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69825发布日期:2024-03-01 12:1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减震器,具体为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1、摩托车减震器是指一种在摩托车上用来抑制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的设备,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在摩托车减震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减静摩擦结构,从而提高摩托车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比如:

2、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0461514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摩托车减震器,包括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底部固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右端安装有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壁底部固接有底阀,所述第一圆筒的内部设有减震油,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加工有长槽。该可调节的摩托车减震器,通过升降机构和转动机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摩托车减震器使用过程中,只有一种松紧度的问题,实现了自由调节,从而满足摩托车在不同路面行驶的要求,提升了骑车爱好者的体验,并且通过固定机构解决了减震器的安装固定处长时间容易产生松动的问题,提高了车体安全性,保证了骑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了实用性,便于推广。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对减震器进行固定时通过固定机构进行固定,普通摩托车减震器的静摩擦减少效果不佳,对于摩托车减震器的组装不够便捷,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减震器进行固定时通过固定机构进行固定,普通摩托车减震器的静摩擦减少效果不佳,对于摩托车减震器的组装不够便捷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包括防护套,其下端外侧安装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上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卡合安装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的上侧固定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的上侧连接有第二安装板,并且第二固定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阻尼器;

3、第一安装板,其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下端,且第一安装板的内部与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均连接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连接块、第一弹簧和活动块,且固定结构的外侧安装有车身,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外侧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下侧连接有安装杆;

4、滚珠,其安装在第二固定板的中部外侧,且第二固定板的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衔接块,且衔接块的上端内侧连接有阻挡板。

5、优选的,所述移动块与防护套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且移动块的竖截面形状为“l”字型结构。

6、优选的,所述防护套与限位块之间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且限位块与安装杆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衔接块与第二固定板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且第二固定板的外侧开设有润滑槽。

8、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滚珠之间采用转动的方式相连接,且滚珠关于第二固定板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

9、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左侧和第一安装板的内部左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外侧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额外侧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右侧连接有固定杆。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第二安装板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并对防护套起到固定作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与连接块之间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且活动块的竖截面形状为锥字型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方便对减震器进行固定,方便减少摩托车减震器的静摩擦,且方便对摩托车减震器进行组装;

13、1、通过将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分别卡合安装在车身的内侧,再将连接块分别卡合放置在第一安装板的左侧和第二安装板的左侧,使第一弹簧推动活动块在连接块的上侧进行卡合连接,转动固定杆,使固定杆分别在第一安装板的中侧和第二安装板的中侧进行螺纹连接,从而使固定杆在车身的内侧进行螺纹连接,进而使固定杆在连接块的右侧进行螺纹连接,方便对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进行固定;

14、2、通过将第一固定板放置在防护套的内部,向内侧推动移动块,使移动块在防护套的下端外侧向内侧进行滑动,从而使移动块在第一固定板的外侧进行卡合连接,转动连接杆,使连接杆在移动块的上侧进行螺纹连接,再将限位块卡合安装在防护套的外侧和第一安装板的外侧,转动安装杆,使安装杆在限位块的下侧进行螺纹连接,从而使安装杆在第一安装板的外侧进行螺纹连接,方便对第一安装板、第一固定板和防护套之间进行组装;

15、3、通过第二固定板外侧安装的滚珠,方便减少第二固定板与防护套之间的静摩擦,再通过向外侧拉动衔接块,使衔接块带动第二弹簧进行伸长,从而使衔接块在阻挡板的外侧进行分离,进而使阻挡板在第二固定板的上侧进行分离,使润滑油经过润滑槽流入滚珠的外侧,方便进一步减少第二固定板与防护套之间的静摩擦。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与防护套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且移动块的竖截面形状为“l”字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与限位块之间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且限位块与安装杆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块与第二固定板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且第二固定板的外侧开设有润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滚珠之间采用转动的方式相连接,且滚珠关于第二固定板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左侧和第一安装板的内部左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外侧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额外侧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右侧连接有固定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与第二安装板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并对防护套起到固定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与连接块之间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且活动块的竖截面形状为锥字型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包括防护套,其下端外侧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卡合安装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的上侧固定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的上侧连接有第二安装板,并且第二固定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阻尼器;第一安装板,其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下端,且第一安装板的内部与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均连接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连接块、第一弹簧和活动块;滚珠,其安装在第二固定板的中部外侧。该能减小静摩擦的摩托车减震器,方便对减震器进行固定,方便减少摩托车减震器的静摩擦,且方便对摩托车减震器进行组装。

技术研发人员:徐妙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华凯凯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