包括壳体(330),所述定子(310)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330)内,所述转子(32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330)内;至少一个所述行星变速结构的行星架位于对应的所述行星变速结构的低速传动端,且对应的内齿圈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330)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行星变速装置及电驱系统,涉及动力系统技术领域。行星变速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自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连接的多个行星变速结构,多个行星变速结构同轴设置,多个行星变速结构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行星变速结构,第一行星变速结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内齿圈,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内齿圈同轴设置,第一行星轮安装于第一行星架上,第一行星轮为多联齿轮,多联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大齿轮与第一太阳轮相啮合,小齿轮与第一内齿圈相啮合。本技术能够满足较大传动比的需求,而不会导致行星变速装置在径向和轴向的占用空间过大,可实现行星变速装置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赵光瑞,于闯,李伟,刘星,于海生,林霄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星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