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0414发布日期:2023-12-30 03:2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阀门,尤其涉及一种球阀。


背景技术:

1、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

2、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阀门根据材质还分为铸铁阀门,铸钢阀门,不锈钢阀门(201、304、316等),铬钼钢阀门,铬钼钒钢阀门,双相钢阀门,塑料阀门,非标订制阀门等;

3、在许多应用中都使用阀门来控制流体的流动,一种已知类型的阀是所谓的球阀,在球阀中,大体球形的球构件具有穿过中心部分的通道,球安装在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外壳中,球体可以围绕轴线转动,使得通道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对齐并且流体可以流动,或者到达球体阻挡入口连接到出口的位置,密封件在球阀系统中是已知的,密封件通常安装在围绕球形构件的外壳中,并且通常复杂且大,如申请号为cn202211646621.8的专利所公开的电动球阀,现有的球阀密封件件在球构件在完全移动期间密封件在其整个表面上接触,密封件上存在更多的磨损,降低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由此有必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球阀,以提高球阀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2、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阀,包括:

3、阀壳体,所述阀壳体上设置有入口、出口和阀芯室;

4、球构件,所述球构件设置在阀芯室中并具有连接到电机的轴;

5、还包括:

6、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安装成与球构件一起移动以提供对阀壳体的密封;

7、密封区,所述密封区设置在阀壳体上;

8、其中,所述密封件安装在形成于球构件中的沟槽中,并且沟槽和密封件具有相同的大体横截面形状,所述密封件在密封区与阀壳体密封。

9、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用球阀的过程中,通过电机控制轴带动球构件运动,从而控制球阀的开启和关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球构件运动期间密封件在其整个表面上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件在运动的大部分期间至少部分的不与阀壳体接触,有效的降低了密封件磨损并延长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11、端盖,所述端盖形成在球构件的一侧;

12、其中,所述密封件设置在端盖和球构件之间。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到球构件上。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在球阀处于关闭位置是面向入口端以使得密封件能够密封在阀壳体上。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阀壳体由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部件形成。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具有密封抵靠发壳体的表面的倒角径向外表面。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18、四氟内衬,所述四氟内衬设置在阀壳体的内壁上。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20、填料,所述填料设置在轴与阀壳体之间。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通过密封件的改进使得密封件在运动的大部分期间至少部分的不与阀壳体接触,有效的降低了密封件磨损并延长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23、2.通过四氟内衬的设置提高了球阀的耐腐蚀性能;

24、3.通过填料的设置提高了球阀的密闭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球阀,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6)通过螺栓(7)固定到球构件(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6)在球阀处于关闭位置时面向入口端以使得密封件(4)能够密封在阀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体(1)由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部件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4)具有密封抵靠阀壳体(1)的表面的倒角径向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9),所述填料(9)设置在轴(20)与阀壳体(1)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阀,包括:阀壳体,阀壳体上设置有入口、出口和阀芯室;球构件,球构件设置在阀芯室中并具有连接到电机的轴;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安装成与球构件一起移动以提供对阀壳体的密封;密封区,密封区设置在阀壳体上;其中,密封件安装在形成于球构件中的沟槽中,并且沟槽和密封件具有相同的大体横截面形状,密封件在密封区与阀壳体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有效的降低了密封件磨损并延长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陈盛亿,陈长青,刘飞飞,陈永源,李军,崔远明,陈盛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替科斯科技集团丽水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